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說明:1.如果你看到這個偏方大全,那你再就不需要在電腦和
甲癭:就是甲狀腺各種腫瘤,包括結節。
【組成】海藻(洗) 龍膽草 海蛤粉各60克 通草 昆布(燒存性) 枯白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15克,用酒煎服。兼吞加味蠟礬丸。
【功用】化痰消癭。
【主治】癭瘤,癰疽,便毒,惡瘡,久漏不愈者。
【禁忌】服藥期間,忌食甘草、魚、蝦、豬肉、五辛等物。
組成: 黃蠟1兩,白礬1兩3錢(枯過),辰砂1錢,雄黃1錢,陀僧1錢
主治: 腸癰、痔漏、瘰疬等癥,日夜疼痛,膿水不干。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或酒或白湯送下。病在上飯后服,病在下空心服。
制備方法: 上藥各為末,先將黃蠟入銅挑內熔化,再入蜂蜜5錢同熔 ,
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20克、白藥子12克、夏枯草15克、牡蠣20克
治療甲狀腺癌11例,結果近期治愈1例,顯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
72.7%。
癥狀:頸前輕度或中度腫大,一般柔軟、光滑,煩熱,容易出汗,性情急
治法:清肝泄火。
方劑組成:
組成:黨參5克 砂仁5克 梔子10克 山藥5克 車前子5克 石膏5克 伏
用法與用量:用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食后服,一日二次。
主治:肝火上攻引起的頭暈耳鳴,目赤干澀,口苦舌干,胸滿悶氣,
組成:牛蒡子3克 柴胡3克 川芎3克 白芍3克 石膏3克 當歸3克 山梔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食后服。
主治:肝火風熱上攻,遂成鬢疽,痛連頸項、胸乳,太陽等處,或寒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食后服。
以柴胡、芍藥疏肝解郁清熱;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益脾養血活血;梔
子、丹皮清泄肝火;配合牛蒡子散熱利咽消腫。
觀察病癥加藥或者減藥:
肝火亢盛,煩躁易怒,脈弦數者,可加龍膽草、夏枯草清肝瀉火。風陽內
盛,手指顫抖者,加石決明、鉤藤、白蒺藜、牡蠣平肝熄風。兼見胃熱內
盛而見多食易饑者,加生石膏、知母清泄胃熱。
甲亢1號:
白花蛇舌草30克,海帶25克,昆布25克,海浮石25克,海藻25克,海蛤粉
25克,生牡蠣25克,廣木香7.5克,醋三棱15克,醋莪術15克,陳皮10克,
大黃7.5克,夏枯草25克,漏蘆25克。
[方解]消甲亢1號:白花蛇舌草、海帶、昆布、海浮石、海藻、海蛤粉、
生牡蠣清熱化痰,軟堅散結。
木香行氣;三棱、莪術破血祛瘀;
陳皮行氣健脾,燥濕化痰;
大黃活血化瘀、導滯瀉火;
夏枯草清熱化痰,解毒消腫;漏蘆清熱解毒、消癰腫;
甲亢2號:
當歸15克,黃柏10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生熟地各15克,生黃芪25克,
生石膏25克,龍膽草10克,生牡蠣25克,白花蛇舌草30克。
[方解]消甲亢2號:當歸、生熟地滋陰養血;
【功用】甲亢1號:疏肝化痰,散癭破氣。
【治主】甲狀腺機能亢時。癥見頸下有一腫物,無壓痛,形體消瘦,眼突,
手指擅抖,自汗乏力,多食,煩躁易怒,胸悶不舒,舌紅苔薄黃,脈弦細。
【點評】在臨癥時對于因服西藥甲基硫氧嘧啶等致白細胞下降者,可加用
升白細胞藥物生黃芪、雞血藤、丹參、鹿角膠、虎杖、龜板、枸杞子等。
對于肝郁痰結型,如氣滯甚,在消甲亢煎1號基礎上加青皮10克,烏藥10
克;
痰盛者加大貝15克;
陰虛內熱加元參15克,黃柏10克;
喉部阻塞感加射干15克。
對于陰虛火旺、肝陽上亢者加珍珠母25克,鉤藤15克,
熱退汗止,僅余有甲狀腺腫大者加漏蘆25克,甲珠10克,海螵蛸15克。
海藻、海帶、海浮石、昆布海蛤粉含有豐富的碘。因此給含碘的中藥
后,能使血中甲狀腺素的濃度適量提高,從而對腦下垂體起抑制作用,減
少促甲狀腺素的分泌。這樣就可以使突眼癥和甲狀腺腫大得到控制,特別
是昆布、海藻、夏枯草等均會使甲狀腺吸131碘率降低。
在臨床實踐中體會到,肝郁痰結與陰虛火旺兩型在患者身上往往交錯出現,
應把握住證型轉變的重要環節,根據證型轉變治療也應改變。
為了避免因131碘治療所致甲狀腺癌的可能性,與過多過久服用硫脲類
藥物所引起的血白細胞減少等副作用,而采用消甲亢煎劑治療,能獲得較
好效果。
[組成] 生黃芪、丹參各30g,白花蛇舌草30g,生牡蠣、浙貝母、貓爪草
[加減] 瘀血者,加川芎、三棱、莪術、郁金;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后,分3次內服,每日1劑。用21劑停7日為1周
[組成] 當歸、生地黃、沙參、麥冬、黃精各20g,鹿角膠(烊)、鱉甲
[加減] 出血者,加地榆炭、血余炭。
[制用法] 每日1劑,水煎后分2~3次內服,7日為1個療程。
癥狀:癭腫或大或小,質軟,病起緩慢,心悸不寧,心煩少寐,易出汗,
手指顫動,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質紅,舌體顫動。脈弦細數。
治法:滋養陰精,寧心柔肝。
