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塔的造型其實很難精確分類,目前通用的分類方法都比較籠統,這主要是現存古塔的時間跨度近1500年,而古建筑都有各自鮮明的時代以及地域特征,要固定一種適合于不同時代和地域的分類方法實屬不易;另外還有為數不少的古塔,造型標新立異,卻未成體系,相似者寥寥無幾,有些甚至是孤例,像這類塔也很難分類。 另一方面,古塔的造型分類不能只從外表來看,還應該同時考慮到內部結構和功能,因塔的造型和其功能有密切聯系:例如為了觀景瞭望而建塔,一般就建成可攀登型的,而僧尼墓塔為了防偷盜破壞則多為實心結構;因此可攀登型的空心塔和實心塔就算外表相似也不能混為一談。比如唐代的密檐塔和遼代的密檐塔,雖外表都符合密檐塔的特點,但內部結構完全不同:前者一般還是樓閣式的,內部設有樓梯,而后者則基本上都是實心結構。 造型分類簡表如下,詳述見后。
建筑型塔 每一層的高度較大,多為自下而上逐漸減小;腰檐為澀疊出檐或斗拱承托出檐,每一層必有真門可供眺望或出入。內部結構有很多種類,唐代以前多為空筒式,設木制樓層樓梯,宋代開始將磚石制樓層樓梯與塔身融為一體。我國現存的樓閣式塔主要有兩種風格:江南地區的樓閣式塔多為磚身木檐,斗拱承托出檐深遠,多作飛檐挑角,每一層都設平座,大部分還有欄桿,還有很多在底層設有附階(回廊),江南地區的佛塔和文峰塔幾乎都屬這種類型,其中有多座磚身木檐的宋代佛塔,造型秀麗挺拔,結構勻稱和諧,均堪稱國之瑰寶;北方和中原地區的樓閣式塔多用磚砌澀疊出檐,出檐較短,很少有平座和欄桿,人不能走到塔身以外去。塔身平面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圓形四種:唐代樓閣式塔均為方形(除少數年代有爭議的塔外);五代之后多為六角和八角形,江淮、四川等地還有相當數量的宋代方形樓閣式塔;明清之際,樓閣式佛塔數量減少,而南方地區的樓閣式文峰塔則大大增加;圓形樓閣式塔非常罕見。 現存的樓閣式塔的代表作有: 唐代: 大雁塔(陜西西安),香積寺導善塔(陜西長安),精進寺塔(陜西澄城),圣壽寺塔(陜西長安),慧砌寺舍利塔(陜西蒲城),壽圣寺塔、羅山寺塔(陜西合陽),仙游寺法王塔(陜西周至),開元寺塔(陜西富縣),靜光寺塔(陜西眉縣)。 五代: 妙樂寺塔(河南武陟),云巖寺塔(江蘇蘇州),功臣山塔(浙江臨安),凝壽寺塔(甘肅政平) 北宋: 開元寺塔(河北定州),辟支塔(山東長清),圣興教寺塔(上海),羅漢院雙塔(江蘇蘇州),佑國寺塔(河南開封),慈云塔(江西贛州),三影塔(廣東南雄),萬佛塔(安徽蒙城) 南宋: 六合塔(浙江杭州),開元寺雙塔(福建泉州),小方塔(安徽涇縣) 遼: 應縣木塔(山西應縣),萬部華嚴經塔,慶州白塔(內蒙古巴林右旗),涿州雙塔(河北涿州),昊天塔(北京房山) 金: 百家巖寺塔(河南焦作),慈相寺塔(山西平遙) 元: 洪山寶塔(湖北武漢),阿育王塔(浙江寧波) 明: 飛虹塔(山西洪洞),崇文塔(陜西涇陽),振風塔(安徽安慶) 清: 玉峰塔(北京),永佑寺塔(河北承德),大云寺塔(山西臨汾),海寶塔(寧夏銀川) 2. 密檐樓閣式 顧名思義,這類塔實質上還是樓閣式塔,但外觀上具有密檐的結構。具體表現為第一層塔身特別高,以上各層高度縮小,檐與檐之間距離很近,呈密疊狀,多設假門和假窗,僅開少數真門,無平座欄桿;內部多為空筒結構,設有木制樓梯,也有的設磚砌樓層,可以攀登。這種塔多原來歸類到密檐式,張馭寰先生認為它是與樓閣式塔,密檐式塔并列的一類塔,我認為這可以算作樓閣式塔的一個特例。 這類塔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是主流,現存的唐代密檐磚塔幾乎都是這種結構的;兩宋時僅在四川還有一些密檐樓閣塔的遺構,也是仿唐建筑,估計是受到中原的影響比較晚的緣故;遼代幾乎沒有這種塔;金代在中原地區建有多座仿唐塔,大部分都是這種塔;另外在云南也有南詔、大理時代建造的密檐樓閣式塔數座;元代以后漸漸絕跡。由于密檐樓閣式塔都是唐塔或仿唐塔,因此又可稱為唐式密檐塔或漢式密檐塔,在唐代以后發展不大,因此塔身平面大部分都是正方形的;而遼代的建筑師則在唐式密檐塔的基礎上發展了另一種融合契丹風格的密檐式塔(遼式密檐塔),自成一派,并成為北方佛塔的主流,將在以后介紹。 現存的密檐樓閣式塔的代表作有: 南北朝: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 唐代: 小雁塔(陜西西安),法王寺塔、永泰寺塔(河南登封),靈光塔(吉林長白),圣容寺塔(甘肅永昌),東、西寺塔(云南昆明),崇圣寺塔(云南大理), 宋代: 寶光寺塔(四川成都),無量寶塔(四川南充),舊州塔(四川宜賓),長慶寺塔(安徽歙縣),湘樂塔(甘肅寧縣) 遼代: 金代: 白馬寺齊云塔(河南洛陽),天寧寺三圣塔(河南沁陽),寶輪寺塔(河南陜州),三圣瑞現塔(山西陵川) 元代: 明代: 清代:
還有一類實心的樓閣式塔,雖名為樓閣卻不能登臨,只是象征性的;內部為實心結構,但外表忠實的模仿重樓(或密檐樓閣)的結構,很多都在各層設門窗、斗拱,甚至有些還有平座、欄桿,完全就是一座縮小的樓閣式塔模型。另外,有相當數量采用石材、金屬制作的中小型仿樓閣式塔,使用原材料堆砌或拼接而成,不屬于建筑,將其歸類于雕塑型塔,詳見后文介紹。 在中原一帶的僧尼墓塔中,有大量的仿樓閣式塔的實例,塔身平面多為方形,層數多為三層和五層,如少林寺塔林(河南登封),風穴寺塔林(河南汝州)等。 現存的仿樓閣式塔代表作有: 唐代: 興教寺玄奘墓塔(陜西西安),天寧寺塔(浙江寧波),云龍寺塔(廣東仁化) 五代: 北宋: 下塔(廣東龍川) 遼代: 南宋: 興福寺塔(湖北武昌) 金代: 少林寺海公塔(河南登封) 元代: 少林寺福裕塔(河南登封) 明代: 清代: 香山昭廟琉璃塔(北京),紅山寶塔(新疆烏魯木齊) |
|
來自: 茶香飄萬里 > 《塔 樓閣 戲樓 影壁 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