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課前熱身:按摩操 各位在座的家長們,覺得很愛自己孩子的請舉手? 采訪臺下聽眾,你們最喜歡吃什么?最不喜歡吃什么? 最不喜歡吃肉是吧?那我如果硬逼著你吃肉呢?吃肉有營養對身體好啊! 各位朋友,這像不像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 把我們自認為對他們好的東西都塞給他們!覺得這就是愛他們!愛與愛的表達方式同樣重要啊! 做一個小游戲: 1,讓我們把左右手都握成拳頭,用盡最大的力氣撞擊在一起 拳頭碰拳頭是硬碰硬, 孩子與家長產生逆反心理,問題反而越來越嚴重。 2,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再用力撞擊試一下 一方力量減少了,就和諧了。 3,左手右手都成掌,大家一起來有節奏的拍掌,1、2,1、2,1、2 是不是很美妙的音符? 家長與孩子溝通也就是這三種模式。 如果我們家長希望與孩子能有一個良好的溝通,可以試一試更加的柔和一點,包容一點,接納一點。 陳鵬宇老師: …… 怎么樣才能與孩子有更好的溝通? 現在網絡上出現了《斗媽大全》 因為感覺被控制了,孩子為了讓自己少受傷害,才會發展出《斗媽大全》 在座的各位,教育孩子的請舉手,不教育孩子的請舉手? 這些不教育孩子的家長,多有智慧啊! 當我們的愛不是出于智慧,而是出于無意識,是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的。我們怎么知道我們的選擇對孩子是最好的呢? 所以今天跟大家探討的話題是:1,反思教育行為 2,轉變教育觀念 3,了悟教育真相 4,增長教育智慧 給大家帶來一個,我們的選擇,我們的堅持未必對孩子是最好的案例。 大家知道現在冬天了,吃冰棍會傷身體容易感冒是不是?要不要禁止孩子吃? 要! 那你怎么知道,你禁止他吃,對他就是最好的選擇呢? 有一個做醫生的母親,她是不是有足夠的知識教育她的孩子? 過去冰激凌還不叫冰激凌,叫冰棍,那個時候,冰棍一毛錢一根,她告訴孩子,冰棍不能吃,很臟。 媽媽不讓吃,孩子就真的不吃了嗎? 孩子乘媽媽不在家,從媽媽口袋里偷偷拿了10元前,10元吃冰棍,一口氣吃100根。 那個孩子就這樣吃了7次,落下了這輩子都無法治愈的腸胃病病根。 請問在座的各位,想一想,如果早知道是這樣一個結果,30年前她是否會做出更智慧的選擇? 她沒有看到教育的真相啊! 凡是上網成癮的孩子,都是在最初的時候,被父母禁止玩游戲上網。 有的父母說,我也讓他玩游戲啊,但是……(一天只能玩半個小時,而且是在規定的時間內) 你越是禁止,他玩不到,會不會在父母不在家的時候,把之前沒玩到的一次性補回來,可能一玩,就玩個通宵。 所以我們有很多教育行為,是要反思的。 有一種教育理念: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同意的家長請舉手! 這確實是一個好方法,但你這樣說的時候,越要小心。 孩子可能會對夸產生依賴。 如果你的夸不是真心的,孩子會說,你少來這一套。 同意好孩子是打出來的請舉手! 家長說過孩子,你真棒的請舉手!真的覺得孩子棒的請舉手? 你要知道什么時候該夸,什么時候該打,這是真正的智慧。 很多時候,我們家長的感覺紊亂了,不聽感覺,不聽心,聽專家,方法。 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情緒沖擊之下的反應。 開心的時候,怎么都行;不開心的時候,怎么都不行。 打,一定要平靜的打,不帶情緒的打。 如果你學別人打孩子,你學不到她把教育作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業。 教育確實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我們為一份工作,都要做出15~20年的專業學習;而我們為教育孩子,投入了多少時間? 教育孩子也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容易的事情! 我們為教育孩子做出過多少付出與投入呢?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一定學過很多教育孩子的課程。 比怎么教更重要的問題。先來回答一個問題: 誰來教育孩子? l 學校教育 l 家庭教育 l 社會教育 各占百分比多少? 家庭教育占百分之多少?80%,90%,60%? 你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你認為是百分之多少)你就會投入多少精力在教育上。 社會背景現在都一樣,家長如果認為學校教育也占很大一部分,就會期待碰到一個好的學校教育。 