方劑組成
組成:酸棗仁12 柏子仁10 當歸10 天冬9 麥冬10 生地15 人參10 丹參9
【功用】滋陰養血,補心安神。
【主治】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夢遺健忘,
方中以生地、玄參、麥冬、天冬養陰清熱;人參、茯苓、五味子、當歸
益氣生血;丹參、酸棗仁、柏子仁、遠志養心安神。
肝陰虧虛、肝經不和而見脅痛隱隱者,可仿一貫煎加枸杞子、川練子養肝疏
虛風內動,手指及舌體顫動者,加鉤藤、白蒺藜、白芍藥乎肝熄風。
大便次增加脾胃運化失調致大便稀溏者,加白術、苡仁、淮山藥、麥芽健運脾
腎陰虧虛而見耳鳴、腰酸膝軟者,酌加龜板、桑寄生、牛膝、菟絲子滋補腎
病久正氣傷耗、精血不足而見消瘦乏力,婦女月經少或經閉,男子陽痿者,
可酌加黃芪、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烏等補益正氣 、滋養精血。
癭病的治療一般均以理氣化痰、活血軟堅、消癭散結為主。但對于火旺及
陰虛表現明顯的癭病,則應重在滋陰降火,此時若用消癭散結的藥物,白
花蛇舌草、夏枯草。
癥狀:頸前出現腫塊,按之較硬或有結節,腫塊經久未消,胸悶,納差,
治法:理氣活血,化痰消癭。
【藥物組成】 海藻30g 昆布15g 貝母15g 半夏l0g 青皮6g陳皮l0g
【制劑用法】 每日1劑,水煎溫服。
【成分】海藻 、貝母、 陳皮 、昆布 、青皮 、川芎 、當歸 、連翹 、
【用法】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功用】化痰軟堅,理氣散結,滋陰瀉火。
【主治】癭瘤初起,或腫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甲狀腺機能亢進,
【禁忌】服藥期間,先斷厚味葷腥,次宜絕欲虛心。
方中以海藻、昆布、海帶化痰軟堅,消癭散結;
青皮、陳皮、半夏、貝母、連翹、甘草、理氣化痰散結;
當歸、川芎養血活血,共同起到理氣活血,化痰消癭的作用。
結塊較硬及有結節者,可酌加白花蛇舌草、三棱、莪術、露蜂房、山甲片、
丹參等,以增強活血軟堅,消癭散結的作用。
胸悶不舒加郁金、香附理氣開郁。
郁久化火而見煩熱、舌紅、苔黃、脈數者,加夏枯草、丹皮、玄
參以清熱瀉火。
納差便溏者,加白術、茯苓、淮山藥健脾益氣。
方藥:
湯藥:太子參30g,麥冬10g,五味子6g,黃芪30g,沙參15g,花粉15g,
石斛10g,桔梗10g,百合15g,山慈菇15g,半枝蓮15g,山豆根10g,夏枯
草30g,牛蒡子10g,水煎口服,每日1劑,連服30天。
中醫藥治療甲狀腺各種甲癭
***佟氏以解郁化痰散結法(柴胡15、郁金10、浙貝10、玄參10、三棱9、
肝郁甚加青皮、香附;
肝郁化火加丹皮、夏枯草;
血瘀明顯加鱉甲;
胸悶發憋加瓜蔞、菖蒲;陰虧加生地、沙參;
氣虛加黃芪、黨參、白術;
治療甲狀腺腺瘤3l例。經治療腺瘤消失者13例(41.9%),服藥36—46
劑;腺瘤縮小者14例(45.2%),服藥36—48劑;腺瘤未縮小者4例(12
.9),服藥30-42劑。病程短、腺瘤小、信心足者效果好。有效者一般用
藥12劑左右癥狀好轉,腺瘤開始縮小。
***李氏
主要成份為:白芷(3克) 貝母(6克) 防風(6克) 赤芍藥(6克) 當
歸尾(6克) 甘草節(6克)皂角刺(炒,6克)穿山甲(炙,6克)天
花粉(6克) 乳香(6克)沒藥(6克)金銀花(9克)陳皮(9克)。
氣虛加黨參、黃芪、白術;
情志憂慮重者加柴胡、郁金、夏枯草;陰虛加麥冬、粉葛。
治療甲狀腺腺瘤24例,一個月為1療程。服藥l療程治愈3例,
好轉3例;服藥2療程治愈9例,好轉6例,無效3例。
李氏等認為,甲狀腺腺瘤囊性變屬于中醫癭瘤的范疇,以活血化瘀、
消腫散結方藥(當歸、玄參、銀花、紅藤、延胡索、穿山甲、皂刺、桂枝、
川芎、制半夏、茯苓、澤瀉、生地)隨證加減,治療甲狀腺腺瘤囊性變
92例,并設西藥甲狀腺素片治療的30例患者作對照。結果,中藥組總有效
率為67.3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20%,中藥組療效明顯優于西醫對照組。
1.制定主方,隨證加減治療甲癭
①疏肝清熱,軟堅散結。
***佟氏擬甲亢方:柴胡15克、黃芩10克、半夏10克、貝母10克、牡蠣15
***江氏用柴胡龍牡湯加減:柴胡20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黃芩10克
②滋陰清熱,軟堅散結。
***王氏消癭:牡蠣15克、夏枯草20克、白芍10克、浙貝母10克、玄參10克、
***黨氏平甲癭:玄參15克、生地10克、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柴胡15克、
***劉氏佐以活血化瘀:以旱蓮草15克、淮山藥15克、夏枯草20克、龍骨10
③益氣養陰、清熱瀉火,佐以化痰散結。
***李氏以復方甲亢寧:夏枯草20克、鱉甲15克、牡蠣10克、玄參10克、太
***陳氏以消瘰丸:黨參15克、貝母10克、牡蠣10克,加桑椹子10克、白芍
***陳氏以甲癭消:太子參15克、黃芪10克、麥冬10克、夏枯草20克、浙貝
④其他治法
***王氏等用酸瀉肝木法,擬甲癭煎:白芍15克、烏梅3個、木瓜15克、沙
***陳氏以甲癭工號方:柴胡15克、北五味子5克、白芍10克、枳殼10克、
2.辨證分型治療甲癭
①依據臟腑陰陽氣血虛實分型。
***姜氏分為5型:
肝郁不舒、痰氣郁結型:治宜疏肝理氣、化痰消癭,方選小柴胡湯或
