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武陟妙樂寺塔的調查報告 根據孫立坤市長對武陟妙樂寺塔進行調研的指示精神,市教育局在第一時間組成了以黨組書記、局長馬秀泉為組長,副局長郭憲武、白戰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由市教科所組織力量對武陟妙樂寺塔進行認真調研。同時,為確保調研的質量和水平,特別邀請了對焦作地方史、教育史有深入研究的河南理工大 一、 妙樂寺塔概述 (一) 妙樂寺塔的珍貴價值 1963年6月,妙樂寺塔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 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 妙樂寺塔修建的歷史背景 塔的修建,是在唐末至五代后期兩次大規模的廢寺活動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 一是唐朝立國以來,歷代君主都對佛教以極高待遇和大力提倡,到了唐敬宗時佛教勢力日益膨脹,逐漸威脅到封建統治,而唐武宗本人又是一個虔誠的道教徒,因此他即位后,便開始籌劃砭佛。會昌二年(842年),武宗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違戒者還俗,并沒收其全部財產,“充入兩稅徭役”。四年(844年)七月,敕令毀拆天下凡房屋不滿二百間,沒有敕額的一切寺院、蘭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還俗。五年(845年)三月,敕令不許天下寺院建置莊園,又令勘檢所有寺院及其所屬僧尼、奴婢、財產之數,為徹底滅佛作好準備。同年四月,即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全面毀佛運動。僧尼不論有牒或無牒,皆令還俗;一切寺廟全部摧毀;所有廢寺的銅像、鐘磬悉交鹽鐵使銷熔鑄錢,鐵交本州鑄為農具。八月,下詔宣布滅佛結果:“天下所拆寺4千6百余所,還俗僧尼26萬5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4萬余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15萬人。”同時還“勒大秦穆護、祆三千余人還俗”,以使“不雜中華之風”。(《舊唐書·武宗本紀》) 武宗死后,宣宗在宦官的協助之下繼位,繼位以后勵精圖治。由于宣宗曾當過和尚,所以一改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根據上述史實,推測妙樂寺塔可能就是始建于唐宣宗時期。 二是五代周世宗在顯德二年(955年)4月下詔,嚴禁私自出家,對全國佛像進行大規模清理。當年廢寺30336所。 顯德二年五月,“敕天下寺院,非敕額者悉廢之”,即只有國家認證的寺院才可存在,私辦的被廢了(《新五代史》)。可見,重修妙樂寺塔,恰恰正是在后周為了限制佛教的發展而大拆佛教寺院、寺塔時因為“敕額”的原因,才幸免遇難而得以重修。 當地另有傳說,顯德二年,周世宗力排眾議,率軍親征后漢,在高平大勝后漢軍。周世宗率軍北上山西時,路過妙樂寺,并在此休息。高平大捷后,為紀念這場關乎后周存亡的勝利,就重建了妙樂寺塔。 也有說建塔年代可能在唐代以前,甚至遠溯到法門寺初建時的東漢末年。但需進一步考證。 (三)妙樂寺塔和妙樂寺 據本地民間文化愛好者撰寫的《妙樂寺的由來》,從寺名上講,認為“妙”字取于佛教經典《妙法蓮花經》的第一字,“樂”字來源于“極樂世界”的第二字,意思是熟讀、感悟和忠實于佛教經文,便可修成正果,圓寂于極樂世界。 唐宋嬗遞之際,當時妙樂寺已有相當規模,傳說那時寺院容有寺僧一百多人,每天香客如潮。為此,又在寺西北再建百畝大小的“配寺”,專門供于全寺僧人的起居和招待遠方香客。