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坐在同一間教室里面,老師也是一樣講課的,為什么別人會做,你們就不會做呢?”
教師朋友們,這句話你們是否聽著很耳熟呢?是不是經常聽同事這么質問學生呢?自己是不是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呢?我也曾說過這話,而且說得理直氣壯。
因為說這話的時候,是基于平等的原則。在我的意識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一顆聰明的腦袋,都有健康的體魄,都有健全的雙手,都具備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的能力,只是有的學生用心專一,而有的浮躁罷了。所以看到有的學生與別人相差甚遠的時候,就有點怒其不爭了。
再者,說這話也是對每個學生都抱有同樣的期望,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成龍成風,都能成為自己的得意門生。這種要求大概就是美其名曰的“愛”!因為,如果我不愛你,如果我不在乎,我完全可以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滅,又何必自尋煩惱,與自己過不去呢?
當學生對自己的忠言表現得毫不在乎的時候,自己會很生氣很生氣,覺得完全是不知道好歹,好心當成驢肝肺了。卻從來沒想過是自己的要求本身就錯了。
平等對待每一個個體是對的,但我們同時也應該尊重個性之間的差異。我們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我們不能拿一個標準去量化所有的學生。譬如,有的人能挑起200斤的擔子,而這擔子卻可以把有的人壓趴下,甚至身體受損。學習亦然。有的知識,有的同學一看就會,而有的同學卻需要花費幾天,甚至是幾年才能明白。我們熱切地希望大家都一樣,對這些后進的學生來說,無異于拔苗助長。今天的知識沒消化,明天的又來了,一天天的累積在一起,就會堆積成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他們只會望而卻步,最終自暴自棄。
我們的愛其實也是一種害。不可否認,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是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出類拔萃。但,當我們把他們與那些特優生放在一起比較的時候,又何嘗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呢?這些學生或許就是他們心中的夢魘,就是他們不自信的根源,而我們還一次又一次去比較,簡直就是加速他們自信的泯滅啊!這樣想來,我們就是劊子手啊!難怪有個同事說:“不是學生笨,是我們把他們教笨了的!”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必須對每一個學生區別對待。不同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學生要求他做一題奧數題,有的學生可以做兩題基礎題,有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寫一篇長篇巨論,而有的學生只要他能寫一段話就行。只要完成了,都應該充分肯定。雖然要求不同,獲得的知識量也有異,但成就感是相同的。成就感是興趣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學習是成功的導師。
我們也要時刻提醒自己,愛不能千篇一律,愛,不能愛屋及烏,愛不能愛之深恨之切。要善于發揮學生的長處,要善于鼓勵學生,要善于把他(她)的劣勢轉化為優勢。讓他(她)在鼓勵和贊許種獲得自信,從而進一步讓他(她)認識到自己的潛力和優點,所以,我們不能吝嗇我們的贊美的詞語,相反,要緊鎖那種嚴厲的批評的言語。
記起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我們班有一個小女孩,成績特別差,后來我就給她提了一個要求:“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到40分的,你愿意試試嗎?”考試結束以后,她見到我的第一句就是:“老師,我考到40分了嗎?”當我點頭的那一剎那,燦爛的笑容襯托的一雙晶亮的眸子,讓我動容。可是,在以后的教書生涯中,我卻忘記了這雙眼睛。
在以后的路途中,我會讓這雙眼睛一直在心中閃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