家庭打在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模式,決定了孩子的行為,情緒模式。 父母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你怎么夸張都不為過的。 你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你就會投入多少精力在教育上。 同樣的老師一句話:你怎么這么笨!你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有的孩子可能一笑而過,有的孩子可能就去跳樓自殺。孩子的死,是誰的過錯? 6歲以內,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是負責孩子的養育。 養育,是一個孩子活下去的理由。 許多媽媽都沒有盡到養育的責任,生兒不養,或養而不育,不是無微不至的養育,而是很早就讓孩子學很多的東西。 孔子說:“吾十又五而至于學”,孔子學了十五年,發奮十五年,三十才立起來。 很多孩子不是十五至于學,而是厭于學。 那么早的孩子,讓他學,到十五歲還能志于學嗎?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因為媽媽沒有盡到養育的責任。 6歲以后,爸爸在孩子的生命中,粉墨登場。 爸爸負責孩子的教育。 教育孩子的責任,是“父之過”。古人說“父之過”不是指代父母,就是指父親。否則古人就會說“子不教,親之過”了。 媽媽在孩子的教育中,最費勁。 如果爸爸負起了教育孩子的責任,教育就會輕松很多。 我們父親教育孩子的責任,怎么能讓媽媽承擔,讓老師承擔呢? 一個老師要負責30…40個孩子,他怎么能付得起責任? 你怎么知道他多負一些責任,就是好事情呢? 老師為什么會累的原因,因為他攬了太多不該他負的責任。 案例:有一個家長,給孩子的所有老師沖了200元話費。然后放心的去出差了。 等他回來,孩子很火的告訴他:爸爸,最近不知道是怎么了,所有老師都針對我! 爸爸:怎么了? 孩子:別的同學沒寫完作業的可以回家,我就不行。別的孩子做5道題,我要做十道!!!…… 爸爸:所有老師都對你這樣嗎? 孩子:就化學老師不是。 爸爸心里一尋思,當時要化學老師的電話,沒要到! 其實這個故事并不是說老師不對。 所有的老師,當他受到了家長額外的一份尊重,他也想為家長的孩子負起額外的關注。 其實,誰也替代不了你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父教母養,孩子就有教養。 教育孩子:就是兩個字“告訴” 主動做好教養孩子該做的事就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任。 體驗環節: 請把你們的左手伸出來,拿出食指和中指。請把這兩個手指放在你的左邊耳朵上。 我說讓你們放到左邊耳朵上,你們怎么都放到腦門上了? 是不是因為看到我放到腦門上了? 如果你不清楚教養孩子的事情,你一定知道做一件事——學習。 四種類型的父母: 一、即會教,又努力。 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大才。 二、即會教,不努力。 這樣的父母教育出創造性人才。 三、不會教,不努力。 四、不會教,很努力。 那我們在干什么呢? 不會教卻努力,那就是瞎教白教,還不如不教。 現在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對事物提不起勁兒:“沒想過”、“無所謂”、“差不多”。其實都是孩子內心的“發動機”出問題了。 教育類的書籍分兩類。 知 術 心 我們應該討論的是第三種——心 現在市場上有5種教育類書籍: 1. 自己教育孩子所謂“成功”了,把經驗提煉成書籍或課程。這些方法你拿過來就能用嗎? 有一個孩子,得了考場眩暈癥。家長帶著來我這里做心理咨詢。家長對我說:從小到大,我們全是鼓勵,支持啊! 我就問孩子,你每次考前你爸媽都跟你說什么?“放心去考,爸媽相信你,你一定會考得很好。” 那你考的好了會怎么樣? 爸媽很開心,帶我吃好吃的。 那你沒考好呢? 爸媽不會罵我,他們會說:“孩子,別氣餒,爸媽相信你,下次一定會考得很好的!” 有這樣一個規律,老師的孩子,小學的時候都有很好的成績。而初中后會下滑。 2. 2,把成功學的理念移植到家庭教育領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但要學習成功,還要學習面對失敗。 現在提倡感恩教育,認同的請舉手!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積蓄了對父母的一些不滿的能量,如果不發泄出來,好像你對父母只能是感激,就會把情緒壓的更深。 