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烏胡日 蒙醫,蒙古族醫學的簡稱,蒙古民族逐漸積累的獨特的醫藥學理論和治療方法。蒙醫是蒙古族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傳統醫學。其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也是一門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的醫學科學。在診治疾病中具有藥量少、療效好、經濟簡便等特點。 蒙古族醫學,早已成為世界醫學的一部分,呼倫貝爾各地都有蒙醫院,并還建立了專門培養蒙醫人才的蒙醫學校。 蒙醫基本理論 蒙醫以“赫依”、“希拉”、“巴達干”三根的關系來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所謂“赫依”,是指各種生理功能的動力。凡是思維、語言、動作及各臟器的功能活動,都受它支配。如果“赫依”功能失常,則會導致臟腑功能減弱,表現為神志異常、失眠、健忘等。“希拉”有火熱之意。機體的體溫、各組織器官的熱能及精神的振奮等都是“希拉”在發揮作用。“希拉”偏盛,就會發生各種溫熱病,如口苦、吐酸、神情狂躁等表現。“巴達干”是指體內的一種粘液狀物質,具有寒性的特征。“巴達干”的功能失調,除了表現為一般寒性征象外,還易導致水液的停滯不化而出現各種分泌物增多的現象。 放血療法 在一定的部位,將淺部脈道(靜脈)切開或穿破,進行放血,借以引出病血,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放血療法多適用于由血、“希拉”引起的熱性疾病,如傷熱擴散、騷熱、疫熱、癤腫、瘡瘍、痛風、結核病等熱癥。放血法分術前準備、正式放血兩個步驟。 拔罐穿刺法 此法是拔罐與放血結合的外治法:先固定某一部位進行拔罐,取罐后在隆起部位用三棱針或皮膚針淺刺幾下,再行拔罐,吸出惡血與黃水,而達到改善氣血運行,治療疾病的目的。本法多選擇肌肉豐滿、富有彈性、沒有毛發和骨骼凹凸的部位進行。其特點是見效快,療程短,簡便易行,病人無痛苦,沒有危險性。 灸療術 灸療術是用灸草柱或灸草條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的一種療法。灸療術分蒙古灸、白山薊灸、西河柳灸、溫針灸。 酸馬奶療法 酸馬奶療法是蒙古民族的一種傳統的飲食療法。具有強身、治療各種疾病的功效,尤其對傷后休克、胸悶、心前區疼痛療效顯著。據研究,酸馬奶中有多種有益于身體的有效成分,如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較大,還有氨基酸、乳酸、酶、礦物質以及芳香性物質和微量元素。 蒙醫正骨術 蒙醫正骨術是歷代正骨醫學家們所積累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治療各類骨折與關節脫位、軟組織損傷等一系列病癥的療法。蒙醫正骨術分整復固定、按摩、藥浴治療、護理和功能鍛煉等6個步驟進行,有解毒、舒筋和活血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