中焦蘊熱、胃火熾盛型:治宜清胃補腎、生津止渴,可選用白虎加人
肝腎陰虛、虛火內擾型:治宜滋陰清熱、化痰軟堅,用知柏地黃丸或
胃強脾弱、虛實夾雜型:治宜清胃扶脾、燥濕軟堅,用白虎加人參湯
脾虛肝旺、氣陰兩虛型:治宜清肝健脾、益氣養陰、化痰消癭,用丹
注:以上湯藥名字可以在百度搜索
***蔣氏分4型論治:
肝郁心熱型:治以疏肝理氣、清心安神,藥用丹皮15克、梔子10克、柴胡
肝胃火旺型:治以清瀉肝胃,藥用龍膽草15克、黃芩10克、生地10克、知
心腎陰虛型:治宜養心益肝、滋陰清熱,藥用生地15克、麥冬10克、北五
痰氣凝結型:治宜燥濕化痰、行氣散結,藥用海藻20克、海帶10克、昆布
***謝氏分4型:
陰虛陽亢型:用白芍15克、玄參15克、麥冬10克、梔子10克、龍膽草10克
脾腎陽虛型:用黃芪20克、白術15克、砂仁15克、陳皮10克、焦三仙10克
氣滯痰凝型:用黨參15克、黃芪10克、生地10克、當歸10克、半夏10克、
氣陰兩虛型:用黨參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生地10克、麥冬10克、
②以法統證。
***朱氏以下述三法治甲癭:疏肝解郁、活血散結法,適用于肝郁氣滯、
氣血阻遏而致氣血瘀結者,方選逍遙散加減;滋陰降火、乎肝熄風法,適
用于陰虛火旺、肝風內動之證,方選二冬湯加減;養血清熱、·化痰消癭
法,適用于血虛為本、痰熱為標證,采用麻菊飲加減。
3.中醫治療甲癭的機理研究
***濃氏報道益氣養陰瀉火藥能減少甲癭大鼠肝細胞核甲狀腺激素受體的
含量,降低DNA聚合酶和Na,K-ATP酶活性,并能升高肝組織ATP含量而降
低全血中ATyP含量,推測該方藥可能多途徑、多層次發揮作用,從而明顯
改善甲亢大鼠的能量代謝。
***徐氏的研究表明,甲癭陰虛病理模型與肝細胞糖皮質激素受體(GCR)
的減少有關,而養陰藥可以提高肝細胞C,CR的數量。
***馮氏的研究表明,甲癭大鼠腎臟p受體最大結合容量較正常組顯著增加,
而生地黃、龜板可使之恢復正常。
***趙氏的研究顯示,甲癭陰虛火旺證患者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兒茶酚胺的
代謝和調節,隨心火、肝火或心肝火旺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紊亂。
養陰中藥可促進甲狀腺激素的降解抑制T4向T3轉化并具有改變細胞的反應
性調節DNA的代謝降低肝細胞核已升高的甲狀腺激素受體的最大結合容量
等作用.
三.中醫藥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
***郭氏等以龍膽解毒湯:龍膽草15克、黃芩15克、梔子10克、柴胡15克、
郁金10克、川棟子10克、合歡花7克、連翹7克、金銀花7克、魚腥草10
克。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40例,治愈29例(72.5%),有效9例(22.5%
),無效2例(5%),總有效率為95%,療效優于強地松對照組。
四.中醫治療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
***龐氏等認為,根據本病甲狀腺彌漫性腫大、質地硬韌的特點,常歸屬
于中醫癭病、癭瘤的范疇。國內許多報道表明用中醫藥治療本病獲得滿意
的療效,不但可以糾正患者的甲狀腺功能異常,使臨床癥狀得以緩解,而
且還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患者血清中高滴度的抗甲狀腺自身抗體,改善免
疫功能。
***伍氏等采用辨證論治治療本病56例
甲狀腺機能亢進表現為氣陰兩虛者,服用益氣養陰藥(黨參、麥冬、五味子
表現為陰虛胃熱者,服用養陰清熱藥(生石膏、知母、玉竹等);
以肝郁氣滯為表現者,用疏肝理氣藥(柴胡、川棟子、生牡蠣、夏枯等);
甲狀腺功能減退以面色萎黃、善嘆息為表現者,用理氣活血藥(郁金、香附、
以畏寒喜暖、嗜睡、浮腫為表現者,用溫腎助陽藥(淫羊藿、菟絲子、當歸
甲狀腺腫大明顯者,用消癭散結藥(姜半夏、乳香、夏枯草等),以三個月
為1個療程,總有效率為96。4%。并通過實驗證明,上述中藥有調節免疫
功能和抗炎作用,能抑制甲狀腺局部結締組織增生、改善甲狀腺局部營養
作用,從而使甲狀腺腫物縮小乃至消失。
***卞氏等采用補氣活血、益氣養陰、溫陽化痰等方法治療本病65例,根
據不同階段分為3型治療。
氣虛血瘀證(初期),宜補氣活血,用六君子湯合桃紅四物湯化裁;
氣陰兩虛證(中期),宜益氣養陰,用生脈飲加味;
陽虛痰凝證(后期),宜溫陽化痰,用陽和湯化裁,三個月為一療程,
共觀察三個療程。總有效率為95.4%。
***王氏等以香附、木香、川芎、郁金、柴胡為基礎方,
陰虛證119例加服新六味地黃丸(黃精、·山、澤瀉、丹皮;茯苓、枸杞);
陽虛證14例,加服金匱腎氣丸,連服35-50天為一療程,治療最長為4個療程。共治療133例,治愈38例(28.6%),好轉86例(74.7%),無效9例(6.7%)。
***陳氏等以扶正消癭法治療本病38例,給予扶正消癭劑(黨參或人參、
茯苓、丹參、赤芍、青皮、陳皮、法半夏、炙甘草),
臨床表現為甲亢者,加天冬、麥冬、五味子、生地;
臨床表現為甲減者,加桂枝、鹿角片(霜)、淫羊藿;
病程長,甲狀腺腫硬,有血瘀征象者,加三棱、莪術。
***呂氏等以甲狀腺免疫合劑(黃芪、當歸、生地、白芍、丹參、夏枯草、
柴胡、生牡蠣)治療本病30例,:1個月為1療程,紅細胞C3b受體花環率
