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是對客觀事物的特征、本質(zhì)、性能、結(jié)構(gòu)、用途、原理、內(nèi)在聯(lián)系及發(fā)展變化等進行闡述、解釋和說明的一種文體。說明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這類文章對事物進行客觀的、就事論事的描述。
要寫好說明文,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為此,仔細觀察、深入了解這一事物是很必要的。其次,在敘述時,要有合理的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事件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和認識順序(指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局部到整體,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由具體到抽象的順序)。
說明文通常包括:科技文獻、歷史資料、報紙社論、科教書、說明書及解說詞等。寫說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定義法、舉例法、分類法、因果法、比較與對照法、設問法、引用法、類比法、分析法,還有看圖表作文等。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說明、記敘、描寫、議論這幾種表達方式常常是結(jié)合使用的。在說明文中往往會摻有一些記敘、描寫或議論的成分; 但是,說明文的最主要表達方式還是說明。
說明文必須做到解說清楚明晰。因此撰寫說明文時應注意:題目不可太大,討論的問題不要過多,因為一篇短文不可能講清許多問題。準備足夠的資料包括事例和細節(jié)。觀點和事例應根據(jù)題目的生質(zhì),按邏輯順序排列。遣詞造句要準確清晰。
說明文寫作中經(jīng)常使用舉例,分類與分解。類比與對比,因果和定義等方法。
1 舉例說明文 舉例說明文是用例子闡明觀點。事例能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舉例時一要挑選典型、切題的例子。二要妥善地編排例子,并按照逐步推向高潮的順序排列。
2 分解與分類說明文 這是兩種不同的展開手法。分解用于單一事物,目的在于將此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分類則用于若干具有某些特征的事物,目的在于將這些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組合。分解展開法著重于事物的區(qū)別、差異;分類展開法則強調(diào)事物的雷同和相似。說明文大多是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3 類比與對比說明文 類比事物如何相似,對比事物如何不同。寫類比與對比說明文時,作者的目的有三個:一是提供有關(guān)不熟悉事物的信息;二是表明A優(yōu)于B;三是表明兩個事物的異同并對二者做出評價。類比只能在同類的事物之間進行;類比、對比的事物各自所占的篇幅應該大致相同;類比、對比的項目也應該一致;類比和對比必須以有關(guān)的其體事實為依據(jù)。
4 因果說明文 因果說明文在于表明事物發(fā)生的原因及結(jié)果。它闡明的也可能是二者之一,或是原因,或是結(jié)果。此類說明文實際上是分析因果關(guān)系。因此分析原因不可過于簡單化;不要犯邏輯錯誤;要注意區(qū)分直接原因與間接原因、直接后果與間接后果以及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