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蘊結于膀胱,膀胱氣化失司所導致,臨床以尿頻、尿急、尿痛、小腹脹痛為主要表現的證候。常見于淋證、癃閉、血尿,以及西醫的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膀胱結石及前列腺炎等病。
膀胱是貯存尿液并使之排出體外的器官。若感受濕熱之邪,或體內素有濕熱下移膀胱,就可導致膀胱濕熱證。 膀胱濕熱證的臨床表現,以尿頻、尿急,尿道灼熱疼痛,尿黃短少,小腹悶脹,舌紅苔黃膩,脈數有力為主。可兼見發熱,腰痛,尿血或尿有砂石,或小便不通等。濕熱內蘊,氣化失司,排尿不利為其基本病理變化。濕熱蘊結膀胱,熱迫尿道,故小便次數頻繁,并有急迫灼熱疼痛感;濕熱相搏,膀胱氣化不利,所以尿液黃赤而短少;膀胱位于小腹,濕熱蘊結,故小腹悶脹不舒;舌紅,苔黃膩,脈數有力,為濕熱內盛之象。若濕熱交蒸,則可兼見寒戰,發熱。膀胱與腎直接相通,若膀胱熱邪波及于腎,熱灼經絡,則間見腰痛;熱邪灼傷膀胱或腎之脈絡,則可兼見尿血。若濕熱久郁不解,煎熬尿中雜質而成砂石,則尿中可見有砂石排出。膀胱氣化不利,或砂石較大,阻塞尿道,有可能出現小便不通而成癃閉之癥。 膀胱結石不能吃什么 治膀胱炎有什么好辦法 |
|
來自: 神醫圖書館318 > 《膀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