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瘤治癌初探十、淺談胃癌的治療
在祖國醫學上,胃癌還有“反食”、“嗝氣”、“逆食”
發病比較快,發展急速。憂愁悶氣,情緒不穩定,吃東西不正常、吃量不均;愛吃辣椒、胡椒,喜歡喝酒,好吃熱飯、辛辣有刺激性食物;吸煙過多、飲過熱的水及吃腐爛食物等,這些對胃粘膜損傷有很強的力量,容易引起胃癌,尤其是老年人身體虛弱、抵抗力量,容易引起該病。 癥狀
早期癥狀多數不明顯,常常在幾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里病人才有感覺。開始不想吃飯、消化不良,吃飯后胃不舒服,肚子膨脹、有壓氣感覺,有些病人體力疲乏、鼻悶無味,吃東西不香甜,喝水也減少,愛生氣,體重逐漸減輕:有的病人貧血,還有的病人吃飯反嘔, 胃口發脹、惡心,有胃酸嘔吐的感覺,胃口部位有不規律的疼痛。 病到中期,進食時疼痛加重,用止嘔、止酸藥全部無效。有時疲勞,感覺胃部脹悶,進一步上腹部沉重,還有噯氣、胃灼熱。多數病人吃東西發噫,咽食困難。有一部分病人早晨起床后反胃嘔吐;有些病人不思飲食,卻不反胃嘔吐:有的病人進食后嘔吐,常有反胃感覺,有一部分病人胃彎和賁門部位疼痛,病重時兩肋和腹部疼痛、咽食不利,飲食難進。多數病人一天天消瘦下去、面色蒼白、精神疲勞、體重減輕,有的病人有輕微發熱,身體感覺疲乏無力;有一部分病人大便秘結,有時腹瀉。有時病人飲食入胃久停留在胃內不能下行,難過‘幽門”之關,從而出現反胃。 由于胃癌使胃功能不足、胃消化力減弱、胃內食物溶解后存留時間延長,導致反吐(包括反食、反水、反粘液)。有一部分病人沒有疼感,只是體重減輕;有些病人癌轉移,初步感覺肝腫大、腹水;還有的發現腹部脹大,如肺部轉移,有呼吸困難感覺;有一部分病人肝大,發生黃疽,還有的貧血。多數晚期病人體重下降,出現疼痛加重,瘤堵食道和幽門梗塞不下;有些病人有嚴重的潰瘍灶出血,這時病情也能加重,出現頑固難治療的虛弱貧血,發生腹水;還有少數病人病情轉移到膽管周圍,發現黃疸;有的則出現消化潰瘍性疼痛,飲食困難、身體減弱,病情發展很快,體重下降;有的病人腸胃少量出血,大便泄瀉,并且成黑色。 診斷
根據病人是否有長期潰瘍,還有些人多年發生胃炎,缺乏胃酸,有一部分病人胃內有癟肉痕跡。40歲以上的病人如有上述病史及食欲不振,吃飯后胃部脹滿胸悶,感覺上腹部膨脹不舒服,吃飯喝水全無味,對吃肉更無香甜,吃飯前有的感覺胃口疼,吃飯后心口也有脹疼.用止疼制酸藥均無效并發生惡心、嘔吐、吞酸癥狀,體質消瘦.體力疲乏,腦力減退、體重下降,胃弱腸膨脹,下食發噫,食宿不消化,上腹部突出腫塊,上虞部有慢痛等癥狀,應考慮本病。 有胃病史的病人長期潰瘍,往往發生持續性疼痛。脈弦澀而散,有的脈細散而澀或緊澀,有的脈浮澀等.舌質紅紫或暗紫,還有的有瘀血點,舌裂紋.還有少數病人舌表面光滑無苔,有的舌脹大,細看舌面裂紋部分有微苔:有一部分病人在上腹部經觸摸時感覺有腫塊,還有少數病人觸摸鎖骨部位也有腫塊,有些病人淋巴結腫大,腹內有堅硬不疼的腫塊,如用×光透視及拍片檢查,胃黏膜紋紊亂,胃蠕動減弱,也可用胃鏡檢查。 鑒別診斷
胃潰瘍病人多數是青年人,病情發展較慢,一般有周期,且疼痛有規律性和季節性,服用制酸藥有效,或吃飯后或嘔吐后疼痛不治自行消失,一般不厭食,食欲正常,沒有明顯的其它癥狀,腹和其它部位也沒有腫塊。 40歲左右的壯年人一般好發生胃癌,且老年人發病率較高,一般胃癌發展急快,病程較短,而且多數病情是進行性的,疼痛沒有規律.明顯癥狀逐漸加重,病人消瘦。一部分病人貧血,全身無力,上肢部觸摸有腫塊,且大小不等.還有些病人淋巴結轉移到肝區、觸摸肝部位肝大。 此外、要注意鑒別良性腫瘤,其它慢性疾病及胃炎。 預防