明顯升高,紅細胞免疫復合物花環率降低,紅細胞免疫粘附促進因子升高、
抑制因子降低,甲狀腺微粒體抗體和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均顯著下降。
***肖氏等治療本病,以復方香附散(香附、厚樸、枳實、柴胡、白芍、
川芎)理氣滋腎、活血化瘀、行氣破結為基本方,陰虛者197例加服新六
味地黃丸,陽虛者68例加服六味地黃丸,不計療程,連續服藥4個月以上
統計療效。
【選方】
1.治頷下瘰疬如梅李:海藻一斤,酒二升。漬數日,稍稍飲之。
2.治頸下卒結囊,漸大欲成癭:
(1)海藻一斤(去咸),清酒二升。上二味,以絹袋盛海藻酒漬,春夏二
日。一服二合,稍稍含咽之,日三。酒盡更以酒二升潰,飲之如前。渣暴
干,末服方寸匕,日三。盡更作,三劑佳。
(2)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
五次。
3.治石癭、氣癭、勞癭、土癭、憂癭:海藻(洗)、龍膽、海蛤、通草、昆
布(洗)、礬石(枯)、松蘿各三分,麥曲四分,半夏。上為末,酒服方寸匕,
日三。忌鯽魚、豬肉、五辛、生菜諸雜毒物。
4.《本草新編》:"海藻,專能消堅硬之病,蓋咸能軟堅也,然而單用此
一味,正未能取效,隨所生之病,加入引經之品,則無堅不散矣。予游燕
趙,遇中表之子,談及伊母生癭,求于余,余用:
海藻5錢,茯苓5錢,半夏1錢,白術5錢,甘草1錢,陳皮5分,白芥子2錢,
桔梗1錢,水煎服,四劑而癭減半,再服四劑而癭盡消,海藻治癭之驗
如此,其他攻堅,不因此而可信乎。"
[組成] 下瘀合劑(含丹參,桃仁、王不留行,土鱉蟲)。
[制用法] 用下瘀合劑(上藥制成合劑)15ml/次,2次/日,口服;2個月為1
個療程。然后,繼續用原藥。
[療效] 據報道,用下瘀合劑治療惡性腫瘤(病種包括甲狀腺癌、乳腺癌、
胃腺癌、食道磷癌、直腸癌、結腸癌、鼻咽癌、小腦髓母細胞瘤、肺腺癌
、肝管癌、淋巴肉瘤及膀胱鱗癌患者)51例,瘀血癥9項好轉率11%~50%;
體外血栓(長度、濕重及干重)治療后均明顯下降(P<0.01,P<0.05)。
[組成]
方①:黨參、黃芪各30g,熟地黃、茯苓、夏枯草各20g,當歸、白術、青
方②:麥冬、玄參、女貞子、旱蓮草、生地黃、青皮、郁金各15g,五味
[制用法] 常規手術。術后氣血兩虧者,
用方①;心腎陰虛、余毒未清者;
用方②。每日1劑,將上藥水煎3次后合并藥液,分早、中、晚內服。3個
月為1個療程。并用甲狀腺素片40~80mg/日,口服。放療6例。
[療效] 據報道,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甲狀腺癌45例,均茯全部治愈。其
中26例,經隨訪>3年,均存活。
[組成] 夏枯草30g,生牡蠣20g,生蛤殼、茯苓、何首烏各 15g,蛇舌草20g、
莪術、甘草、風粟殼、浙貝母各6g,土鱉蟲l0g,白芍12g。
[加減] 氣虛者,加黨參;有瘀血者,加田三七末沖服。
[制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個療程。在運用本方治療同時,常
配合其他措施:
①海麻雀或海蛇各30g,煲瘦肉100—150g;
②風粟殼或夏枯草,屈頭雞各30g,煲瘦肉l00g。以上藥物可在服本方停
藥時,間斷或連續服用。
[療效] 用上藥治療甲狀腺惡性腫瘤94例,痊愈34例,顯效2l例,有效28
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88%。
四海舒郁丸:
藥物組成:海蛤殼6g、昆布60g、海藻60g、海螵蛸60g、陳皮6g、青木香15g
制劑用法: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隨證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
適應病證:甲狀腺腺瘤,中醫謂之“肉癭”。
病案舉隅:柯某,女,35歲。10年前頸部腫大,經某醫院診為甲狀腺腺瘤,
因懼怕手術,精神憂郁,拖延至今。刻診:甲狀腺顯著腫大,伴有心悸汗
出、脅痛,手足麻木、腰酸、目眩,月經不調、經水綿綿,白帶較多。查
丁3、T4偏高,超聲示甲狀腺腺瘤,病理檢查無惡變。舌質暗晦,脈象弦
滑。中醫診為“肉癭”。治宜疏肝理氣、消痰散結。用四海舒郁丸加減:
北柴胡、海藻、昆布、浙貝母、生牡蠣、茯神、當歸、芡實、赤白芍、遠
志、酸棗仁。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1月,局部明顯消腫,心悸、汗出已
止,白帶少,舌質轉淡紅,脈弦轉緩。隨證加減,斷續服1年,諸癥均息,
隨訪2年,未復發。
評按:四海舒郁丸源于《瘍醫大全》,具有理氣舒郁、化痰消癭等作用,
對氣郁痰阻者療效較佳。但臨床方證完全相符者,必是極少數,需隨證加
減,方能提高療效。
消癭散瘤湯:
藥物組成:夏枯草15g、連翹10g、赤芍15g、浙貝母15g、穿山甲10g、瓦楞子
制劑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3個月為1個療程。同時口服甲狀腺片20~
40mg,每日1次,服藥1個月后,酌情減為10~20mg,每日1次,連服3個月
。
適應病證:甲狀腺腺瘤。
病案舉隅:某女,42歲。5天前偶然發現頸部包塊,自揉后增大,無壓痛,
有壓迫感,某院診斷為甲狀腺腺瘤,勸其手術,因懼怕而未行。查:右側
甲狀腺部可捫及一約2cmX3cm結節,質中硬,可隨吞咽上下移動,舌質紅,
