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瘀比化瘀好 神農人 清瘀比化瘀效果好而快:血液里有垃圾,這是不可否認的了。通過運動、健身、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讓血“活”了起來,沉淀的垃圾就進入“好血”里面,成了“更渾濁”的血液。就像一盆渾水,盆邊、盆底沉淀了泥沙,晃悠來晃悠去,盆子里重新渾濁了。血液里的垃圾,只有20%通過皮膚(出汗)、痰、大便來清理,80%要靠腎臟過濾尿出來。一部分垃圾,還流不到腎臟就在其它地方沉淀了,化來化去化出去很少,還可能瘀堵到更要害部位,這是危害之一。如果腎臟功能下降,或者短期內排瘀的任務加重腎臟處理不了,就會把腎臟“累”壞,這個危害更可怕。可血液垃圾這么多,不清理又不行。怎么辦呢?清瘀就是好辦法,況且清瘀調理的效果快而徹底。盡管短期內受點皮肉之苦,但比起飽受疾病折磨和死亡威脅,又算得了什么。 什么是清瘀療法?中醫有“放血療法”,也有叫“刺絡療法”,清除瘀血,除舊布新,達到調理身體的目的。 傳統中醫的放血療法,多是用毫針或針灸用的漢針、三棱針、七星針或梅花針等。銀針呢,不利出血,容易彎曲也不好扎。三棱針和七星針,太粗,扎得深淺也不好掌握,而且最大的缺陷是太疼。瀉血筆和瀉血針,操作方便、簡單、安全、疼痛小。再結合拔罐呢,也就不用把針扎得太深,彌補了漢針要扎很深的不足。瀉血的原理,是瀉掉靜脈里的瘀血。
第一、 對常見問題既有固定的穴位(部位),對個體而言又有不固定的穴位(部位)。哪里有問題,就在哪里清,甚至有的地方,根本就不是穴位。這也符合我們中醫的精髓,“阿是療法”和“全局觀念”,二者靈活運用。
第二、 根據我們自己對身體的認識,選擇我們自己的調理部位。對問題的辯證正確,才是調理的關鍵。所以在所有問題的調理當中,我們選擇的清瘀部位都具有“個體性”,只是把別人的經驗作為參考。
第三、 清瘀不以穴位為主,而是以部位為要。為什么不講穴位而講部位呢?因為是靜脈清瘀,瘀堵的不僅是一個“點”,還可能是一條“線”,一個“面”。所以我們調理的時候,注重的不是一個點,而是幾個點、多個點。當然在一次清瘀的時候,可能解決的只是一個點或幾個點,但整個調理過程結束,最后形成(解決)的是一個“線”或者一個“面”。 第四、清瘀針數的創新性。 同一部位多次清瘀。 第五、清瘀操作的安全性。 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清瘀必須每人一套專用針和專用罐。 第六、清瘀療法與艾灸有力結合 清淤前對清瘀部位進行艾灸,利于垃圾排出;清瘀后再次對清瘀部位進行艾灸。 清瘀工具 瀉血筆和瀉血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