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拳友跟我講,打拳時渾身叫勁很不舒服,練太極拳以前跑步、打球腿沒毛病練拳后總腿疼,有的紅腫,有的上下樓都困難。我在多年的教學中體會到,打太極拳不管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人,打拳中步法起著關鍵的作用。步法不正確容易傷膝,不容易放松,容易夾檔,不容易立身中正等等。步法正確了腿疼的毛病不可能發生,而且可以治好,其他的毛病也逐漸得到糾正。
在此我想借《武魂》這個園地,向初學太極拳的朋友們,淺談一下我多年練習太極拳的一點體會。一是在老拳師的指點下,結合自身總結出的體會(我是一個腰間盤周邊膨出的患者);二是結合教學糾正錯誤步法,治好腿疼,·而總結得出來的既能養生,又能使太極拳動作不斷規范的自我練習方法。(一):弓步三字經,單式練習時,要領好記,念著順口。(二):自我保健歌,在自我保健中練習太極拳基本功。僅供參考,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弓步”三字經
腭微收,眼平視,身中正,膝放松,腳并齊,手背后。微轉身,腳外撇,腿屈蹲,腳虛步。斜前方,三十度,慢出步,腳要正。先踏掌,再屈膝,腰前送,腳后蹬。屈后腿,膝找腳,襠要圓,往后坐,微轉腰,外撇腳。移重心,前跟步,斜前方,慢出步,馬步過,是弓步。往復環,用心記,做規范,不傷膝。
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l、腳外撇45℃——60℃;2、往后坐身體要正,如同坐在椅子上,不可身體后仰或突臀;3、腿屈蹲的高低,根據自己身體情況而定;4、移重心時,膝找腳。
自我保健歌
疏通膀胱擊承山, 兩腿輕松腰不彎, 調理三陰磕三陰, 陰平陽泌保平安。 擺臂拍打腰為軸。 沉肩松臂練腰功。 拍打穴位自調整, 刺激經絡促循環, 人過四十天過午, 陰虛陽亢失平衡。 食補藥調一方面。 心態平和最關鍵。
要點:
第一句:用腳背擊承山穴(承山穴:足尖抵地,足跟離地,腿肚下出現人字紋處取之),擊后兩腿輕松,可緩解腿抽筋,腿疼痛,起到疏通膀胱經的作用。同時,練習太極拳立身中正,腰胯放松等基本功,體會如何坐在椅子上打太極拳。
注意:1、擊承山穴時,支撐腿微屈,行進、原地都可以,行進為好;2、擊承山穴時,兩手捂在肚臍上。
第二句:三陰指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月.腳跟內側磕三條陰經交會穴,"li“三陰交”(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后凹陷處)。可滋陰補腎,舒肝理氣,調理脾胃,凋節內分泌。同時,練習太極拳跟步、出步等基本功。
注意:1、磕三陰交穴時,支撐腿微屈,行進、原地都可以,行進為好;2、磕三陰交穴時,兩手捂在肚臍上;3、要輕磕,不要過重。
第三、四句:擺臂拍打刺激經絡,自我凋整促進血液循環。下擺臂,前手拍打天樞等穴位(天樞:肚臍旁開2寸),后手拍打大腸腧等穴位(大腸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上擺臂,前手拍打肩井等穴位(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穴與肩峰的中點),后手拍打腎俞、志室等穴位(腎俞:在腰部命門旁開1.5寸。志室:腎俞旁開1.5寸)。同時,練習太極拳沉肩松臂以腰為軸的基本功。
注意:1、擺臂拍打時,不要晃肩,要轉腰;2、兩腳開立步,與肩同寬。
第五、六句:人到一定年齡五臟六腑功能的衰退是必然的,又由于“七情”、“六欲”等原因,造成陰陽失調,在食補藥調的同時,加強鍛煉,調整心態,使之健康長壽。
(本文作者為北京市宣武區武協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