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于1924年在蘇聯支持下,在廣州創立黃埔軍校。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8月18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轄下各地方軍隊名目取消,統一名為「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 由黃埔軍校訓練的軍官組成的黃埔軍校校軍為第一軍,軍長蔣介石。 「建國湘軍」為第二軍, 「建國滇軍」為第三軍, 「建國粵軍」為第四軍, (福軍) 為第五軍。 初期的國民革命軍依照蘇聯體制,在軍、師兩級設黨代表及政治部。 1926年1月,改編湖南的「攻鄂軍」為第六軍,軍長程 潛。 1926年3月,改編廣西軍隊為第七軍, 軍長李宗仁。 1926年6月,湖南的唐生智參加國民革命,部隊改編為第八軍。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為八個軍約十萬人。 總司令 蔣介石(蔣中正) 軍事總顧問 加倫; 總參謀長 李濟深; 總參謀次長 白崇禧; 總政治部主任 鄧演達; 總政治部顧問 鐵羅尼 第一軍:軍長 蔣介石;黨代表 繆 斌;付軍長 何應欽;顧問 切列巴諾夫 第二軍:軍長 譚延闓;黨代表 李富春;付軍長 魯滌平;顧問 預不羅甫斯基 第三軍:軍長 朱培德;黨代表 朱克靖;付軍長 王 軍;顧問 馬赤意利克 第四軍:軍長 李濟深;黨代表 廖乾吾;付軍長 陳可鈺;顧問 巴羅 第五軍:軍長 李福林;黨代表 李朗如; 顧問 葉林 第六軍:軍長 程 潛;黨代表 林伯渠 第七軍:軍長 李宗仁;黨代表 黃紹竑; 顧問 予金 第八軍:軍長 唐生智;黨代表 劉文島; 顧問 奧依尼其
北伐初期,國民革命軍的四、七、八軍分別在湖南、湖北擊敗了吳佩孚;一、二、三、六軍則在江西、江蘇一帶擊敗孫傳芳及張宗昌。1927年4月26日發生寧漢分裂,北伐一度中斷。國民黨分裂成左派的武漢及右派的南京兩個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開始進行清黨,將共產黨人從軍隊內清除,并且取消國民革命軍內黨代表及政治部編制。至7月,寧漢復合;蔣介石於8月辭去總司令職。孫傳芳乘機發動的反攻被何應欽、李宗仁在龍潭擊敗。
經過26年冬和27年春的整編擴大,又增加了: 九 軍,彭漢章,貴州軍閥,顧祝同、上官云湘。 十 軍,王天培,貴州軍閥,楊勝治, 十 一、方本仁,贛, 陳嘉佑、陳銘樞, 十 二、袁祖銘,貴, 葉琪,湘, 十 三、張定番, 任應歧, 十 四、賴世璜,贛, 劉士毅, 十 五、劉佐龍,吳舊部, 黃紹弘 十 六、范石生,滇, 李韞珩 十 七、曹萬順,周蔭人部, 十 八、夏 超, 楊 杰、陶 鈞 十 九,陳 儀,孫舊部, 胡宗澤 二 十,楊 森,四川 二十一,劉 湘,四川 二十二,賴心輝,四川
1928年1月,蔣介石復出。支持北伐的馮玉祥手下的國民聯軍,及閻錫山手下的北方革命軍并入國民革命軍戰斗序列。國軍編為第一、二、三、四集團軍,分別由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及李宗仁任司令;蔣介石為總司令。至6月,張作霖退出山海關外時被日本關東軍在皇姑屯炸死。國軍亦進至北京。12月,張學良在關外易幟,北伐宣布成功。
在1928年7月國民政府開始研究裁兵時,屬國民革命軍名下的軍隊,有八十四個軍約三百個師,共二百二十萬人。當中尚未包括東北、四川及云南等地的部隊。而且軍隊質素非常參差,不少是投誠及收編而成。1928至1929年曾開始編遣工作,計劃將國民革命軍縮編成六十五個師共八十萬人,亦有訂明國軍最高指揮權在國民政府。但不久國民黨內實力軍人即互以兵戎相見,先后發生蔣桂戰爭(參看李宗仁)、中原大戰等多場國民黨內內戰,加上對共產黨圍剿及用兵,編遣計劃及軍隊國家化的計劃遂無疾而終。