苔薄黃膩。ECT掃描示甲腺右葉涼結節。此當屬癭瘤,由痰熱瘀血壅結
頸前所致。治當化痰清熱、破瘀消癭。以本方治療,進7劑而效顯著,繼
續服用治療2月,病愈,隨訪半年,未復發。
評按:甲狀腺腺瘤屬中醫“肉癭”范疇,多因肝經郁火留伏,或情志內傷,
肝氣郁結而發。其發病機制與婦女經、孕、產、乳等生理功能失調及體
質因素有關,多見于中、青年女性。病機關鍵為痰熱瘀毒、壅結頸前。
正如《外科正宗》所云:“夫人生癭之證,非正氣陰陽結腫,乃五臟瘀血
濁氣壅滯而成。”遵“堅者削之”、“結者散之”之法,采用化瘀清熱、
破瘀散結、消癭除瘤之治。其中夏枯草、連翹、膽南星、半枝蓮清熱化痰、
解毒消癭;白芥子、浙貝母、海藻化痰軟堅、散結通絡;赤芍、穿山甲、
三棱、莪術、瓦楞子行血破瘀、軟堅除瘤。與此同時,加用小劑量甲狀腺
片,補充機體內源性甲狀腺的不足,反饋性地抑制垂體促甲狀腺素的分泌,
從而促進甲狀腺萎縮,使甲狀腺腺瘤迅速縮小。可迅速控制病情,且無
副作用。病程越短,取效越快。
海藻玉壺湯
藥物組成:海藻30g、昆布15g、貝母15g、半夏l0g、青皮6g、陳皮l0g、
制劑用法:每日1劑,水煎溫服。
適應病證:癭瘤初起,或腫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
病案舉隅:葉某,男,49歲。頸右側甲狀腺峽區有一橢圓形腫物1月余。
查:腫物約3.OcmX3.5cm,質硬,表面光滑,無痛感,可隨吞咽上下活動。
舌質嫩、苔薄,脈濡澀。
西醫診斷:甲狀腺腺瘤;
中醫診斷:肉癭。證屬肝失條達,痰瘀挾癭氣內發。治擬宣通散結,
用海藻玉壺湯加減:海藻、昆布、青皮、浙貝母、半夏、莪術、三棱、
蛇舌草、蚤休各15g,夏枯草30g,川楝子、制香附、醋柴胡各12g,僵蠶、
白芥子、山慈姑、玄參各l0g。
服藥1月,腫物縮小,續服1月,腫物消失。
評按:海藻玉壺湯源自陳實功的(外科正宗),具有軟堅散結、滌痰化瘀、
理氣養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方中海藻、昆布軟堅散結,能理癭瘤結氣、
散頸下硬核;貝母、半夏、連翹化痰通滯、清熱解毒;青皮、陳皮疏肝和
胃;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甘草調和諸藥。用藥看似平常,用以治癭瘤類
疾病確有良效。
組成:當歸、川芎、烏藥各6克,玄參、海浮石各12克,海藻、昆布、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化痰理氣,活血祛瘀,軟堅散結。
方解:病為氣滯、痰瘀凝結所致,故方用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上
行于頭面頸項,為血中之氣藥;當歸養血;海藻、昆布、天葵子、土貝母、
海浮石消痰軟堅,為治癭瘤要藥,與疏肝理氣的八月扎、烏藥配合,使
軟堅散結作用得以加強;玄參滋陰降火解毒、利咽消腫。諸藥合用,共奏
化痰理氣、活血祛瘀、軟堅散結之功。藥符病機,用之多效。
主治:甲狀腺腺瘤。
加減:
陰虛口燥咽干,舌光,脈細者:酌加北沙參、生地、石斛;
甲狀腺腺瘤囊內出血伴感染者:加金銀花、連翹、白茅根、仙鶴草、夏枯草;
病久腫塊質硬者:加炮山甲、皂角刺、丹參;
情志失調、肝氣郁結者:加柴胡、生白芍、合歡皮、佛手花、玫瑰花;
伴甲亢者:加鉤藤、石決明、珍珠母、靈磁石、滁菊花。
療效:治療80例,痊愈(腫瘤完全消失)42例;顯效(腫瘤縮小一半以上)
12例;有效(腫瘤縮小不到一半)20例,無效6例。從42例痊愈病例看,
服藥時間半月6例,半月~1月11例,1~2月14例,2~3月8例,3~4月1
例,6個月以上2例。
組成:海藻、昆布各20克,生牡蠣、海浮石、蛇舌草、夏枯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化痰軟堅,理氣消癭。
方解:方中夏枯草、木香疏肝理氣;當歸、三棱、莪術、穿山甲活血祛
瘀;海藻、昆布、牡蠣、海浮石、蛇舌草化痰軟堅消癭,更兼辨證加減,
獲得良效。
主治:甲狀腺瘤。
加減:
腺瘤疼痛者:加制乳香、制沒藥各10克;
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柏子仁各10克,珍珠母15克;
氣虛者:加黨參15克,炙黃芪20克;
血虛者:加熟地黃20克,制首烏15克;
氣滯者:加青皮8克,枳殼10克;
食欲減退者:加炒雞內金、焦山楂各10克;
并發甲亢、白細胞減少者:加生黃芪30~40克,雞血藤20克;鹿角膠15
療效:治療甲狀腺瘤60例,痊愈(腺瘤全部消失,隨訪2年以上未見復發)
55例;好轉(腺瘤縮小一半,隨訪2年以上不增大)3例;無效(服藥15劑以
上未見消退)2例。總有效率為96.6%。治療中無1例發生副作用或其他不良
反應。
組成:海藻、昆布各15克,海浮石12克,金銀花15克,連翹12克,蒲公
英30克,紫花地丁、土貝母各15克,金果欖10克,蚤休、三棱、莪術、
沒藥、乳香各6克,夏枯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方解:甲狀腺瘤屬于中醫的“癭瘤”范疇。《醫宗金鑒》云:“凡癭多
生于肩項兩頤,瘤則隨處有之。”病由痰氣交結所致,治宜理氣化痰、軟
堅散結為法,故方用海藻、昆布、海浮石咸寒軟堅;三棱、莪術、乳香、
沒藥活血化瘀止痛;金果欖清肺利咽;金銀花、連翹、蚤休、蒲公英、紫
花地丁、土貝母、夏枯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諸藥用之,共奏清熱解