對胃病的預防,要注意鍛煉身體,主要應搞好個人衛生。勞動方面不要過度,避免生氣、憂思愁怒、情緒不正常,這樣能提高身休的抵抗力,不可過度緊張,勞動與休息要合理安排,尤其是在飲食方面,不要吃過熱食物或有刺激性食物,不飲用過熱開水,不喝高度數的酒,少吸煙或不吸煙更好。 胃癌的產生,多數都是由于不注意以上幾條。另外有一部分是由久治不愈的慢性胃潰瘍或慢性萎縮性胃炎引起,如果患了以上疾病,就應抓緊時間及時治療,并要定期槍查,以免導至胃癌的發生。 另外,還應注意營養,飲食要有規律,應多方面把衛生搞好。吃飯要適量,時間不要隔得太長。但兩頓飯也不能離得太近,吃飯不要過急,還要細嚼慢咽,不要大口咽,要防止食不爛而咽。吃飯不要加頓,不要常吃肥肉、辣椒等有刺激性食物。青壯年應多喝藕水,白蘿卜水,次數不等,且喝得越多越好。每年應服用500丸防瘤丸,每日3次、每次5克,白水送下,連續服用。用防瘤丸對治療胃病及十二指腸潰瘍病都有良好效果。 治療胃癌(包括胃部各種各樣腫瘤)可用消瘤丸,結合滋陰活血、安中潤膈、軟堅止痛、健睥開胃辨證用藥。該病在初期,癥狀不明顯,只是略有食欲不振或厭食。吃飯以后胃部有不舒服之感,上腹部感覺膨脹悶氣,消化不良,也可服用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5克,溫開水送下。 如果體力衰弱、腦力疲乏,飲食無味、吃肉類食物更覺無味,這時會發生噯氣,可用消瘤丸緩解。病情在發展期間,吃飯前脹度較輕,而吃飯后胃部脹滿加重,有時惡心嘔吐、吐酸、感覺疼痛卻沒有規律。有些人進食后疼感加重,這也就是所說的進行性病情加重,該病用硝酸藥物是無濟于事的。在這種情況下,可服用消解湯與消瘤丸。若病人覺著疲勞、四肢無力、胃腸氣脹、上腹部覺著有重壓,有時感覺心口發熱,進食發噎,早飯前后惡心反嘔,不想吃飯,反胃暖氣、可服五刺丸與消瘤丸。 五刺丸:地丁30克、山慈菇32克、棗刺20克、桑條刺5克、蒺藜刺20克、皂刺5克、蒼耳子刺10克、土茯苓30克、白術20克、黃芩20克、人參10克,研制為丸,每日3次,每次4克,溫開水送下。
方義分析:地丁、山慈菇、土茯苓,解毒消熱,破瘀化積;白術、黃芩,消脾胃炎、補脾胃氣,為強胃之藥;蒼耳刺、皂刺,清胃部各種毒、消胃諸腫、活血益氣;桑刺、蒺藜刺、棗刺,能軟堅化瘀,有止疼消炎之功能。 病例
張××,男,39歲,1960年2月8日初診,患者在兩年前心口開始發疼,吃飯后半小時胃口疼痛,飲食無味,胃口膨脹,并且還有胸悶背重的感覺,有時嘔吐,漸漸加重,身體消瘦,大便發黑,小便赤黃。脈細數弦,舌質紫光、苔薄,吃饅頭咽下困難,只能吃面條與稀飯。1960年1月20日在石家莊市醫院檢查確診為“胃癌”,認為已到中晚期,治療效果不明顯,嘔吐心口疼,喝水也困難。 1、服用消瘤丸,每日3次,每次4-5克,白水送下。 2、方用:黨參12克、白術12克、陳皮15克、當歸15克、土茯苓10克、山豆根12克、厚樸10克、黃芪12克、香附12克、黃芩10克、甘草12克,水煎服。每劑煎2次,早晚各服1次。 3、外用蛤蟆散,米醋調勻抹于患處,每次用0.5克,每日3-5次。 2月21日二診:脈弦澀數,苔薄白,心口疼痛減輕,飲食增加,用前方繼續服用1個月。 3月20日三診:脈細弦,舌質正常,苔白薄,精神好轉,吃飯飲水順暢。 1、湯藥2劑。 2、消瘤丸,每日2次,每次3克,白水送下。 3、外用蛤蟆散,每次0.5克,每晚抹1次。 連續治療3個月痊愈。1962年去石家莊市醫院檢查,腫塊已消失。1974年2月隨訪,患者精神好轉,且身體健壯能下地勞動。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20.胃癌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