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由60多種元素所組成。根據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鈣、磷、鎂、鈉等,稱為宏量元素;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鐵、鋅、銅、碘、硒、錳等,稱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鋅只占人體總重量的百萬分之三十三,鐵也只有百萬分之六十。雖然鈣是宏量元素,但因為鈣的代謝障礙在嬰幼兒期的寶寶中較常見,所以,在目前的微量元素檢測項目中,鈣也是其中必查的一項。 微量元素檢查方法有抽血和驗頭發兩種。一般微量元素主要檢查:鈣、鐵、鋅、銅、鎂和血鉛。當爸媽拿到孩子的微量元素檢驗報告,一般都會關注兩組值,一組是寶寶體內某項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組是該微量元素的正常參考值范圍。爸媽不僅需要關注寶寶的檢測數值是否在正常值以內,更要關注它們是不是在正常值中間的位置,這樣才能很好地滿足寶寶快速成長的需要。 1、鈣:鈣在血液中的分布只占1%,在骨骼中則占99%。當人體鈣不足時,骨骼中的鈣就會轉移到血液中,保持血液中的鈣濃度穩定。因此,如果爸媽看到寶寶血中鈣的值正常,可能并不代表孩子體內不缺鈣。爸媽還要注意觀察寶寶有沒有多汗、夜驚、煩躁、肋骨外翻等表現,同時,還需要檢查骨密度、堿性磷酸酶以及25羥維生素D等其他指標,以此進行綜合判定。 2、鐵:關注寶寶體內鐵的數值時,需要注意因為寶寶處于快速生長期,需要大量的鐵來造血、運送氧氣,所以當鐵的數值低于正常值的中值時,寶寶可能也會出現一些癥狀,尤其是在6個月2歲大時最多見,包括臉色蒼白疲乏、頭暈、食欲不振、口炎、注意力不集中等。在發生貧血以前,鐵減少就可能已經對機體的多項功能造成影響了。 3、鋅:鋅參與構成體內200多種含鋅酶,影響核酸、蛋白質、糖和骨鈣的代謝,起著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組織修復、維持正常味覺等重要作用。寶寶如果鋅攝入不足會發生鋅缺乏癥,而鋅攝入過多也可引起中毒。在大量出汗時很容易丟失鋅,腹瀉會妨礙鋅的吸收,發熱、生長發育時鋅的需要量會增加。因此,鋅的數值也應在正常值范圍的中間以上,才能很好地滿足寶寶的需要。 4、銅:銅是參與造血和骨骼發育的元素,一般很少出現缺乏。即使缺乏,大多也是由于食物過于單一而出現的,所以,只要注意讓寶寶多吃橙、紅、黃色的食物即可。不過,當銅的數值過高時,也會影響鈣鐵鋅的吸收。因此,一般在正常值中間就好。 5、鉛:鉛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能引起人體神經系統的損害,使寶寶表現出暴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干擾寶寶的骨骼和造血系統,嚴重時甚至還會影響寶寶的腎臟和心臟,使智力下降。寶寶鐵不足時,可使鉛進入體內的速度提升4—6倍。一般月齡越小的寶寶,體內的鉛含量應該越低。鉛的正常值是0—100ug/L,但一般寶寶的這項檢查值最好不要超過50ug/L。 微量元素檢測只是一種篩查手段,檢測結果并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只能是一個參考。因為孩子體內的微量元素含量是一個動態水平,需要結合臨床癥狀才能作出診斷,不能簡單地看檢測報告單上的數值就作判斷。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被檢測者近一兩天的飲食狀況也會影響到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而包括檢測設備、操作人員水平等在內的因素也會影響其結果。 寶寶半歲后需要重視微量元素檢查。目前寶寶進行的微量元素檢查主要是在定期體檢時,通常是半歲以后的檢查很重要,每年檢查一次。 6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以母乳為主,完全可以確保充分補充各種微量元素,不必做檢測。6個月以后,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可能會出現添加不及時或進食不足的情況,這時醫生會通過詢問爸媽的喂養情況,結合寶寶的身體表現,決定是否進行檢測。對再大一點的寶寶,醫生則會根據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復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況進行檢測。 檢測方法:檢測人體微量元素有“尿檢”、“乳檢”、“血檢”、“發檢”等多種。比較常用的有“血檢”和“發檢”兩種。血液和頭發都可以準確測定微量元素,都與疾病的發生有關。 目前我國的各級醫療保健單位,尤其是婦幼保健單位、兒童醫院、綜合醫院等,已經將人體元素(鉛、鋅、銅、鈣、鎂、鐵等)檢測作為常規項目。目前可用于人體微量元素檢測的方法有:同位素稀釋質譜法、分子光譜法、原子發射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生化法、電化學分析法等。但在臨床醫學上廣泛應用的方法主要為生化法、電化學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這幾種。 微量元素的安全范圍: 微量元素濃度——生物相關圖 關注育兒世界觀(babyview2015) 即可了解0-1歲寶寶營養需求及輔食選材和制作 ![]() 1、鋅缺乏:厭食,生長發育慢 表現:食欲降低是嬰幼兒缺鋅的早期表現之一。缺鋅的孩子味覺減退,對酸、甜、苦、咸分辨不清;生長發育遲緩,身材矮小,體重不增;抵抗力差,反復感冒或腹瀉;易患復發性口腔潰瘍;缺鋅還會損害孩子的味蕾功能,出現厭食。 富含微量元素鋅的食物:生蠔、山核桃、扇貝、口蘑、香菇、羊肉、葵花子、豬肝、牛肝等。 2、鐵缺乏:貧血,注意力下降 表現:缺鐵性貧血對于兒童的健康影響非常嚴重,重度缺鐵性貧血威脅孩子的生命。缺鐵會損害兒童智力發育,使嬰幼兒易激動、淡漠,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還可造成兒童、青少年注意力、學習能力、記憶力異常。鐵缺乏的幼兒,鉛中毒的發生率較無鐵缺乏的兒童高3—4倍。 富含鐵的食物:動物性食物,如肝臟、血和瘦肉;豆類、綠葉蔬菜、紅糖、禽蛋類。對于半歲以下的寶寶,建議媽媽堅持母乳喂養,因為母乳的鐵吸收率高達70%。 3、鈣缺乏:發育不良 表現:鈣是兒童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之一。快速成長中的嬰幼兒長期攝食鈣過低并伴有維生素D缺乏,日曬少,可引發生長發育遲緩、骨骼畸形、牙齒發育不良。 富含微量元素鈣的食物:牛奶、奶酪、雞蛋、豆制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 4、碘缺乏:智力低下 表現:缺碘可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兒童可表現為體格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嚴重的可導致呆、傻等。 富含微量元素碘的食物:干海帶、海魚、海藻類及瘦肉、家禽、乳制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