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屬于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株高達1-6米。茶樹葉子制成茶葉,泡水后飲用,有頤養身心等功效。茶葉主要是以色澤(或加工方法)分類,由此分出七大類。
(1)花茶:又名香片,屬于再加工茶類。它不僅將花香與茶味很好地結合起來,還具有清熱解毒、美容保健等功效,屬于老少皆宜的茶品。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豐富,花茶也接納了除傳統窨制花茶之外的新成員,工藝茶與花草茶陸續加入花茶的行列。代表茶品包括茉莉花茶、桂花茶、女兒環、金五星等。
(2)綠茶:指的是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為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是我國較為常見的茶種,由于加工時干燥和殺青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其中比較有名的有黃山毛峰、六安瓜片、西湖龍井、碧螺春、廬山云霧茶、信陽毛尖等。
(3)黃茶:指的是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20%)。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黃而形成黃葉、黃湯。分為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黃小茶(湖南岳陽的北港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黃大茶(包括廣東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4)白茶:指的是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這種茶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5)青茶:指的是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為20%-70%),又稱烏龍茶。青茶制作時適法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比如鐵觀音,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等。
(6)紅茶:指的是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為80%-90%)。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直接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然后發酵,如此茶葉中所含的多酚類物質就會氧化聚合作用,茶葉的顏色就會由原來的綠色變成紅色,從而形成紅葉、紅湯的特色。紅茶的種類較多,主要分為小紅種茶、功夫紅茶、紅碎茶三大類。
(7)黑茶:指的是后發酵的茶(微生物發酵,發酵度為90%-100%)。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時間較長,葉色呈暗褐色。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別于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