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快媽媽 我的課上有個孩子叫毛毛。有一天,毛毛的媽媽跟我講了毛毛的事情: 暑假要結束了,還有兩天就要開學了,可是,毛毛還在趕寫作業。 媽媽說毛毛:“你做事總是這么拖拉,這么長時間都不想著寫作業,要開學了才想起挑燈夜戰。” 毛毛委屈地哭了:“暑假報了好幾個培訓班,我哪有時間寫作業?如果完不成作業,肯定要挨老師批評了!” 媽媽正在嘮叨著,奶奶來了。 “也不知道為什么,這孩子做作業也是愛磨蹭。”奶奶抱怨說,“經常是20分鐘的作業,毛毛非得磨蹭1個小時才完成。”奶奶跟媽媽說,平時孩子做作業,經常是邊看課外書邊寫作業,屁股沒坐兩分鐘就嚷嚷著要喝水、上廁所。 媽媽向毛毛的班主任老師咨詢毛毛的情況。老師說:“毛毛在學校表現不錯,各科成績很好,總是能按時完成作業。” 聽了毛毛媽媽的話,我明白了為什么毛毛在家里總把作業一拖再拖,學習沒有主動性,原因就是毛毛的媽媽給毛毛布置的家庭作業太多了,導致毛毛不敢公然反抗媽媽的命令,只好對學習采取拖沓的態度,這樣,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當然就差了。 專家點評 像毛毛這樣的情況在小學生身上很常見。不知有多少家長都在抱怨:“孩子在家做作業總是磨蹭,學習沒有主動性,家長催一催,孩子動一動,急得家長恨不得揍孩子一頓。” 事實上,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作業時,一點也不磨蹭。為什么孩子在家做作業時愛磨磨蹭蹭?還喜歡東張西望、摸這碰那呢? 其實,孩子對學習沒有主動性,家長方面的原因有很多: 1.過分督促和數落孩子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做作業時,時間觀念不強,就忍不住要催促。家長認為督促孩子越多,孩子進步就會越快。其實不少孩子學習差、習慣差,往往不是因為父母督促得少,而是因為督促過多,這樣的結果往往讓孩子覺得自己學習是給父母學的。孩子總被父母督促著學習,時間長了,就失去了學習主動性。 有的家長則喜歡在孩子做作業時指責數落孩子的各項不是,一旦發現孩子作業上有問題,哪怕是小問題也極力放大,讓孩子改來改去。這樣,孩子不可能在父母的責備中有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而且家長的嘮叨、訓斥,只能讓孩子產生緊張、煩悶的消極情緒,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 2.過多的額外學習 在課余時間讓孩子學這學那,孩子僅有的娛樂時間被占用,孩子當然就會對家長的做法產生軟抵抗,在家里學習的時候出現磨洋工的情況。 “懶”媽媽心得 作為家長,擔心孩子的學業和前程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的學習,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一味的擔心或者督促,結果只能是事與愿違。所以,家長對待孩子的學習態度要理性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更應科學一些,讓孩子的學習變得更輕松一些。 心得1:給孩子學習的自主權 很多家長,在追求學習成績的大背景下,很容易急功近利,喜歡盯住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放。孩子每天放學回到家,家長總是先要求孩子必須完成作業,然后再去玩。可是,對孩子來說,剛剛從學校回來,他們肯定希望能先休息一下,吃點東西,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希望孩子成績好、考個好大學,然后再找份好工作。所以,家長總會期望孩子一門心思地學習再學習,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家長還要給孩子布置許多課外作業,讓孩子去看、去練,以為這樣做就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可孩子果真這樣做了,成績也還是不理想,家長會認為孩子還不夠努力。其實,問題不在孩子,而是在家長沒有讓孩子形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能自覺主動地學習。 要讓孩子主動學習,媽媽要用心創造一種輕松的家庭氛圍,把什么時候玩、什么時候做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有學習的自主權。比如,剛上學的孩子,回家會問家長:“媽媽,我先玩一會兒,等一會兒做作業行嗎?”媽媽就可以指導孩子如何學會安排學習和玩耍的時間,這樣逐級發展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學會自己安排學習時間,學會主動學習。 心得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得益于培養孩子對學習產生良好的興趣。作為父母,我們不要把孩子培養成學習的機器,而要讓孩子從小對學習有興趣,這既能讓家庭教育變得輕松,又能使孩子終生受益。 孩子覺得學習好玩,對學習感興趣,學習就會成為一件輕松快樂的事情。媽媽要想讓孩子主動學習,關鍵是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要讓孩子覺得學習“好玩”、對學習感興趣,讓學習變成孩子的一種需要。 小成不愛學習,做作業特別馬虎,成績當然不怎么樣。但小成也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特別喜歡飛機,不管是戰斗機,還是民用機、偵察機,各種型號的飛機他都清楚,儼然一個飛機情報專家。小成不僅有豐富的關于飛機方面的知識,還喜歡做飛機模型,一做起來,幾個小時都可以。 媽媽雖然支持小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是,媽媽也希望小成能在學習上下點工夫。如果小成對待學習能像喜歡飛機那樣,學習成績不會像現在這個樣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