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今用之柴葛解肌湯
“陶氏柴葛解肌湯,邪在三陽熱勢張。芩芍桔草姜棗芷,羌膏解表清熱良。”同學們口中傳誦著這樣一首經典方劑,它就是陶氏柴葛解肌湯。我們在教科書中曾經與它謀面,然而未曾親身領略過它的妙用,一位患者的到來讓它漸漸走向我們。
彭某,女,30歲,因“反復尿頻尿急尿痛1月,發熱腰痛半月,再發加重4天”于2013年1月4日到我院急診科治療。急診查體溫39.3℃,白細胞:17.7×109/L,中性粒細胞:15.68×109/L;尿常規:鏡檢白細胞2-4/HP,鏡檢紅細胞:3-8/HP。診斷為“急性腎盂腎炎”,西醫給予退熱、抗感染、補液治療,體溫波動在37.3℃~39.7℃之間。于5日上午轉入腎內科治療。
入院時患者高熱,畏寒,頭痛,全身肌肉酸痛,腰痛,尿頻尿急,無腹瀉,無肉眼血尿。嘔吐酸水痰涎1次。舌紅,苔薄黃,脈細數。診斷:急性腎盂腎炎,太陽陽明合病證。
治療:西醫仍以抗感染、堿化尿液、補液等對癥支持治療,中醫治以辛涼解肌,清泄里熱;方用陶氏柴葛解肌湯加減。
處方:柴胡10克,葛根10克,黃芩10 克,白芍10克,桔梗5克,羌活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山藥30克,麥冬10克,小通草5克。一劑,水煎服。
下午三點開始服藥,當晚19:00時體溫37℃。6日復查血常規、尿常規均正常。體溫一直穩定在37℃左右。2013年1月14日臨床治愈出院。
按 患者外感風寒,太陽首當受邪,衛陽閉郁,本應惡寒較甚發熱輕,無汗頭痛,1劑麻黃可解,然持續高熱、畏寒、頭痛,雖汗出而熱不解,此非單純之表證,表證常常為病毒感染,故抗生素無效。高熱乃陽明之主證,大便未解有腹實之虞。此時疾病已發生傳變,乃太陽風寒未解,郁而化熱,入少陽、陽明之故。表里俱實,以里實高熱為主,治當辛涼清瀉陽明經熱為主,輔以解肌導邪外出為輔。方中葛根為陽明經之表藥,既可升發脾胃清陽,又能散邪解肌,柴胡尤善解肌透少陽之邪熱,二藥合用,解肌透熱,共為君藥。羌活散太陽風寒,為臣藥。黃芩石膏清泄里熱,其中葛根配石膏,清透陽明之邪熱;柴胡配黃芩,透解少陽之邪熱,如此配合,三陽兼治,并治陽明為主;桔梗宣暢肺氣以利解表;白芍斂陰養血,麥冬養陰生津,防止疏散太過而傷陰;患者反復出現同一癥狀,說明正氣偏弱,加山藥固護胃氣,胃氣生則生;小通草清熱利尿;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而為使藥。諸藥相配,共成表里雙解之劑。
陶氏柴葛解肌湯出自明代陶節庵的《傷寒六書·卷三·殺車槌法方》,原書主治“治足陽明胃經受邪,目疼,鼻干,不眠,頭疼,眼眶痛,脈來微洪,宜解肌,屬陽明經病”。柴葛解肌湯,為表里雙解之法治,方為表證未罷,里熱已熾者而設,此病例的治愈說明有表證兼里熱證甚者即可使用,不必限于三陽合病。經典古方的運用,在于變通,此次運用陶氏柴葛解肌湯既不失古人立方之本意,又不拘泥于此方,機圓法活,通常達變。《傷寒論》仲景云:“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俱”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