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仙茅根或威靈仙根洗凈后搗爛,外敷于紅腫之關節表面,可消腫止痛。
方二:虎杖250克,洗凈后切碎,浸入低度白酒內,泡半個月左右,每日飲15毫升。
方三:鮮生地黃150克,水煎服。服3~5日后停2日,再繼續服用,此后間歇交替服用。
方四:威靈仙研成細末,每日2次,每次15克。
方五:伸筋草、老鶴草各2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方六:五加皮、徐長卿各2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方七:柳枝5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方八:鎮痛消風湯。車前子15克、秦艽12克、威靈仙12克、川牛膝12克、忍冬藤15克、地龍10克、黃柏10克、山慈姑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適用于痛風急性發作者。
方九:消痛護胃湯。當歸12克、牛膝12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防風10克、松節15克、蒼術10克、茯苓10克、忍冬藤12克、桂枝10克、枳殼10克、黨參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適用于急性痛風伴氣虛者。
方十:地龍定痛湯。金錢草20克、薏苡仁30克、生石膏20克、澤瀉10克、車前子15克、知母10克、黃柏10克、防己12克、地龍15克、赤芍10克、生地黃10克、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適用于急性痛風濕熱偏盛者。
方十一:當歸拈痛湯。羌活10克、獨活10克、防風10克、防己12克、松節12克、赤芍10克、炒白術15克、豬苓15克、葛根15克、茵陳20克、虎杖15克、當歸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適用于濕熱痛風濕邪偏重者。
方十二:加味地黃湯。熟地黃20克、茯苓15克、秦艽12克、歸尾10克、丹皮10克、懷牛膝15克、防己12克、木瓜15克、續斷12克、桑寄生12克、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適用于痛風肝腎虧損者。
方十三:益氣痛風湯。黨參30克、意該仁30克、黃柏10克、蒼術10克、獨活10克、當歸12克、澤渾10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威靈仙12克、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適用于痛風偏氣虛脾弱者。
方十四:痛風湯。蒼術12克,黃柏12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10克,羌活、獨活各10克,川烏、草
烏各12克,木通10克,生地黃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適用于痛風劇痛偏寒濕盛
方十五:消痛飲。當歸15克、牛膝12克、防風10克、防己12克、澤瀉10克、鉤藤12克、忍冬藤15克、赤芍12克、木瓜30克、老桑枝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適用于急性、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屈伸不利者。
方十六:內外合治一方。內服:防己12克、赤小豆30克、黃柏10克、蒼術10克、懷牛膝15克、地龍15克、薏苡仁30克、連翹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外用:黃柏粉、大黃粉、黃芩粉各等份,用蜜水調勻,外敷患處關節。適用于痛風急性關節炎發作者。
方十七:金龍湯加針刺放血法。蒼術0克、黃柏10克、防己12克、金錢草20克、地龍15克、薏苡仁30克、丹皮10克、乳香12克、沒藥12克、檳榔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配合局部消毒后,以三棱針或7號注射針頭深刺腫痛處,放血數滴。適用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關節腫痛者。
方十八:四妙散合四黃散內外治方。內服:蒼術10克、厚樸12克、薏苡仁30克、牛膝12克、土茯苓20克、生地黃12克、生石膏20克、野菊花12克、山甲片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外用:黃柏、大黃、山梔子各等份研末,水調后貼敷腫痛處。適用于急性痛風關節腫痛者。
方十九:痛風結節內外合治方。內服痛風合劑:懷牛膝15克,海桐皮15克,片姜黃15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蘇木15克,大腹皮12克,黑丑、白丑各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外敷:四虎散加玄明粉、白胡椒共研細末,取少許撒在膏藥上,敷貼患處。適用于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及痛風結節患者。
土單方治療痛風
方法1:蒼術15克、黃柏15克、蠶砂12克、木瓜10克、牛膝6克、丹參15克、白芍12克、桑枝12克、五靈脂9克、元胡15克、路路通15克、檳榔10克、茯苓15克、升麻3克、甘草3克,有袪風除濕、活血通絡之功。
方法2:根或花30克(干根10~15克),煎汁用酒沖服,有清熱通絡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