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脫發是氣血不足,腎氣虧損所致,華佗內經就曾經提到,血不足發不華,血為發之母,發為血之余,由此可知,脫發與人體腎氣也氣血有很大的關系。 (陜西中醫學院 龔鵬生) 中醫專家介紹,腎其華在發,發又為血之余,故發的生長在于腎,發的營養在于精血,頭發的生機,根源于腎氣。體內腎氣的外部表現可從毛發上顯露出來,青壯年腎氣充盛的人,頭發茂密光澤,年老體弱,腎氣虛弱的人,往往毛發容易枯搞脫落。因此,治療宜滋補肝腎,補益氣血。 另外從造成脫發的類型來看,主要分二種類型:一種是神經性脫發,一種是脂溢性脫發,再就是兩者的混合,也有人將脫發分為男性型脫發、女性脫發、斑禿、先天性脫發、外傷性脫發、毛發周期性紊亂等許多種類型。 一種為脂溢性脫發 醫學上認為脂溢性脫發,是一種毛發進行性退化的現象。開始頭油頭屑多,頭皮癢,繼而在梳頭和洗頭時脫發嚴重,頭頂、兩鬢的毛發逐漸稀少,脫發區的頭皮變薄、光滑,毛孔逐漸閉鎖。 對于脂溢性脫發所造成的此現象多因精神負擔過重,用腦過度,煙酒過度等,使身體內蘊濕熱,由于濕熱上蒸,使頭部分泌的油脂過多,在頭皮恒溫和氧氣的氧化中變成脂肪酸,被頭皮毛囊再吸收,破壞了毛囊的上皮細胞。造成毛根深部組織的缺血缺氧。這種情況在領導層和知識分子企業家、藝術家中較多見。 另外,若是細分的話,脂溢性脫發分早、中、晚三期。早期者出油多、癢、皮屑多,一洗頭掉滿盆頭發,有時有幾百根,一梳掉幾十根,并持續不斷地掉,有的頭皮發紅,起小疙瘩。中期脫發嚴重,頭頂稀疏,風一吹露頭皮。晚期頭頂光滑或少量絨毛。頭發生長的好壞與腎、肝和氣血有直接的關系,腎為先天之本,精血之源。腎生髓主骨,其華在發。肝主血,血虧則發枯。 另一種為神經性脫發 雖然說,同為脫發,所表現的癥狀與原因是不同的,神經性脫發是“虛”癥,表現在頭上,因為內傷“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外感六淫,使氣血失和,運行不暢,不能養發,使毛囊缺血缺氧,營養斷流,迅速大面積脫落。 所以通過以上的介紹,提醒脫發患者在進行食療的同時一定要多注意補腎氣,補氣血,疏肝氣。均與肝滯腎虛有關。在此,祝愿所有的脫發患者都能夠早日的康復。
如何治療脫發,這是很多脫發人群一直想知道,脫發如今成為了人們的一大困擾,帶給我們的影響也不小,那如何治療脫發?方法有哪些?下面就來看看關于中醫專家的詳細介紹吧 如何治療脫發方法如下: 1、中藥內治:可選用補益牛膝丸或加味四君子湯。補益牛膝丸選用中藥牛膝、生地黃、枳殼、菟絲子、地骨皮等,搗末,制蜜丸,內服;加味四君子湯選用中藥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熟地等,煎湯劑服用。 2、食膳療法:將中藥菟絲子、茯苓、石蓮肉、黑芝麻、紫珠米等,用旺火煮開后加適量水,用微火煮成粥,加少許食鹽食之。每日1~2次,可連服10~15日。此粥滋補腎陰健脾,適用于脾腎陰虛的脫發者。 3、中藥外用:用中藥菊花、蔓荊子、干柏葉、川芎、桑白皮根、白芷、細辛、旱蓮草等,煎水外洗。 4、針灸療法:選擇腎俞、三陰交、風池、百會、頭維、生發穴(風池與風府連線的中點)等為主穴。均雙側取穴,風池用瀉法,其余諸穴用補法,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留針20分鐘,10次為1療程。 5、推拿按摩:用1支20毫升的維生素B1液灑在頭上,用右手五指從前額神庭穴向后梳到后發際啞門穴,共梳36次,然后用左手和右手的五指分別梳頭部兩側,各梳36次;五指合攏叩打百會穴54次;兩拇指分別點振兩側的翳風、翳明、風池等穴3次,每次10秒;用拇指壓揉三陰交穴15秒,壓撥5次,壓振3次,每次10秒,用掌心勞宮穴壓在脫發處或頭發稀疏處,振顫5次,每次持續10秒。 治療脫發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藥一]:柏枝(干藥)、椒仁、半夏各90克。將藥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入蜜少許,再煎1--2沸。用時人生姜汁少許,調勻,擦無發處,每日2次。 [方藥二]:白礬、郁金各等分。將白礬、郁金制成丸,每次4--5克,每日2次。 [方藥三]:食鹽15克。將食鹽加入1500毫升溫開水,攪拌均勻,洗頭,每周1--2次。此法長期應用,可防止脫發。 [方藥四]:榧子3枚,胡桃2個,側柏葉30克。將藥共搗浸雪水梳頭,其發水不脫落,而且光潤。本方尤適用于腎虛型脫發。 對于如何治療脫發,本文介紹一些具體的辦法,也介紹了一些偏方,希望以上介紹的這些方法對于廣大的脫發人群都能帶去一定的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