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W格式存儲可以說是每一臺稍微專業的相機都具備的功能,不過相信有很多人要問我為什么要用這種容量又大,使用又很不方便的格式。事實上RAW格式有著 傳統TIFF、JPG格式所不具備的高后期空間,對于追求出片率的朋友來說是最好的選擇,當然相信大家想聽的不是RAW格式很牛逼這一句話,所以筆者今天 就來給大家講講RAW格式的優勢真正在哪里。 正如同筆者在開篇語里邊所寫的,RAW格式本身具備著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劣勢,那就是體積大、傳播極其不方便、影響相機連拍能力、需要繁瑣的處理流程等等,而他的優勢只有一句話,那就是擁有“更大的后期處理空間”,如此簡單而又美麗,甚至接近于口號的單詞又有多少人能接受呢?
不同于過去我們經常看到的RAW教程,筆者今天的文章要簡單的從技術上來給大家解釋RAW格式到底是什么,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可以直觀的觀察到他的優勢。相信你看完了筆者的文章都愿意嘗試一下RAW格式,如果因此給您的攝影道路打開一道門,那就是筆者最大的榮幸。 從本質來解讀他 我非色彩是灰度 首先我們來說說RAW與我們常見的圖片文件JPG格式的最大區別,JPG是我們最為常見的圖片格式,他存儲的內容簡單來說就是每一個8×8像素的顏色信息 矩陣,而且存儲的是個8×8個點之間的顏色關系而不是單純的顏色信息(并非我們常見的255,255,255這種色點信息),而且JPG文件只擁有 8bit的色彩深度(也就是紅、綠、藍各256種深度,合計16777216種顏色),與目前顯示器的水平相匹配。
而RAW文件內存儲的并非是色彩,而是灰度,簡單來說就是RAW文件存儲的并非是一張圖像,而是4張(也有可能是3張)黑白圖像的集合,這里邊每一張黑白 圖像對應傳感器的一個顏色(最常見的是紅、綠、藍、綠,注意綠色有2張),所以說RAW文件本身是不能直接觀看的(有些RAW文件會內嵌JPG以供瀏覽之 用)。
由于RAW文件本身并非色彩,如果你想要詳細的看RAW文件究竟拍攝的是什么就需要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也就是將灰度轉換成我們常見的色彩信息,這會涉及 到我們常說的猜色過程,因為每一張灰度圖只擁有標準圖像的1/4像素,我們需要通過猜色來實現全部分辨率(或者通過合并像素來讀出1/4像素的圖像),而 猜色的過程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了這張照片的細節好壞。
所以我們能看到使用RAW轉換出的JPG文件在細節方面總要比直出好一點(某些特殊排列的傳感器受限于算法問題目前還是比較差),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在猜色這個過程當中擁有一個可以改進的空間,絕大多數RAW解碼軟件都會使用比相機本身更加復雜并且效果好的算法(同時也需要消耗更高的處理器資源,相機本身處理器卻又非常的羸弱),否則別人憑什么用他們的軟件呢? 直接存儲范圍小 額外附加空間大 說到這里相信很多人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RAW文件存儲的是4張灰階圖,那么我們在相機里 邊設定的白平衡,色彩空間,伽馬曲線等等東西也被分為4張圖片存儲嗎?顯然這是很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對于相關東西有些了解,那么你一定可以猜到在RAW 文件里邊以上所有東西都是外置的,所有的東西與RAW文件本身沒有任何關系,只是在文件尾部以類XML的格式存儲著。
也就是說我們在RAW文件里邊調整白平衡、色彩空間、伽馬曲線等等都是幾乎無損的,也許諸位對于這些東西很不容易理解,不過如果你看了下邊這張圖片,相信 你會瞬間感覺到RAW文件對于白平衡的調整有多么強大,哪怕色溫設定已經到了幾乎不可挽回的程度,RAW文件仍然可以保證還原最真實的色彩,JPG卻徹底 完蛋了。
相信說到這里你已經可以明白外置式白平衡、色彩空間、伽馬曲線的好處了,從正方向上來講,他可以給你非常充足的后期空間,盡可能多的幫助你實現好的效果, 而從反方向上來講,RAW文件在你拍攝設定失誤的時候,也可以盡可能的幫你挽回畫質上的損失,讓照片的可用程度盡可能的高。
機內處理很羸弱 高級算法做支撐 實際上使用RAW文件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后期處理軟件相比機內處理的性能和算法都要強大的多,其實RAW文件與機內處理的原始數據有著很強的相似性(但是RAW文件不絕對是原始數據,RAW文件往往是處理過的,不過強度并不高),所以說RAW文件放棄了相機內部的大量處理流程,轉向了性能以及算法都更加成熟和強大的相機處理端。
更強大的性能和更成熟的算法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好的畫質,如果你比較過一些成熟軟件,那么你肯定知道使用電腦處理出的RAW文件相比機內直出的高ISO效果要好得多得多(非主流產品總有以外,主要還是因為軟件做的太爛了),這也是因為在信噪比低的情況下,我們更加依賴更高的處理性能和更好的算法來挽回細節方面的表現,
我不知道諸位是否曾經接觸過膠片的處理流程,如果你接觸過那你肯定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RAW文件與JPG文件之間的關系就很像沒有沖過的膠片與沖好后的 膠片,事實上沒有沖過的膠片也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改變曝光、色彩以及一些其他相關的東西,而膠片一旦沖好,想要再調整這些東西就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了。
所以說RAW文件在很大程度上承擔了“數字底片”這一職能,而且相比傳統的膠片流程,最大的區別即在于我們可以“沖”無限多次,而且可以預覽沖的效果,而
傳統底片如果拍壞了,那么在沖的過程中也只有一次彌補的機會。正是由于這種特性才使得RAW文件提高了我們的出片率。 菜鳥必備大絕招 高手不必太在意 好了到這里我們來說點最實際的吧,看完筆者的文章相信大家對于RAW文件的優缺點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這時候筆者就來一句挨罵的話吧——“菜鳥用RAW,高手用JPG”,當然如果把這句話說的詳細一點,那就是“你對于相機的設置、拍攝的流程掌握的越淺,那么你就越該使用RAW文件來保證出片率,如果你十分精通相機、光線和各種拍攝技巧,那么使用JPG文件也可以拍攝出同樣優秀的照片”。
不過RAW較長的處理流程對于很多時候都是致命的,比如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RAW文件不僅會占用額外的網絡帶寬,而且二次處理占用的額外時間也會很大程度上延誤新聞的發布時間,所以說只要你追求速度,RAW文件就成為了一個不太可能使用的格式。
在這里筆者還是推薦所有擁有足夠時間的朋友都使用RAW格式拍照,畢竟RAW給了我們更好的后期空間,給了我們更多的細節,給了我們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你 正在懊惱自己拍照片為什么不給力,不妨考慮一下RAW格式,諸如Lightroom之類的軟件就可以實現非常好的效果,相信你可以獲得一個新的改變起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