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痛風病人很多,患處關節紅腫疼痛,尤以夜間痛甚。此病中醫有“白虎歷節”之稱,疼痛嚴重者真有虎咬骨之感,劇痛難耐。發病以足的第一跖趾關節最為常見,其次為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臨床很多醫生認為此病棘手。我通過多年臨床研究,認為此病以濕為主,屬于濕邪下注,於而為熱,兼夾氣虛痰瘀,阻塞經絡,至經氣不痛,不通則痛。自配外敷中藥《痛風散》,臨床療效顯著。
痛風散:
秘方:七葉一枝花30g、黃柏20g、黃連20g、黃芩20g、生大黃20g、雄黃20g、土鱉蟲20g、地龍20g、阿魏20g、枳殼15g、紅花10g、冰片10g、白芥子10g。
用法:上方打成細粉,用時用蜂蜜調敷患處。隔日一次。一般2小時即可見明顯效果。輕者1----2次即愈。重者3---5次即可腫消痛止。
方解:臨床診治嚴重病人時我常常配合內服中藥,以清代名醫鮑相璈《驗方新編》中的四神煎為基礎方加減。
四神煎:
秘方:生黃芪120g、遠志30g、石斛30g、川牛膝30g、金銀花30g、土鱉蟲10g、地龍12g、防己10g、澤瀉10g、木通6g、五加皮12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劑。
方解:臨床我用此方治療痛風及關節滑囊炎常常能獲得顯著療效。服藥期間要求患者忌口,如香菜、海鮮、動物內臟等等。
痛風的治療臨床收效很快,但不易根治,時常復發。濕之故也,濕性粘滯,濕之入人體如油之入面,易入而難出也。臨床我常常叫患者堅持內服中藥,能堅持者隨訪三年均未復發。而大多數人無癥狀時很難堅持內服藥物。常常一年復發1----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