如今的家長不惜花大價錢給孩子補這補那,這些年我們從各種媒體可以聽到或看到關于兒童缺鋅、缺鐵等等,父母也就跟著廣告走,今天給孩子補鐵、明天改補鋅、后天再排鉛,忙得不亦樂乎。很多人在認識上存在許多誤區,盲目地跟著廣告和傳言走。 人體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的一個有機體。按各種元素在人體中所占的比例可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宏量元素共有11種,按需要量多少的順序排列為:氧、碳、氫、氮、鈣、磷、鉀、硫、鈉、氯、鎂。其中氧、碳、氫、氮占人體質量的95%,其余約占4%,此外,微量元素約占1%。習慣上把人體內所占比例高于0.01%的元素,稱為宏量元素,低于此值的元素,稱為微量元素。如鐵、鋅、銅、碘、鉛等。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類。必需微量元素雖然在體內含量很少,但它們在生命過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沒有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酶的活性就會降低或完全喪失,激素、蛋白質、維生素的合成和代謝也就會發生障礙,人類生命過程就難以繼續進行。因此,兒童的許多疾病與元素有關,缺少了或過多了都有可能導致疾病。而微量必需家族中較受重視的是鐵、鋅、銅、鉻、鈷、錳、鉬、碘、硒、氟、鉛和汞等元素。元素構成了人體,每種元素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鐵是人體需要量最多的微量元素,一個成年人,全身含鐵量約3~5克,其中除了70~80%是以血紅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紅細胞中外,約10%分布在肌肉和其他細胞中,是肌紅蛋白及含鐵酶的構成成分之一。還有一部分稱為貯備鐵,貯備在肝臟、脾臟、骨髓、腸和胎盤中,約占總量的15~20%。此外,還有少量的鐵,以與蛋白質相結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漿中,稱為血漿鐵,數量約為3毫克。血紅蛋白能將氧氣送至全身組織,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鐵供給不足,血紅蛋白的合成就會受到影響,就會患貧血,醫學上叫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兒童的一種常見病。對嬰兒來說,由于母乳中鐵含量較低,胎兒期從母體獲得并儲存在體內的鐵會在出生后6個月左右消耗完畢,如果輔食添加不及時,嬰兒會在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發生鐵缺乏癥,進而出現貧血癥狀。 鋅是僅次于鐵的需要量較大的微量元素,是200多種含鋅酶的組成成分,也是酶的激活劑,以鋅為主要成員的鋅指蛋白在核酸代謝和蛋白質合成中發揮重要作用。嬰兒每天需鋅量為3~5毫克,1~10歲兒童每天需鋅量為5~10毫克。嬰幼兒鋅供給不足,影響生長和智力發育,也影響味覺和免疫功能,缺鋅是厭食癥的主要原因。 銅元素對于人體也至關重要,它是生物系統中一種獨特而極為有效的催化劑。銅是30多種酶的活性成分,對人體新陳代謝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由于中國人的膳食結構,臨床上很少發現銅缺乏癥,但部分喂養不當的早產兒,則可能會有銅缺乏危險,而損害腦細胞的成熟。 鉻在由胰島素參與的糖或脂肪的代謝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元素,也是維持正常膽固醇所必需的元素。 鈷是維生素B12分子的一個必要組分,B12是形成紅細胞所必需的成分。鈷缺乏時會發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又叫惡性貧血,影響兒童智力發育。 錳參與許多酶催化反應,可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保護細胞中細粒體的完整,保持正常的腦功能,維持正常的糖代謝和脂肪代謝,可改善肌體的造血功能。錳缺乏可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癥,影響智力發育。錳缺乏還將導致胰島素合成和分泌的降低,影響糖代謝。 鉬是某種酶的一個組分,這種酶能催化嘌呤轉化為尿酸。鉬也是能量交換過程所必需的。微量鉬是眼色素的構成成分。 碘在體內的主要功能是參與合成甲狀腺素。缺碘會導致甲狀腺機能亢進。沿海地區由于可通過食用海產品從飲食中得到碘,因而不易發生碘缺乏,而內陸地區由于食物和飲用水中多缺乏碘,長期缺碘的成人很容易發生地方性甲狀腺腫,兒童會發生克汀病,表現為智能遲緩,聽力障礙,常伴有體格生長落后。目前世界各國均通過食用碘鹽補充碘,我國目前基本消滅因碘缺乏而發生的大面積碘缺乏癥。 硒作為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調節免疫、抗腫瘤作用。