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在現實生活中,本身無聲無色,無味無形;說到底,大多數人眼里的保險就是一堆文字的組合。但科學地講,保險是通過表面的文字組合,實現和解決保險當事人之間約定的財產和人身不確定風險的轉移,同時依據大數法則或生命表等工具,建立起來的一種風險管理經濟制度。 一個人為什么買保險?出于哪些目的?保險的功能是什么? 竊以為,購買商業保險的目的就是把原本屬于個人承擔的部分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實現轉移風險和繳付保費的多少依據是: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還是小,發生后造成的損失多還是少。 購買保險沒有合算不合算,只有及時不及時。因為你必須在風險發生之前就必須將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只有這樣,在發生風險事故后,保險公司才會根據購買時約定的額度進行保險理賠。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遭遇意外、疾病等風險時,一次事故或多次事故所需要支付的費用是不確定的。但是假如他購買了保險,支付給保險公司的保費是確定的,當風險發生時就由保險公司支付不確定的損失。保險制度的特點就是支付極少量的保費,而獲得與所交保費不成比例的保險給付。多數情況下,保險公司賠付的費用會大于客戶支付的保費。 例如,購買100元的意外傷害保險,可以立刻獲得3000元甚至更多的意外醫療保障,以及最高58萬元的意外傷害保障。 保費與保障的額度差極大,這就是保險的保障功能所在。 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所面臨的風險以及各種風險的等級是不同的。這和他(她)及它的性別、年齡、遺傳、家庭環境、從事的職業等等,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 作為一名壽險風險管理顧問就必須根據每一個人的不同情況加以區分,分別根據他們所面臨的風險以及風險等級專門制定壽險規劃。 這個使命及其完成,無論從那個角度講,都是神圣的,偉大的;最起碼是堂而皇之、科學有據的行業,絕不像現在的保險行業的營銷人員的所作所為。當然,他或她們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包括他和她們所從事的行業,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客戶不認可、社會不認可,行業不認可,夠這些保險營銷員和這個行業喝一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