要讓情緒流動出來,否則總會爆發出來。 有沒有很多中年人對父母,只是孝,而不順? 因為童年積壓的情緒,隨著孩子越大,父母越老,越沒處發泄,他可以給你花很多錢,卻無法坐在父母跟前坐下來聽你一句話。 3. 把古今中外的優秀理念匯集成書或課程 一個人不會拿他學到的方式來做事,而是用他們習慣的方式。 所以,光知道,沒有用。 4. 國外的教育理念或課程直接跟進 我舉一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覺得孩子跌倒了,要讓他們自己站起來的舉手?這是美國,猶太教育方法,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凡是說讓孩子自己爬起來的,都是接受了許多國外的教育理念 你怎么知道讓他自己爬起來,他就學會獨立了? 很多教育出來的孩子是獨立了,卻冷漠了,與父母的關系疏遠了。 要用心感覺該扶的時候,就扶。 一個案例: 一個母親告訴我,她有次在客廳,跌倒了,兒子坐在客廳看電視,一邊拿著遙控器,一邊看著他,她也看著兒子。兒子就是不來扶他!她很生氣,怎么養出這么一個兒子! 我就問他:你是不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跌倒了不扶? 她回答:是啊。 一個四十歲的女人,都希望她十四歲的兒子扶他一把,你怎么知道,你的2,3歲的孩子不渴望你扶他一把? 5. 各地心理咨詢師總結的方法和理念 ① 多是“知”“術”層面的學習 ② 無法根本解決“知道做不到”的教育困惑 有些家長學到了蹲下來與孩子說話的這招。 和孩子說話,不耐煩了,蹲下來,說不了兩句,就開始發飆:你到底想怎么樣啊? 所以有用的不是蹲下來的方式,而是蹲下來傳遞給孩子的那份愛。 為什么知道做不到? 因為我們的心受到了束縛和障礙 這個圓圈就如同我們的心,如果里面有太多的方法,就如同這些點,會把我們的心堵死。 最后我們的心就只剩下一個小圓圈的空隙了。 小心眼,什么叫小心眼?懂的人越多越小心眼。 死心眼,是連眼都沒了。死心眼的時候,你就會“折騰”你的孩子。 曾經有一對夫妻,他們都是高級知識份子,離婚的理由是:學術觀點不一致。 知識越多,這種傷害孩子越嚴重。 曾經有一個孩子這樣對他的媽媽說話:媽媽,你知道我生命中最大的悲劇是什么嗎?就是生在你們這樣的知識份子家庭。 一個沒有受到束栓的心是什么樣的? 柔軟 反之則堅硬。 一個人的心如果是柔軟的,愛就會流動;如果心是堅硬的,愛就是阻塞的。 一個柔軟的媽媽,一定會對孩子感同身受,立刻能感受到孩子內心的感受。 一個柔軟的心是開放的,有愛留出來;一個堅硬的心,愛是堅硬的。 你看孩子的表現,就會知道你的心是什么狀態。 如果孩子一回來就撲向你,你的心一定是溫暖的,而他回家關上門,證明你的心也是關閉的。 孩子的心是很敏銳的,他們一回家就能感覺到氣氛是好還是不好。 我們的成語“一團和氣”還有詞“氣氛”,這就是能量。孩子一回到家,就能感受到那個氣氛。 孩子什么時候睡覺,誰說了算?他說了算,困了肯定就睡了。 孩子說:媽媽,我不困…… 你告訴他:不行,到點了,必須睡! …… 我們做父母的,教育孩子,只會是基于兩種感情出發,一個是愛 柔軟 開放 溫暖 鮮活 平靜 喜悅 這些是基于愛給我們的感覺 如果感覺到 堅硬 封閉 冰冷 死板 煩躁 苦惱 這些感覺的話,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是基于一個字“怕” 怕孩子完不成作業被老師批評啦,怕孩子將來沒出息,怕孩子吃涼東西感冒,怕孩子受傷害…… 如果你的教育是基于怕,你會怕啥來啥,愛誰誰倒霉。 擔心是我們給予對方最糟糕的禮物。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不是告訴他應該怎么做, 而是把我們的心, 調整到“柔軟 開放 溫暖 鮮活 平靜 喜悅” 的狀態 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父母心靈成長的過程! 愛 這個字,繁體字里是有一個心的。現在簡化字為了追求簡便,把心給去掉了。 現代人都追求一個“快”字,大家看看這個字,拆開的意思是“心缺失了” 其實,播種到收獲是有一定的過程的。 自從火車一邊快,是不是出事故了? 只要快,一定會有副作用。(西醫與中醫……) 快,千萬別用在教育孩子方面。 上海的一家幼兒園都分快慢班了。…… 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快活”,快活不就等于快死嗎?快活死了。 完形教育95%以上的學員都是通過轉介紹來參加課程的,我們稱之為完形家庭。 所以,歷經這8年的發展,完形教育的推廣,也是一個慢慢發酵的過程。 知要知“道” 其實你說夸孩子好,他說打孩子對,站在道的角度,是一陰一陽,道就是對立的統一。 