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今日關注:大學生就業,“位”來與未來! 資料: 一個多月,兩萬多個職位數量,“就業·有位來”公益行動今天發布最后四個公司招聘信息。 接下來一個多月,您依然可以通過央視網、智聯招聘、大街網以及央視微博、微信和客戶端了解本次活動更多招聘信息。“就業·有位來”感謝您的關注。 評論員 白巖松:剛才看著最后的四家企業所提供的就業崗位,看著還不錯吧?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在幾個月之前,人們就開始渲染,今年是史上最難的就業季,699萬高校畢業生要走向社會,那么這種壓力是相當巨大的。也正因為如此,在一個月多之前,6月3日,《新聞1+1》和央視官微、央視網,還有我們的合作伙伴智聯招聘、大街網,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等等,一起在新聞頻道啟動了“就業·有位來”這樣一個大型的公益活動,就是希望扮演一個橋梁,讓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大學生來這里尋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我記得6月3日那天的時候我說過有一個夢想,希望這一個多月能找到一萬個就業崗位,哪想到今天的時候,已經接近18萬個就業崗位提供出來,最少也得有兩三萬大學畢業生,在這項公益活動當中找到了自己的工作。與此同時,作為媒體,我們也透過這樣的一個公益活動,觸摸到了今年高校畢業的一些現狀,以及規律性的東西。我想這一點對于未來也非常重要。來,一起走進去看一下。 資料:699萬,這是今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數量,也許你就是其中一個。 解說:699萬,這個夏天,每一個個體都在尋找著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工作是其中絕大多數人的選擇,154個崗位,959個職位,這是“就業·有位來”公益行動在6月5日為畢業生提供的崗位信息。 郭盛 智聯招聘:喂,您好,這里是2013“就業·有位來”公益行動熱線,請問您是打算要報名是嗎? 解說:開通熱線以來,行動得到了企業的積極響應,來自全國各地的崗位信息,也在不斷增多。 郭盛 智聯招聘:這是我們為這次“就業·有位來”活動,專門成立的公益項目組,我們成立了辦公室,每天我們都在這里會有例會,5點到6點,都會有例會統計全國的情況。大家可以看到,這是一個企業報名表。比如說這個銀行希望有三個崗位,招收70人左右的大學生。因為是一次公益活動,所以除了正常的營業執照的審核、職位的審核以外,我們也要求企業提供一個誠信承諾書,作為對這個職位保證,以及對大學生的保證。因為現在社會上對大學生一些騙子公司比較多,包括一些很重要的不歧視條款,不歧視性別、籍貫等等,這個也是跟教育部、勞動者最近發的很多通知相關,希望能夠為大學生找到最好、最公平的工作,為他們提供機會。 解說:除了企業積極參與,行動也得到了一些政府機構的支持。在陜西,省中小企業促進局就下發文件,號召陜西的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公益行動。在浙江,省商務廳也動員和號召省內數萬家企業參與,直接為行動增加了250家企業,近六千余個崗位,而兩個部門還將活動延伸到了線下,舉行了多場針對畢業生的招聘會。 應屆畢業生:我學的是會計學,這個專業的崗位需要的人不多,所以我現在有這個轉變的想法,我希望就是能夠往人力資源,或者是市場方面來轉變。 招聘企業主:剛剛看了一個小伙還不錯,就是剛剛這個小伙。他要當老師,他喜歡老師這個職業,或者這個行業,并且他是個男孩,我覺得比較陽光。 記者:拿出了多少崗位? 招聘企業主:我們今天拿出六個崗位。 招聘企業主:15份左右,基本上都是美工崗位的,基本上有3到4個比較滿意的。 企業招聘主:我們拿出了市場營銷崗位,還有招商渠道這一塊,當然還有人力資源這一個專業。 記者:一共有多少崗位? 企業招聘主:總共現在是三個崗位。 解說:2013就業季已經接近尾聲,40多天的活動,從企業提供崗位信息到學生投送簡歷面試。如今,他們中的有些人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應屆畢業生: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之前我找工作的話投簡歷,因為你是海投,或者是自己盲目地投。這個公益活動的平臺是專門針對應屆生的,有一定針對性,而且面試的概率和通過率會比較大一點。 白巖松:6月3日的時候開始啟動,6月5日的時候正式開始播出,到現在為止應該是40天剛過。我想很多人會非常關注的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別說很多,到底幫助多少高校畢業生找到了實實在在的工作,這個數字也非常重要。