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功。
主治:甲狀腺炎(濕痰瘀滯,郁久化火)。
療效:多年使用,效果滿意。
組成:玄參12克,牡蠣30克,川貝、鱉甲各9克,半枝蓮、白花蛇
用法:上藥制成浸膏片,每片0.25克。每次服2片,1日服3次。1個月為
功用:軟堅散結,行滯活血,清熱解毒。
方解:方中玄參、牡蠣、川貝、鱉甲、昆布、海藻等有軟堅散結的作
用;木香、丹參、郁金有行氣活血的效果;夏枯草、半枝蓮、白花蛇
舌草清熱解毒、散結消癭。諸藥相伍為方,能治療痰濁、瘀血、積滯
之患,用治各種腫瘤包塊,有較好療效。
主治:各種良性腫瘤包塊(纖維瘤,脂肪瘤、血管瘤、甲狀腺腺瘤、神
療效:治療156例,其中纖維瘤40例,脂肪瘤18例,血管瘤6例,甲狀腺
腺瘤24例,淋巴結核30例,乳腺小葉增生38例。結果痊愈(腫塊消失)36
例,顯效(腫塊約1/2以上)56例;進步(腫塊變軟、自覺癥狀減輕)53例,
無效11例。
組成:柴胡10克,青皮6克,甲珠10克,當歸、夏枯草各12克,皂刺10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肝理氣,和血散結。
方解:方中柴胡、青皮疏肝理氣;當歸、甲珠和血;夏枯草、皂刺、僵
蠶、海藻、浙貝母、法半夏化痰軟堅散結。據一些資料記載,皂刺、甲
珠、夏枯草、海藻、僵蠶、南星、蚤休芍藥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腫瘤作用。
甲狀腺瘤能消之,可謂與此類藥物有密切關系也。實踐中體會,皂刺、
甲珠等對于消散腫塊作用更為顯著。
主治:甲狀腺腺瘤。
療效:治療3例,其中女性2例,男性1例。最多服藥32劑,最少服藥15
附記:若加用生南星、蚤休各等分,用醋磨,涂搽腫瘤處,每日2次,
則奏效尤捷。
組成:土茯苓30克,苦參、天花粉、皂刺、半夏各10克,陳皮6克,桔
梗、夏枯草、郁金、柴胡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滌痰清熱,理氣散結。
主治:甲狀腺腺瘤。
加減:痰多者可加川貝母10克或白芥子10克。
療效:治療10例,結果痊愈9例,1例已隨訪8年未見復發。
附記:①用本方治“甲瘤”,一般治愈須服6~30劑。
元參15克,生牡蠣30克(先煎),浙貝母9克,夏枯草15克,海浮石、
香附各12克,青皮9克,當歸18克,海藻、昆布各24克,柴胡9克,
紅花、半夏各12克。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能:理氣化痰、活血散瘀。觀察治療6例甲狀腺腺瘤病人,均收到滿意效
果。本方乃由程忠齡老中醫所傳“消癭方”加味化裁而成。療效較原方為
優。
取濃縮濾液200ml,冷卻,取澄清液備用。用時,先將患處皮膚消毒,醫
者固定囊腫,用0.5%利多卡因局麻后,針頭刺至甲狀腺囊腫內部,向前推
進約0.3cm,抽凈囊腫內液體。再用上藥液15ml,囊內注入,約5分鐘后,
又抽出藥液。并用藥粉(含白芥子2份,硇砂1份。共研細末,過60目篩)
適量,撒麝香膏上,甲狀腺囊腫患者外敷患處。每周1次,3次為1個療程。
2、生蛤殼、生牡蠣(先煎)、橘核各30g,炙僵蠶、炒地龍,夏枯草、金
橘葉各15g,貝母,西青果各12g,山慈菇、玄參各10g。
用法:將上藥水煎3次后合并藥液,分早、中、晚內服,每日1劑。1個月
為1個療程。
組成:生牡蠣30g,夏枯草、當歸、炮穿山甲、山慈菇、生山楂各15g,
加減:
痰凝型者:加膽南星、白芥子、海蛤殼、瓜蔞皮,加服消癭散(山慈菇、
血瘀型者:加三棱、莪術、丹參、赤芍;
氣滯型者:加制香附、枳殼、八月札、厚樸。
后兩型:加服消癭合劑(丹參、桃仁、紅花、土鱉蟲、五靈脂、蜈蚣、冰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3次后合并藥液,分早、中、晚內服。每日1劑,
療效:據報道,用消癭湯加減治療甲狀腺良性腫塊273例(其中B超提
1.土豆一個搗成泥,外敷脖子。
2.新鮮一把馬齒筧搗成泥,外敷脖子。
3.新鮮仙人掌適量搗成泥,外敷脖子。
4.新鮮山藥搗成泥,外敷脖子。
消癭膏1
取蜈蚣(炙)3條,全蝎3克,壁虎3克,兒茶3克,蟾酥3克,黃升1.5克,共
研為細末;以凡士林20克調和,備用。
用法:每次以適量涂于紗布,貼在腫塊處;每天換藥1次,連用5日后停用
2天。如無不良反應,可繼續應用;如用后出現發紅、瘙癢癥狀,應暫停
使用,等上述部位恢復正常后再用外敷。
消癭膏2
木鱉子13克,阿魏7克.大戟13克,白藥子13克,生南星13克,生半夏13
克%,白芥子6克,白僵蠶5克,藤黃7克,生麻黃5克,樸硝8克,麝香0.4
克。
按此配方劑量往芝麻油鍋內依次加入上述各藥,熬枯后撈出,用樟丹取膏,
最后放入麝香,將其攪拌均勻后放入冷水盆內備用外敷。
組成: 海帶2兩,海藻2兩,海螵蛸2兩,昆布2兩,浮麥2兩,白芷1兩,廣
功效:軟堅化核,消腫散瘀,活血舒氣。
主治: 癭瘤瘰疬,氣脖乳核,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大人每服1丸,9歲至6歲每服半丸,5歲至2歲每丸分3次服。1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2錢重。
組成: 海帶1兩,海藻1兩,海蛤1兩,海螵蛸1兩,昆布1兩,大貝1兩,木
主治: 癭瘤初起,肉色不變,漸長漸大。及瘰疬。