一己之見: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好孩子是打出來的。 引領大家找到“道” 教育就是培訓好習慣,這也是一己之見。 習慣:也許會埋下厭學的種子,也許這就是孩子的一股厭學的動力。 …… 什么叫“習”:練習,踐行,行為。習久了就習慣了。 取決于習的動力。習要悅,才能算好習慣。 真正的習慣,動力是來自于自發的。 而我們說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所以如果要借助“他力”,沒有喜悅,就可能會有壓抑,而到了青春期,就會爆發。 習慣是孩子自發的,他做久了,就成了習慣了。 有一個家長告訴我,我終于培養了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 那我們知道,而所有的書呆子,都有好的讀書習慣。你怎么知道這個好習慣將來就一定是好事情呢? 我們完形教育會有很多各種形式的活動,包括: “知”的成長:讀書會,沙龍 “術”的成長:“如果愛,親密關系” 包括: l 夫妻一致性的溝通技巧 l 處理沖突的技巧 l 面對情緒 l 表達情感 等等 “如果愛,親子關系”士為知己者死,關系最重要。 我花了十五年時間與女兒建立關系 我現在講話孩子很愿意聽。 為什么孩子愿意聽呢?因為關系好! 為什么我們關系好呢?因為說的少! 我的女兒十五歲,我跟她建立良好關系花了十四年。 她中考前,我給他做了一次考前輔導。 我說:女兒,你知道別人找爸爸做考前輔導是要收費的,而且費用不低,你找爸爸做考前輔導,也需要付出一定的報酬。請爸爸吃KFC吧 于是女兒花了37元請我吃了一頓肯德基,我告訴她3個字:深呼吸! 她因為是花了自己的錢買來的,用的特別好,已經半年時間了。 每次看見媽媽有哪兒不舒服什么的,還會告訴媽媽:媽媽,深呼吸!!!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聽你說話啊? 因為其實你給孩子說的話,都是揮淚大甩賣!!!(說太多了不值錢了) 有的家長看見孩子失戀很傷心,在那兒淋雨。是不是都會去給孩子撐一把傘? 孩子有沒有可能很憤怒的說:干什么呀!我淋個雨都不讓! 許多父母愛孩子愛的死去活來,這種愛,能說智慧嗎? 你的觀點越中立,孩子跟你請教,越會采納。 所以最重要的是:放下對孩子的期待,舞動你自己的生命!!! 我們的孩子就如同一個繭,繭里是美麗的蝴蝶等待破殼而出。 你看著他,說,你怎么還不快點化蝶?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都化蝶了! 你在過去給他掰兩下,結果會怎么樣呢? 教育孩子,其實是一個生命感染另外一個生命的過程。 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讓自己的生命先舞動起來!(掌聲) 父母,一個是天,一個是地,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的位置缺失了,那么這個孩子會缺少安全感, 孩子小的時候,只要看到媽媽在,他就心安,一般回家看見媽媽不在,第一件事:爸爸,我媽媽呢? 大人也是,回家看到老婆就安心。 改善孩子的狀態是根本。 大家看這個“安”字,就是一個家,里面有一個女人。 這個“寧” “丁”就是指男人,神寧。 與父母的關系都好,就會心安神寧。 …… 謝謝大家! 下面是提問環節.: Q: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陳老師這個怎么辦? 您孩子多大? 四歲半。 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個偽命題。 貼了一個錯誤的標簽。 任何事情都是多面的,站在學習的角度,也許你會下一個定義,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孩子十二歲前的學習方式,就是玩。 學的時候,建立了許多痛苦的鏈接,所以才會學不進去。 Q:那怎么改善呢? 你希望你的孩子一直坐在那里,集中精神是嗎? 當你容不下來的時候,你就容不下你的孩子。 什么叫“容易” “易”就是改變 容下他,他就易了,這就是容易。 讓自己心變得寬,變得柔軟。 l 最快的方法就是慢 l 最慢的方法就是快 讓孩子成功的方法就是慢 孩子才四歲半,不需要治理下游,在上游(夫妻關系)上下功夫就好了。 在我看來,他不叫問題。 你解決問題,反而擴大問題。 女兒用自己的零花錢,請爸爸吃一頓KFC,她花了37元請我吃。 告訴她的方法她去用,去采納。 否則你告訴她,她也做不到。 我的女兒,十五歲的時候反而沒有八九歲的時候叛逆。 如果你現在壓制他的動,可能在為他的叛逆做準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