聞名中外的北伐戰爭分為兩期。第一期為1926年6月至1927年6月,北伐軍統一了長江下游地區,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 第二期為1928年至1929年,以北伐軍統一中國而結束。1928年春夏之交的中原大戰,是國民革命軍與北洋軍閥的最后較量,這場戰爭以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兼河南省主席馮玉祥指揮的豫北戰役(以安陽為主)為拐點,馮軍堅持到最后五分鐘,死傷萬余人,終于使奉軍全線退卻,退至山海關處,從而統一了中國大部。第二年,張學良易幟,歸順國民政府,北伐戰爭順利結束,國民革命軍統一中國。 第1軍軍長何應欽,參謀長蔣伯誠。: A* z) e4 H' k) N( Q3 }1 I 第20師師長錢大鈞,參謀長韓德勤,轄58團王文翰、59團趙錦雯、60團李杲三個團及劉秉粹補充團。2 K$ h" ^( i' v8 S4 C' N
第2軍軍長譚延闿,副軍長魯滌平,參謀長岳森。: g4 `1 l4 a' `+ X* ]0 [1 E 第6師師長戴岳,副師長朱耀華,參謀長蕭文鐸,轄16團黃友鵠、17團廖新甲、18團劉風三個團。; A0 M* h2 _/ U: p 炮兵團長謝慕韓。9 F% c4 @2 b7 u H3 V" W 第2軍合共兵力步兵11個團,炮兵一個團。3 W( G/ Z- ~3 r$ ~" e, J3 o 第8師師長朱世貴,副師長楊育涵,參謀長劉發良,轄22團韋杵、23團祝膏如、24團李思愬三個團。- ^0 |+ m3 G: Z! p: C; I 第4軍軍長李濟琛,副軍長陳可鈺,參謀長鄧演存。 第12師師長張發奎,副師長朱暉日,參謀長吳奇偉,轄36團繆培南、35團黃琪翔、34團許志銳三個團。 第13師師長徐景唐,副師長陳章甫,參謀長李務滋,轄37團云瀛橋、38團陸蘭培、39團陳章甫三個團。 獨立團團長葉挺。炮兵營長郭思演、薛仰忠。 第4軍合共兵力步兵13個團,炮兵兩個營。
第5軍軍長李福林,參謀長劉敏。 第15師師長李群,副師長林駒,參謀長何家瑞,轄第43團黃相、第44團周定寬、第45團黃炳琨三個團 第16師師長陳炳章,副師長王若周, 轄第46團陸滿、第47團李林、第48團陳偉圖三個團5 c0 w* e; ~, S! O+ M; p, R 第5軍合共兵力步兵8個團,炮兵一個營。" W2 X; {+ m4 ]" L* i 6軍軍長程潛,參謀長唐蟒。; s7 ~5 q/ y6 g* g 第18師師長胡謙,副師長蘇世安,轄第52團蘇世安、第53團宋世科、第54團李明灝三個團 第19師師長楊源浚,副師長王邦若,轄第55團王尹西、第56團張軫、第57團王茂泉三個團- u* L% `2 D* E3 Q' P2 d 第2旅旅長李明瑞,參謀長呂其彬,轄第3團李明瑞、第4團李朝芳兩個團 第3旅旅長伍廷揚,參謀長林世嘉,轄第5團張國柱、第6團龔壽儀兩個團* e9 a0 c2 `# [; M! H* ? 獨立第1團陳濟桓 獨立第2團羅浩忠 入伍生團呂競存! ?" B4 E* Z; s. W' o6 S 教導師師長周斕。轄3個團團長分別為羅霖、魯揚開、劉克豪。 第2師師長何鍵,參謀長胡達。轄4個團,團長分別為陶廣、劉建緒、危宿鐘、張輔。 第3師師長李品仙。轄4個團,團長分別為張國威、熊震、李云杰、吳尚。( i! b4 k% m( K8 z- E; ]3 k 第5師師長葉琪。轄3個團,團長分別為何宣、周磐、劉運乾。 鄂軍第1師師長夏斗寅,副師長周斕,參謀長廖汝鈞/萬耀煌。轄3個團,團長分別是萬耀煌、盧本棠、張森。; _" A' h5 j3 Y 北伐軍出師時,后方之鞏固布置分為7個警備區,直隸于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其配置如下: 肇屬警備司令由第13師師長徐景唐兼,駐軍肇慶。7 F5 b! \5 K, @ I4 p0 k: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