用法用量: 成人每服1丸,飯前溫開水送服,或煎1碗當茶飲,日3次。小
兒酌減。外用櫻桃核、好醋磨敷患處。
制備方法: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錢,蠟皮封固。
爵床草30g,葉下紅30g,野蓄薇果30g,狗肝菜20g,大棗6枚,煎湯代茶
飲。
組成:夏枯草、莪術、白芍各9克,生牡蠣20克,蛇舌草20克、土鱉、風
加減:氣虛加黨參;有瘀者加田三七末沖服。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每周4~5劑,1個月為一療程。
組成:蛇舌草20克、夏枯草、海藻、玄參、牡蠣各30克,三棱、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組成:當歸、海藻各15~30克,川貝、半夏、炒山甲各9~12克,
組成:海藻、昆布、海浮石、夏枯草、白藥子各15克,當歸、香附、
加減:
腫塊質地堅硬,無明顯虛弱證者:酌加炮山甲、赤芍、山慈姑、
胸悶心悸失眠者:加合歡皮、遠志、棗仁;
體豐,苔白膩者:上方去海浮石、當歸,加膽星、川樸、茯苓;
形瘦多火,口干咽燥者:去半夏、香附,加麥冬、玄參、生地、丹皮;
病久體弱者:酌加黨參、黃芪、首烏、黃精。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組成:夏枯草、全當歸、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昆布、丹參各15克。
用法:上方共研細末,加蜜制丸,每丸重9克。日服2次,每次1丸,3
組成:海帶、海藻、昆布、海螵蛸、海蛤粉各15克,青木香、陳皮各
加減:
若甲狀腺胂大,皮質堅硬,病程長者:加三棱、莪術、桃仁、穿山甲;
心悸胸悶者:加薤白、全瓜蔞;失眠者加棗仁、柏子仁、夜交藤、珍珠母;
兼有氣虛證者:加黃芪、黨參;
伴血虛、陰虛癥狀者:加全當歸、玄參、生地、黃精。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組成:海藻、昆布、香附、郁金各12克,柴胡、連翹、浙貝、鱉甲各
加減:
痰多苔厚膩:加天竺黃、白芥子、法夏、陳皮、膽南星、海浮石;
包塊質硬,或治療后期消散緩慢:去夏枯草、連翹、海藻、昆布。
腺瘤囊腫型:去牡蠣、瓦楞子。加牽牛、澤瀉;
陰虛潮熱,心煩:去夏枯草、連翹、半枝蓮,酌加梔子、丹皮、青蒿、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組成:醋柴胡6克,赤芍、香附、青陳皮、夏枯草、玄參各9克,海藻、
加減:
陰虛內熱癥:加銀柴胡、丹皮、生地、沙參、白芍;
有痰:加紅花、莪術、三棱、炮甲珠;
心慌,寐不寧:加遠志、丹參、當歸。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組成:香附、郁金、青皮、三棱、莪術各10克,山慈姑、全瓜蔞各15
克,白芥子10克,海蛤殼、生牡蠣各30克,八月札、白花蛇舌草各20克。
加減:
甲狀腺腫塊質地較硬,病程較長者:加桃仁、鬼羽箭、石見穿、皂角刺、
大便燥結艱行者:重用全瓜蔞,或加生大黃;
妊娠、經期:去三棱、莪術,加丹參、赤芍;
神倦乏力,面色少華:加炙黃芪、黨參、當歸、黃精。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組成:白花蛇舌草20克、海藻、昆布、當歸、夏枯草各12克,陳皮6克,
加減:
心悸甚:加棗仁、遠志、靈磁石;
多夢少寐:加合歡皮、天王補心丹;
痰多:加制半夏、白芥子、土貝母;
體虛:加黨參、地黃;
震顫:加煅牡蠣、石塊明;
腫塊堅硬:加三棱、莪術、炙甲片。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組成:海藻、昆布各12克,海浮石、生牡蠣各20克,當歸、川芎、
加減:
體弱,去紅花或減量,加黨參;
癭塊明顯腫大,加三棱、莪術,重用牡蠣;
陰虛,加鱉甲,重用貝母;
卑虛,加白術、青皮;
失眠,加酸棗仁或柏子仁;
青春期、哺乳期,患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時,加鳳尾草,重用夏枯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組成:貓爪草30克,石上柏、丹參、風栗殼、夏枯草各20克,三棱、
加減:
口淡,大便稀,舌胖,脈細弱,加黨參、黃芪;
口干便秘,舌紅,脈弦或滑,加蒲公英、地丁。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個月為一療程。
組成:分兩部分:
用法:方①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組成:海藻、夏枯草、浙貝、昆布、山甲、郁金各12克,柴胡、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組成:夏枯草30克,桔梗15克,白芥子、桔紅各9克,昆布、海藻、
加減:根據患病時間長短,瘤體的大小及瘤體進展的速度,分為輕、
輕度,加銀花、菊花,重用桔梗、夏枯草;
中度,去牡蠣、海浮石,加生鱉甲、當歸、全瓜蔞。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
生黃芪、生首烏、生牡蠣(先煎)、白花蛇舌草各30g,生白術、
山慈菇、露蜂房、生大黃、澤漆各12g,云茯苓、夏枯草、生
