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二、作為邏輯三大基本規律的原因: 1、最普遍地適用于各種概念、命題、推理和論證; 2、正確的思維應當具備確定性、無矛盾性和明確性,而三大基本規律集中反映之; 3、邏輯規律是思維規律,邏輯三大規律是總結的結果;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內容和要求: 內容: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與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 2 要求: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概念都要確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隨意變更; 二、違反同一律要求的邏輯錯誤: 1、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把兩個不同的概念混淆起來,并用一個概念代替已經使用的另一個概念; 表現為:1)隨表達需要而隨意變更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2)將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表達的不同概念混為一談; 2、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改變原來的斷定內同,或者用另一斷定代替之; 表現為:1)在思維中,用一個與原來相似但不同的命題代替原來的待斷定命題; 2)思考或談論問題時,沒有中心論題或者遠離中心論題; 三、同一律的作用及其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1)只要求在一個思維過程中保持確定; 2)并不否認思維的發展變化; 3)僅僅在思維領域里起作用;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內容和要求: 1、內容: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 2、要求: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對不能同真的命題(矛盾關系、反對關系)同時加以肯定; 二、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 1、自相矛盾:同時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題; 2、悖論:一種特殊的邏輯矛盾,即通過一個命題的真,可以推假,而通過它的假,又可推真; 三、矛盾律的作用及其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1)僅對于一個思維過程,即同一個時間、地點的同一對關系; 2)并不否認客觀世界事物之間的矛盾; 3)矛盾律對于下反對關系沒有制約作用;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內容和要求: 1、內容:同一個思維過程中,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 2、要求: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對不能同假的命題(矛盾關系、下反對關系)同時加以否定; 二、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 1、兩不可:對于相互矛盾的命題同時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辭; 2、復雜問語的回答與排中律:回答復雜問語時可以通過否定前提同時加以否定; 三、排中律的作用及其運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應對于一個思維過程,即同一個時間、地點的同一對關系; 2)排中律陳述不可同假,矛盾律陳述不可同真; 3)排中律并不否認事物相互轉化的中間形態; 之所以說因為矛盾律,就因為兩個辯題是相互否定的,所以不可能同真; 而作為辯題又不能有任意一個為必然真,所以只可能在某種層面上兩個命題都假,只有在各自的不同角度和維度上才可能各自為“真”。 如果辯題抽象為"P而非Q"VS"Q而非P",則,當A時,用A的眼光去看,P而非Q成立; 當B時,用B的眼光去看,Q而非P成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