硒缺乏癥又叫克山病,是因硒缺乏造成的骨骼肌、心肌及肝臟變質性病變為基本特征的一種營養代謝病。 氟是形成堅硬骨骼和預防齲齒所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兒童氟缺乏會影響牙的生長,易患齲牙,氟過多則引起氟中毒和氟斑牙。 鉛和汞是重金屬,屬于有害微量元素,在人體內會造成蓄積,并且可以通過胎盤和乳汁,由母體傳給胎兒和嬰兒,當蓄積超過一定的量,就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產生毒性,影響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 鐵、鋅補充注意事項 補鋅注意事項 鋅對促進兒童身體及智力發育、增強體質非常重要。缺鋅可引起食欲減退、免疫功能減低;嚴重缺鋅可導致認知行為改變,影響智力發展。但如果大量補鋅,又會導致高鋅血癥,甚至鋅中毒,同樣危害健康。懷疑自已或孩子可能缺鋅,可到正規醫院進行血清鋅水平測定,得到確診后根據缺鋅的程度,一般可先采用食補的方法,多吃海產品、肉類、動物肝臟、禽蛋等含鋅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鋅等鋅制劑進行適當補充治療,療程通常在2~3個月。父母切勿盲目給孩子補充鋅制劑,尤其是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的復合制劑是不科學的。 服用鋅制劑時,應當與其他元素制劑分開服用,以免相互競爭,抑制吸收。一般早晚吃鈣,中午吃鋅,應間隔3小時以上。 補鐵注意事項 兒童缺鐵會導致抵抗力下降,容易疲勞,面色蒼白,易煩躁哭鬧或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年長兒童可致頭暈、眼前發黑,耳鳴等。貧血診斷比較容易,化驗血常規結合病史和體檢就可初步確定診斷,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特效藥,由于鐵劑對胃腸道黏膜具有一定剌激作用,小兒多不用片劑,而服用糖漿,配合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療程通常需3個月左右,以補足儲備鐵。臨床上很多孩子治療1個月后癥狀顯著好轉,父母就擅自停藥,結果容易導致復發。因此,即使癥狀好轉,也要繼續補充鐵劑,同時合理喂養,及時添加輔食,改善膳食結構,多增加富含鐵的精肉、動物血等食物,必要時進行驅蟲治療。 需要強調的是,鐵劑具有較強的副作用,如果孩子不存在貧血或缺鐵的情況,千萬別把鐵劑當作補藥服用,擅自購買補血鐵制劑給兒童食用,如有貧血應請醫生診治,嚴格遵照醫囑合理用藥,否則不僅可能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而且可以導致鐵中毒。預防應該從日常的膳食結構和飲食搭配著手,避免偏食、挑食。 正確認識兒童鉛中毒問題 當前,各種對兒童鉛中毒的宣傳鋪天蓋地,驅鉛、鉛魔、排鉛等字眼充斥媒體。許多省會乃至地縣級城市成立了無數個鉛防中心、排鉛指導中心。 鉛對兒童的危害 當兒童血鉛水平連續測定超過200μg/L時,為臨床鉛中毒,此時可能伴有一些非特異的臨床表現,如食欲下降、胃部不適、便秘、持續疲勞、多動、注意缺陷、沖動和失眠等臨床表現。 鉛對兒童危害與孩子的血鉛水平及接觸鉛時的年齡及持續時間長短密切相關。孩子越小,對鉛的毒性越敏感;接觸鉛時間越長,鉛的毒性越大;血鉛水平越高,對孩子的危害也越嚴重。通常認為0~6歲的兒童是對鉛的毒性的高度敏感階段,以后隨著年齡的增大,對鉛毒性的抵抗力也就逐步增強。一般來說,當兒童血鉛水平高于或等于700μg/L以上時,可對兒童全身多系統造成損害:如損害造血系統引起嚴重貧血;損害肝臟和腎臟功能;損害消化系統導致嚴重腹絞痛、便秘、惡心和嘔吐;損害神經系統嚴重影響孩子的智力,產生頭暈、頭疼,甚至導致中毒性腦病出現昏迷和死亡等。 生活中血鉛超標如何處理? 當兒童血鉛水平低于200μg/L時,不需治療,但需要積極尋找鉛污染源,糾正不良的手、口行為,調整飲食習慣,切斷鉛進入兒童體內的途徑。對無須使用藥物驅鉛的兒童濫施藥物,結果無益有害。如果想要服用具有排鉛功能的保健品,必須十分慎重,因為多數排鉛保健品在促進鉛排出的同時,也促進消化道內鉛的吸收,所以前提條件是要先找到造成血鉛水平升高的原因。日常生活中要糾正手、口不良習慣,如:啃咬指甲、筆頭等異物。 如何預防兒童鉛中毒? 由于鉛幾乎無處不在,并且絕大部分鉛是從消化道進入體內的,因此關鍵要把住鉛從口入這一關,孩子的血鉛水平就會降低。 所以,生活習慣上:要注意培養兒童勤洗手、認真洗手的好習慣,特別注意在進食前洗手;給孩子勤剪指甲,指甲縫是特別容易匿藏鉛塵的部位;糾正年長兒童吸吮手指、啃咬指甲、鉛筆、玩具、鑰匙、金屬拉鏈和其它異物的不良習慣;經常清洗兒童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小兒放到口中的物品;不要帶小孩到汽車流量大的馬路和鉛作業工廠附近散步、玩耍。
來源:健康養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