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損害現已成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排序于心血管病、腫瘤、慢阻肺、腦卒中之后,位居第5。據2005年統計,全球人口非正常死因排序中,藥物不良反應和不良事件所致者位居第一。
藥物是特殊商品,不應該也不可以有優質、等級和合格之分,更不允許有不合格的藥物被出廠、被銷售。WHO確定的合理用藥途徑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絕不靜脈注射。靜脈用藥的適應證是: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藥物在組織中宜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的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用藥的依從性不單純是“聽醫生的話,照醫生的指示辦事”。病人必須做到以下3點:一是觀察用藥后的任何反應,包括治療反應和不良反應;二是及時向醫生報告任何不適反應,尤其是說明書沒有標明或醫生沒有提及的不良反應;三是切不可自行處理不良反應,包括不可自行停藥。 我個人的一些用藥安全觀點:“用藥安全是相對的,不安全是絕對的”、“合理用藥不一定是安全的,不合理用藥一定不安全的”,“是藥三分毒,藥如雙刃劍”。 必須糾正的幾個認識誤區:降低藥量就可以減少或消除不良反應;遵醫囑就可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毒的藥物排出去就沒事了;中草藥無毒性,服用無風險;新上市的藥物效果一定更好;感冒發熱拉肚子必須使用消炎藥;吃錯藥趕緊大量喝水;靜脈用藥效果快。 對購買藥物的建議:只購買非處方藥或憑醫生處方購買處方藥;到合法藥店購藥;盡可能不在網上購藥;不要從私人手中購藥;購藥前必須明確購藥目的并與藥店藥師說明;買藥時要查看藥品生產日期、有效期;要保存好購藥憑證。幾種情況則需警惕:第一是夸張療效類:如“療效最佳”、“一針見效”、“大三陽轉小三陽”、“一貼就靈”、“不再需要手術”等;第二是夸張安全類:如“放心藥品”、“安全無毒性”“安全無副作用”等;第三是狐假虎威類:“美國FDA認證”、“國家級新藥”、“某科研院所(藥研所)認證”、“美國某某博士潛心研究”、“某某著名專家點評”;第四類是付款誘惑類:諸如“先用后付款”、“無效退款”、“除手續費外,保險公司全額支付”等?!?/FONT> 謹記:盡可能不吃藥,盡可能少吃藥;認真執行醫師醫囑,提高用藥依從性;學會識別真偽,不輕信廣告;自行買藥,三思而購。 二軍大長征醫院 繆曉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