我們來看一下,截止到7月1日,就是16天前,對1770家企業進行電話回訪,一共有多少家參加到公益活動,7902家,算1/4這樣強一點概念,他們一共提供了9000多個職位,6萬多個崗位,收到的簡歷是38萬多封,一共招聘錄取了10815個大學生。既然它只是1/4還不到,比如再乘以4,如果是4萬,7月1日再加上現在7月16日,如果要是最后,哪怕是5萬,不算往高了說,如果是幫助了5萬個高校畢業生找到了實實在在的工作的話,那也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不過接下來這是一個活動非常實際的成果,接下來也要通過這樣一個活動,觸摸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想現在還沒有找到自己第一份工作的今年的高校畢業生,以及馬上就要變成大四,或者現在是大三高校在讀的學生,應該關注以下的一些內容,因為你們接下來尋找工作會提供一些借鑒。 在這次招聘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其實大家說都愿意去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相比較之下,他們提供的就業崗位不算少,超過了四成。北京在整個就業崗位當中占到了18.7,上海占到了11.6%,廣州是8.1%,深圳是4.3%,這四個北、上、廣、深加在一起就超過40%的就業崗位提供,其實這是相當出乎我們的預料。 接下來,其實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就是二線城市,二線城市提供的就業崗位是45.8%,再加上三線及三線以下的城市11.4%。接下來再來看,大部分是什么樣企業性質呢?這里頭,外商獨資、合資的企業占到了21.59%,民營和股份制的企業61.4%,其實依然是提供就業崗位重點,這在整個國家來說都是這樣的規律,所以我們也當然希望民營企業在未來的經濟發展當中,得到更多的這種政策的支持和公平的對待,因為他們對于一個國家的就業所提供的支持是遠遠超出大家的想象。從某種角度來說,民營企業好,就業的形勢就會好,所以從國家的結構調整,包括政策支持來說,應該更公平地對待他們,想想看在我們這次提供的就業崗位當中,民營股份制企業超過60%,接下來國有企業7.87%。 再來看下一個數字,企業規模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我們會看到,規模越大的企業,其實它所需要的人反而在變少,從某種角度來說,它的盤子已經非常大了。比如說一萬人以上的企業,其實在他提供的就業崗位只占總的就業崗位1.92%。500到900人里頭占到12.48%,哪個是提供最多呢?100到499人,這樣企業規模企業最需要人,它占到整個這次提供就業崗位接近30%,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量。接下來,相對來說小一點的企業,企業規模22到99人之間,占到了26.26%,企業相對不那么大反而需要更多的人,因為它在生長期,但是很大的企業反而需要的人相對來說比較少,數字是枯燥的,接下來我們會看兩個很具體的高校畢業生,看看他們在“就業·有位來”當中,如何尋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和跟未來的接軌。 解說:7月11日,南京一家企業剛剛結束今天的入職培訓,一百多名新員工只有三位是80后,其余全部是90后的年輕人。郭彥晨剛剛入職一個星期,也是通過“就業·有位來”活動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郭彥晨租住的房子離公司步行20分鐘,這是7月里悶熱的南京,還沒到家襯衫已經濕透。 記者:你現在是自己一個人住? 郭彥晨 太平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新員工:對,現在自己一個人。很亂,請進,被什么就別拍了吧,也沒有疊。 解說:一張床幾乎占滿了起居室,一個衛生間,一個簡易廚房,20多平米的出租屋月租金三千元,而郭彥晨現在的月薪是五千元,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的郭彥晨,大學學的是心理學,這是不太好找工作的專業,他覺得能夠找到現在這份工作非常不易。 記者:你投了多少份簡歷? 郭彥晨:記不清了,我從五月份就開始投,一二百份差不多有了吧。 記者:你對你這份工作到目前為止還滿意嗎? 郭彥晨:很滿意。無論是從工作內容、待遇方面,各個方面都已經超過了我之前的心理預期。 記者:你之前的心理預期是什么? 郭彥晨:月薪三千,稍微安穩一點就好了。 解說:郭彥晨說,他的許多同學現在依然還在尋找工作,另一些會選擇繼續讀書。 郭彥晨:面對就業壓力,沒辦法,今年畢業的人實在太多了。 記者:你已經有切身的感受了? 郭彥晨:太切身了,因為我一個寢室的,除了我找到工作,其他現在都沒有找到工作。 記者:你們寢室幾個人? 郭彥晨:五個人,都很羨慕我,十分羨慕。 解說:為了省電,郭彥晨拔掉了冰箱電源,衣服也全部手洗,剛剛走出校園的他需要料理自己的一切。 