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寫好詩詞確實需要掌握一些寫作技巧的。每位詩人都在創作過程中熟練地運用著自己感悟到的一些寫作技巧。秋葉也如是。這里主要從總體上、從大的方面談秋葉創作散體詞時所得到的一些體驗。 1,選擇美的形象寫詩詞 一切藝術都應該是美的,詩歌更應當是美的結晶。所以,古往今來一切有成就的詩人,在創作時,無不選擇盡善盡美的形象,用以構筑詩意與詩境的美。散體詞也是如此。所選的題材美,寫成的文字也就自然美了。 形象的美好,很重要。好詩常常是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刻畫并將其融入優美的意境與深沉的情境之中。就是“用形象和圖畫說話”,就是用生動的文字塑造形象。詩句不能機械,刻板,空洞;切忌無病呻吟、羅列口號,也不能故弄玄虛,附庸風雅。 寫景詩,可以用眾多的典型形象來表現某一個事物的特點。比如寫春天的精彩就可以通過寫春天的風雨、花木、人的衣著與心情等來集中體現!可以側重寫形,也可以側重寫神,更可以形神兼備。刻意寫形,可使景物趣味盎然;專注寫神,可讓靜物栩栩如生、活潑可愛。 所以,我們當完美形象、追求神似,尤其是那些詠物小詩,就是不僅要“形”像,使所寫的酷似所詠之物;還要“神”似,讓讀者走出作者所詠之物,生發出廣泛的聯想。 不過,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美的內涵與外延各人的看法不是完全相同的。我們可持不同的觀點。比如,心靈美、形體美、殘缺美、雄壯美、寧靜美、柔軟美、剛強美·····只要您已經認定某事物某方面是美的,您就可以著力的贊美她、刻畫她,就像人們欣賞“斷臂維納斯”一樣的去歌頌她。 2,沒有靈感不寫詩 寫散體詞全憑即興與靈感。無需苦心積慮的地去制造——無感不寫詩,靈感一到就提筆!因為文字是心靈的流淌,文字所反映的思想也可能是以前經歷的真實反饋,也可能是受環境的影響虛構而成的。 秋葉也常常是即興而發,或無感止筆的。 秋葉以為好詩來自于靈感,來自于抒發急迫的心情,而不是苦思而得。苦思而得,或為寫詩而寫詩,寫出來的東東就會缺少真情實感。對吧! 3,注意寫出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詩詞作品 優秀詩人詞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風格各不相同,有許多樣式。這里簡單的列舉幾種: a,含蓄深沉 含蓄深沉是詩歌創作的基本要求,因為只有含蓄的詩才能達到“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的藝術境界。因為直白淺露,則味如嚼蠟。 b,幽默風趣 如果詩歌作品有生動優美的情趣,深刻雋永的理趣,還有幽默高雅的諧趣,用來品味,可給人教益。如果我們將幽默,風趣,詼諧,自嘲,這樣的情感滲透到一首詩里,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愉悅讀者之心!可贊! c, 婉約哀愁。 婉約,清麗,淡淡的哀怨~,很傷感的。例如“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后兩句,千古絕唱。后主也正是一江春水,凄慘的隨流而逝,成了歷史長河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悲,可嘆。 d,雄壯豪邁。 那些充滿愛國情懷抒發壯士衛國精神的詩詞大多具有雄壯豪邁的氣勢。 e,瀟灑悠閑。 描寫田園生活、退休生活的詩詞往往就會表現出怡然自得的瀟灑悠閑的心態。令人羨慕而向往。 那么我的詩友們是否考慮到自己的詩詞作品屬于怎樣的風格了呢?我們是否可以在創作前就定下自己獨特的情感基調或風格了呢? 4,學會“動靜相宜”的寫作手法 景與物有動態的,也有靜態的。 化靜為動的寫法。 多數詩人能把筆下靜態的景物,寫得活躍跳脫,富于生機。化靜為動,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對于景物的影響,是一種以神寫形、以情寫景、寓我于物的藝術手法。這種方法大家都知道,都能掌握,秋葉不再舉例。 化動為靜的寫法。 如果能把動態的人物、事物寫得靜態化了,那么這位詩人的功底可謂“上乘”啦!例如:“風雪狂舞冰成柱,戰友長嘯哭雕塑”。雕塑指犧牲在冰峰的邊防戰士。這樣寫更加突出了這位戰士高大堅強的光輝形象。對不? 5,選準角度找好契入點 寫詩要十分重視選擇角度,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著力于尋找能給人以新美感的途徑。有時候通過逆向思維,對所表現的形象從反面入筆,反而更能寫出詩人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又能使詩歌立意新穎、構思奇特。也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從另一個側面或者幾個不同的側面去寫作,去刻畫形象。 