歷史上的妙樂寺建筑雄偉,布局完整合理,有山門、大殿、配殿、鐘樓、碑廊、經亭等古建筑,與寺塔交相輝映。不幸的是,抗戰期間,日寇于1939年扒開了沁河大堤,隨即水淹沁南,其后國民黨偽區長孟新吾又再次扒河,波濤洶涌的洪水肆虐地將整個寺院夷為平地,泥沙於沒3米深,眨眼之間寺院全毀,唯塔獨存,塔門也被淹沒,底部受到嚴重侵蝕。 解放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塔的維修和保護。1960年,省文化廳撥專款將塔底部包修。1993年,省文物局撥專款十五萬元,由省古建所對該塔進行測繪和維修。目前,武陟縣政府在此建立了武陟縣妙樂寺塔文物管理所,直屬縣文化局管理。為加強文物保護的“四有”工作按上級要求已全部完成。1989年根據省政府豫政文(1989)215號文件要求,劃定了保護范圍,樹立了界樁及保護標志牌;1993年完成了建檔工作。2003年塔周圍建起了圍墻。 二 、 妙樂寺塔現狀 (一)目前、塔體完好,塔門以及一些碑刻仍被淹埋在地下。但慕名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進入8月以來除游客外還有省人大、省旅游局和國家發改委領導分別光臨。 (二)塔下每月逢五、逢十有集會,附近老百姓聚集到此,買賣農副產品,熱鬧非常。每年正月十四到十五,是大型廟會,各種活動均有,接連唱戲三天,吸引大量老百姓參與。 (三)已請省古建研究所編制妙樂寺塔的保護和整體規劃維修方案,目前已基本完成,并上報國家文物局進行立項,現正在積極爭取國家文物保護資金,予以保護和維修。 (四)在焦作市和武陟縣領導大力關懷以及圓融寺等有關方面積極努力下,“妙樂寺”復建工作已經啟動。在妙樂寺塔建設控制土地范圍之外,現場已基本建好復建指揮部辦公室所用簡易用房。 三、目前存在問題 1.妙樂寺塔文物管理所是保護該塔的最基層單位,承擔了保護該塔的重大責任。但僅有機構和編制,卻沒有辦公場所,沒有辦公設備,甚至連電話、電腦、監控等基本設備都沒有。 2.塔周邊環境較差,塔體需洗刷;塔四周的圍墻內土地,還沒有給群眾明確說法和任何補償。只是協調臨時征用。 3.從焦作市出發沿塔南路到妙樂寺塔,一路沒有任何旅游路標,不便游客前往。據說從新鄉、鄭州、洛陽過來同樣沒有旅游路標。 四 建議 1.盡快協調解決文管所辦公場地和設備,盡快安裝監控設備,加強日常保護,防止被盜和破壞。特別在當前一些不法分子依然活動猖獗之時,更不可掉以輕心。 2.圍墻內土地牽涉周邊四個村的農民,有關部門應有明確處理意見。以免日后產生糾紛。 3.加強協調,使“武陟妙樂寺塔整體保護維修規劃”能早日落實。 4.武陟縣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更凸顯河文化特色,建議加強旅游環境資源建設,充分關注武陟縣縣城周邊旅游資源。將萬里黃河第一觀—嘉應觀、明清佛道合一建筑—千佛閣、風格奇特大氣無比—東岳廟、祈雨龍文化圣地—青龍宮、五代古塔—妙樂寺塔等縣城周邊特色景區與諸多歷史名人故里、美麗神話董永與七仙女以及黃河濕地旅游和毛澤東視察過的人民勝利渠渠首整體規劃,積極引資,改善環境,提升檔次,選點定線,加強宣傳推介,增設路標,方便游客前往。在做好文物保護的同時,創造精品旅游產品,充分發揮旅游資源作用。 附件1 調查組成員 附件2 照 片 焦 作 市 教 育 局 二○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附1 : 妙樂寺塔調查組成員: 楊玉東 河南理工大教授 程 峰 焦作 慕小永 焦作市教科所所長 梁振宇 焦作市教育學會副會長 (本文執筆) 附2 照 片 塔 西 塔東北 塔 東 塔東南 塔 南 塔 頂 塔 身 塔 剎 檐翼鐵蹲獅
武陟東岳廟五龍池 武陟東岳廟 武陟千佛閣 武陟青龍宮 嘉應觀 嘉應觀龍碑底座 武陟何塘祠 妙樂寺塔廟會 青龍宮廟會 (部分照片來源于網絡) |
|
來自: laoxuesheng >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