郭彥晨:之前是集體生活,一進門,沒進門口的時候,大家就唧唧喳喳的,打游戲的,干什么的都有,一進門全都是人,現在一回來就一個人。 記者:你是舍不得什么? 郭彥晨:舍不得的東西太多了,大學的那些東西都不舍得。 解說:7月12日是周松浩去公司報到的第一天。周松浩說從5月末開始找工作,他先后投了50多份簡歷,現在他對自己的工作環境很滿意。 周松浩 AO史密斯(中國)新員工:終于定下來了,就是之前找工作的過程是挺波折的一個過程,從投簡歷到最終拿到這個通知,這個過程是很波折的,經歷了很多事情,今天有了這個結果,再確認一下,就是眼見為實之后,心里會更踏實一點。 解說:周松浩河海大學研二的學生,今年12月畢業,但現在已經拿到了AO史密斯公司的offer。對他來說,求職已經很有經驗。從大學開始,每逢有空閑時間他就會找實習單位,前前后后在十來家企業工作過。 周松浩:我每年都會投,2010、2011、2012年,今年2013年,每年都會投,前年還好一點,從去年實際上覺得不怎么好,找實習這一塊,學生兼職這一塊,沒有2010年那么好找。 解說:事實上,由于父母做批發生意,周松浩曾有過半年時間在老家自己經營過一個店面。 周松浩:因為會操心,沒有上下班、沒有周末,很多事情沒有人會替你分擔,完全一個人承受的時候,那個日子挺不好過的,我自己覺得。 解說:豐富的實習經歷,自己經營的體驗,周松浩說,這些都是他的財富。他說他的夢想是能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企業。 白巖松:表面上看,他們現在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好像都有一些艱難,甚至有一些攻窘迫,但是我剛才在看的時候,卻是內心充滿著一種羨慕,從我這個年歲來說,有無數條數路他們可以走到我們這個程度,但是我們再也找不到任何一條路回到他們那個時候了,因為人生在他們面前剛又打開了一扇大門,人生充滿著好奇,所以非常羨慕他們,因此也要格外地去鼓勵他們。 回到很務實的層面,在這次合作伙伴當中,當然包括教育部的這種大力支持,其實這都是大家擰成一股繩,一起要做共同的事情,那么在做的過程當中,就會發現有一些數據非常值得推薦給很多人解讀。比如說是什么幫助高校的畢業生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大家可能會想是爹,或者說是熟人,或者其他的一些什么因素。但是我們來看,2013年應屆畢業生獲得錄取通知的原因,排第一位的原因是有相關的實習經歷占26.8%,也就是很多企業非常在意你上手比較快,對我要做的工作比較熟,排第二位的是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占18.1%,是朝陽工業,求職的目標明確占17.2%,這一點要提醒很多找的工作人,你說的準就能找到對應點,你本身是模糊還不確定的,單位就很難找你,專業成績好排第四位13.5%,面試技巧高占9.9%,這一點恐怕將來要越來越在高校,包括自己的經歷當中,要多學一些,怎么讓你的才華被別人認可和熟悉。名校畢業,其實指排的位置并不高占8.1%,第一個名校畢業生比較少,第二個其實在找工作過程中不一定是最主要的一種因素。有熟人推薦其實占的比例反而是最低,只占5.2%。 我們接下來再看,很多還沒有簽約的原因,沒有找到工作,比如說第一位的是手中有錄取通知,還在抉擇中20.3%,有的時候選擇是痛苦的,與他期待的薪酬差距比較大排第二位15.8%,對職位不了解,或者期望值太高,錯失了機會占10.0%。薪酬太低,沒法生活占9.7%,招聘信息太多,不知道應該如何篩選、處理占8.6%,還有的是在家休息一段時間再就業等等。但是我特別注重剛才的結果,原來實習,然后同時就業位置明確,還有這是一個朝陽工業等等,另外面試技巧高,都有助于你找到第一份好的工作。 接下來,我們連線一位嘉賓,透過這個情況幫我們來分析一下,要連線的是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張翼,其實我們第一期節目“就業·有位來”啟動的時候,我們就進行了連線。 張翼,你好。 張翼 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巖松你好。 白巖松:我們來看一個數據,大家都說史上最難就業季,反而大家一努力,情況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比如到7月10日,上海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88%,但是這個數據很有意思。研究生就業率達到90%,本科生最低只有86%,高職也就是專科反而達到了90%,你怎么看待本科生反而就業不如高職? 張翼:因為本科生的教育在通才教育的影響之下,專業性不是很強,而且主課可能占的時間不是那么長,而副課占的時間比較多一點,但是研究生學習超越了本科生的階段,它的專業性更加深了、更加具體化了,而且適應于社會與經濟轉型的需要,也適應于大城市,從一般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從一般服務業向高端服務業的發展,研究生就業空間被打開了。