比如要寫一位植樹大王,我們不必寫他的全部,我們可以選擇他的那雙粗糙的鐵板似的手作為契入點去集中的歌頌,這樣能更有力的展現勞動英雄的精神與氣質。 6,運用聯想、想象、幻想的思維模式寫詩詞 我們知道,莊稼的嫁接,能產生優良的新品種;而通過聯想、想象、幻想的思維模式也能產生優美的新形象、新情趣。所謂詩的聯想,就是將不相關的甲事物與乙事物巧妙地聯系起來,構成和諧新穎的竟境。所謂詩的想象,就是再現生活中某些一直存在的、但往往被多數人忽略的那些形象,而幻想就是詩的形象是詩人用虛擬的手法創造的新形象,比如“外星人”。 具體情境下巧妙展開聯想可以對讀者的眼睛與心靈起到微妙的點化效果,而幻想則是詩人在大腦里自由組合新形象的一種高級的思維。所以我們的詩人要盡可能學會幻想,以便使我們創作的詩歌能夠藝術地表現非現實領域里或者說是精神領域里的東西,并向縱深方向探索發展。 總之,詩人的思想一定要飛起來,飛上天! 7,重視數字在詩詞中的奇妙作用 古詩詞里出現過很多的數字,我們不能輕視它們。不信,您試著換掉它們:“欲窮千里目”數詞換成——欲窮百里目、十里目,可乎?非也!換掉數詞——欲窮極遠目,可乎?不可,這樣寫更糟糕,不成詩句了。 為什么?因為詩歌巧用數字,能傳神地表情達意,會使形象鮮明,富有情韻。這在我國古代詩歌中,屢見不鮮。素來枯燥乏味的數字,一旦被詩人巧用入詩,就會產生神奇的魅力,給人以獨特的美,新奇的美,顯示出濃厚的詩趣。 例如: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落入蘆花都不見! 8,詩詞短小也可以有其意境與情境的曲折變化 寫詩詞,即便是小令、小曲,也要講求蓄勢興波,平地起峰巒。如果詩詞有其意境與情境上的曲折變化了,這樣的作品才更耐讀、耐嚼,且動人心魄。詩歌的結尾既要出乎意料,又要合于情理,使前后跌宕,又渾然一體。 如果是四句頭的短詩,首句可以平起無奇,口語俗話,以后句句深入或上揚,尾句或戛然而止留出想象空間,或言盡意未盡讓人尋味,或以喜劇、悲劇形式結束全詩。 短詩可以如此寫,那么長詩更可以安排這樣的結構了。自然,情境與意境的結構也可以變化的,不必死板硬套。 9,精雕細琢力求寫出獨特創新的好句子 秋葉這里說的是詩詞賦里面的佳句。 詩中貴有獨特創新的好句子。獨特創新的好句子,是詩人獨到的心得與體會,是真情感,真識見,真本領。 10,詩話現實,言之有物。 詩里有生活,生活也是詩,生活在詩里,詩里寫生活。有了生命,就有了生活;有了生活,就有了文字的來源;有了文字的來源,就有了詩歌的流淌!因此,我們首先要善于在自己的身邊尋覓可歌可泣的創作素材,其次我們也可以走出去游覽大山名川訪問民風、民情,積累素材。不要等待春天,我們可以主動去尋覓!哈哈哈,春風先綠江南岸。 秋葉想,無論繪畫作詩都“要掌握事物自然的規律,遵循科學的方法,耐心細致的做好功課。在此基礎上,融會貫通,博覽群書,閱覽湖光山色,不光用腳去丈量,還要用心去體會,有一點點體會,并且能夠記述和表達出來,日積月累,才能夠推陳出新,傳神達意。” 秋葉不喜歡某些朋友將別人的詩句“你一句我一句”、將別人的美詞“你一個我一個”的背誦來再拼湊成自己的所謂新作。我們知道寫作靠自己去積累素材、積累知識、積累寫作的經驗。“拿來主義”使不得,因為不但有剽竊之嫌,而且根本寫不出自己的風格。 11,主題要集中,前后情感要一致 主題要集中,一個作品的前后情感要一致,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主題不集中,讀者就猜摸不透你寫的詩詞到底想表現什么、表明什么,會以為您腦殘了。如果在一個作品里,前后情感不一致,一會兒愛之,一會兒厭之,就會認為您精神出問題了【除非您在作品里已經闡明忽愛之忽厭之的緣由】。寫成的作品,最好不要再變動主題或情感。此時要推敲,修改,完善的應當是在表現手法方面了。 12,寫古詩詞還要學會用典 有一位朋友曾經批評秋葉的一首詩,說:“先生,您的······這個句子是抄襲古人的呢!”我回復:朋友,這不是抄襲,是“用典”啊! 什么是用典,用典是古體詩詞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 為什么要用典?用典的目的就是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 什么是典,典就是典故。所謂典故是指“典例故實”,具體地說,包括歷史記載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聞以及流傳下來的古書成句, 一般來說,典故都有確定的典源。 使用典故有什么益處? 事實說明,用典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余韻盎然、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其實啊,寫作詩詞方面的技巧還要很多很多,朋友們的體驗不比秋葉少,秋葉這里只是為了拋磚引玉而已,不當之處敬請朋友們批評指正為感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