而高職業的類這些學生,本身它就是瞄準市場去的,所以不管是高級技師學院還是高級技工學校的畢業生,他們一方面是雙軌教育,既拿到了學歷文憑,也有技師的資格,因此它的就有率本身就是在歷年特別高的一個數據。 白巖松:一會兒還會有問題希望你來幫我們分析。 接下來我們來關注一下,我們為什么一直在強調“就業·有位來”一個重要的口號,叫幫你找第一份工作,有位置跟你的未來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連帶關系?我們接下來關注。 解說:要進一步完善反對就業歧視的法規政策,加大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力度,規范國有單位招聘行為,營造更加公平的就業環境。這是今天上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一份專題報告中提及的內容。 陜西應屆畢業生:職位看著很好,但是我們做不了,人力資源師對我們不滿意。 記者:你找了好幾個工作嗎? 浙江應屆畢業生:找了大概四五個吧。 記者:為什么你都沒有去呢? 浙江應屆畢業生:工作過程當中,沒辦法更多接觸技術這一塊,所以我就沒有選擇那些工作。 解說:企業的要求、大學生的能力,短短的就業季如何讓雙方更好地對接,政府部門顯然需要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大范圍的服務。 浙江省商務人力資源交流服務中心總經理 林代欣: 跟原來那個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這個招聘會做得比較專一點、比較小一點,把行業內的企業按照這個行業分類選出一部分,那么根據這個行業,我們找相匹配的這些大學生來做專做細,這個配對的程度要高一點。 解說:配對有點像眼下流行的電視征婚,除了免費邀請企業參加招聘會,浙江省商務廳人力資源服務交流中心甚至為求職大學生免費提供一天住宿和30元電話卡,并進行服務跟蹤。 林代欣:我們的規模一般企業控制在20家以內,學生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就是通過人才庫里線上相匹配,然后在線下,我們這個人才紅娘再多做一些面試這些,就業做一些指導,這樣的話匹配的成功率會高一點。 解說: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形勢甚至也影響到了明年的就業學生。 范婷婷 浙江大學大三學生: 我現在是大三的學生,所以說還沒有開始找工作,但是反正下一個就輪到我,所以我就比較想了解這方面的行情。作為大學生,多參與一下這種招聘會,對于大學生就業觀念的改變,以及整個社會的就業行情,也是有非常大的幫助。 白巖松:接下來我們要繼續連線張翼。 張翼,有這樣一個問題要向你咨詢,其實現在從今年就業季來說,似乎要接近尾聲,但是對于一些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時候,你的建議是什么? 張翼:我的建議一定要先就業,再擇業,其中的好處是這樣三點,有工作以后起碼可以養家糊口,這樣的情況,有工作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只有把工作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正像短片里面采訪的時候所見到的,企業愿意招募具有一到兩年工作經驗的大學生。那么第三個情況就是明年畢業大學生數量有可能會超過700萬,加上民辦高校畢業的大學生會在八百多萬以上,在這個情況下如果不趕快就業的話,將來的競爭壓力會更大。 白巖松: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否透過今年大家一直渲染史上最難就業季,但是現實情況似乎說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并不是絕對很難,而是相對的,恐怕還是期望值跟目標提供之間的這種差距,您覺得今后是不是依然會是這種情況? 張翼:今后這個情況,在大學生擇業的過程當中,先期的大學生對后來的大學生會有一個教育。因此,大學生的觀念會逐漸地改變,但是經濟發展的波動性,外圍因素的影響是很難預料的。因此在這樣一個情況下,還是要以當前為主、當下為主,來安排自己的人生。 白巖松:非常感謝張翼給我們提供的解析,謝謝。 雖然“就業·有位來”對于我們的節目播出角度來說,今天可能就到了尾聲,但是對于高校畢業生尋找第一份工作的關注會持續,我們所提供的,包括合作伙伴提供的就業崗位依然會在相關的合作伙伴當中查找得到。在這里,格外地要為提供了就業崗位,參加到這個公益活動當中的企業,包括一些地方政府等等,要衷心地表示感謝。最后,當然對所有今年的高校畢業生說一句祝福你們,希望你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更靠近你們的夢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