山藥、京玄參、半枝蓮、炙鱉甲、生苡仁各15g,制半夏、全
當歸、粉丹皮、人中黃、浙貝母。
守宮粉(分吞)各9g,
綠升麻、芋艿丸(分吞)各6g。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治療1例晚期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患者,曾經手術、放射治療,
效果不住。服本方2個半月后,癥狀消失,腫塊縮小,繼服半年,腫塊
消夫,即停藥。4年余未復發。
方源:楊軍:中醫藥治愈晚期甲狀腺乳頭狀癌1例。
偏方:①爵床草30g,葉下紅30g,野蓄薇果30g,狗肝菜20g,大棗6
分研末制蜜丸(1丸3錢)或片。日服二次,每次一丸。
安某,男,46歲,工人。2009年8月10日初診。主訴患頸前左側腫塊
已有半年,近來腫塊增大不適。經西安某醫院T3、T4檢查,診斷為甲狀腺
腺瘤,建議手術,患者因懼而轉求中醫治療。診見左側腫塊呈橢圓形,約
6cm×5cm,質地較硬,表面光滑,邊緣清晰,可隨吞咽動作而上下移動,
并感憋氣胸悶,觀其形體豐腴,面色微黃,伴有口苦咽干,煩躁易怒,脈
象滑數,舌質絳紅、苔黃膩。
診斷:肉癭(甲狀腺腺瘤)。
辨證:肝郁氣滯,痰瘀交結。
治則:疏肝解郁,化痰消瘀。
方藥:金夏消癭湯。處方:金櫻子、夏枯草各30g,青皮、半夏、茯苓、
水煎服,每日1服,早晚分2次服。
囑其服藥期間要將頭向后仰,作吞咽動作30次,每日2次。
服15服藥后,腫塊變軟,30服后,腫塊變小,約2cm×1cm。堅持
服至45服藥后,腫塊消失,患者又繼續服藥至60服而收全功。
按:甲狀腺腺瘤中醫統稱“癭瘤”,又有氣癭、肉癭之分。多由勞累
憂思、久而不解、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化濕生痰、氣滯血瘀而成。本案
患者屬肉癭,經用自擬金夏消癭湯而獲效,方中金櫻子酸澀收斂,益精消
癭;夏枯草疏肝解郁;青皮、半夏、茯苓祛濕化痰;山慈姑、浙貝母清熱
解毒;郁金、廣木香、三棱、莪術理氣活血;海藻、海蛤殼、生牡蠣軟堅
散結,共奏理氣活血、化痰散結之功,故而療效顯著。
治療,在《三國志》中已有“十人割癭九人死”的傳聞,至于中藥治療,
在《千金方》、《千金翼方》、《外臺秘要》等古醫藉中已記載有數十首
治癭的方劑,已有用羊靨,鹿靨的以臟治臟的方劑,金代張從正則已提出
“海帶、海藻、昆布三味,皆海中之物,但得二味,投入于水甕中,常食
亦可消矣”的防治措施。
近代醫家不僅充分認識到含碘中藥對癭瘤的利弊關系,并進一步采用消瘤
抗癌的藥物與辨證施治有機的結合,進一步提高了療效。
主證:情志抑郁,咽部作憋,頸前癭腫,質柔如膠,光滑圓潤,隨吞
咽上下,胸悶脅脹,舌苔薄白或白膩,舌質淡紅,脈弦細滑。治法:
理氣消癭,化痰散結。
方藥:癭瘤散結湯:香附10g,郁金10g,青皮10g,三棱10g,莪術
10g,山慈姑15g,白芥子10g,全瓜窶15g,海蛤殼30g,生牡蠣30g,八月
札20g,白花蛇舌草20g。
甲狀腺腫塊質地較硬,病程較長者,加桃仁、鬼剪羽、石見穿、山甲
大便燥結能行者,可重用瓜蔞;或加用生大黃;
年老體弱或服藥后出現神倦乏力,面色少華等虛弱癥狀者,加灸黃芪、
婦女在經期,去三棱、莪術,改用丹參、赤芍。
分析:方中香附、郁金、青皮舒理郁結之肝氣,以除其因;三棱、莪
術、軟堅消結、山慈姑、生牡蠣是消癭之要藥,再輔以海蛤殼、白花蛇舌
草消癥抗癌,皆為消蝕甲狀腺腫瘤而為之,再佐以自芥子、全瓜蔞化痰,
散結,加之八月札既能舒肝理氣,又能消瘤化結,故全方既舒理肝氣,化
痰散結以解其郁又能消癭抗癌,故藥后不僅可使腫瘤縮小,甚至使腫塊消
失而除病。
主證:頸部癭胂,質中偏硬,呈圓或橢圓形,邊界尚清,可隨吞咽上
下,伴有咽部不適,胸悶氣憋,或有月經不調,苔薄膩,舌質偏暗,
脈弦細澀。
治法:化痰軟堅,活血散結。
方藥:海藻玉壺湯(《外科正宗》)。海藻10g,昆布10g,陳皮10g、
法夏10g,貝母10g,連翹15g,當歸10g,川芎10g,茯苓12g,香附10g、
郁金15g,穿山甲(先煎))15g,土貝母12g,蚤休15g,石見穿15g,
天南星10g。
郁久化火,煩熱,舌紅者,加丹皮10g,梔子10g,夏枯草15g;
神疲乏力,便溏者,加白術10g,山藥15g。
分析:方中海藻、昆布為含碘消癭之主藥,陳皮、法夏、茯苓、貝母、
南星化痰斂結,當歸、川芎活血通脈,輔以香附、郁金理氣,連翹、蚤
休清解,共奏化痰活血消癭散結之功,再加上穿山甲、土貝母、石見穿,
消瘤破癥,更助上藥消除腫瘤之功。
主證:頸前癭病,質硬如石,難以推移,或見頷下瘰疬,咽喉梗塞,
吞咽不暢,甚則聲音嘶啞,形瘦清癯,面黯不澤,苔薄或少,舌色紫黯,
可見瘀斑,舌下青筋暴露,脈沉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散結消癥。
方藥:消癭湯《陜西中醫》:
痰甚者,加南星、瓜蔞;
氣郁甚者,加香附;
血瘀甚者,加蜈蚣、瘙蟲;
熱毒甚者,加山豆根。
分析:本方是針對甲狀腺腫瘤所設,昆布、海藻、生牡蠣均
主證:頸前癭腫,捫之質硬,心悸煩躁,面部烘熱,咽干口苦,手顫
失眠,舌苔薄黃,或苔少舌紅,脈弦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化痰軟堅。
方藥:清心軟堅方《河南中醫》
夏枯草20g,北沙參20g,白芍20g,生地20g,天冬20g,麥冬20g,
川貝10g,石斛20g,海藻20g,昆布15g,僵蠶20g,地龍30g,
銀花20g,酸棗仁20g,夜交藤30g。
口干口渴,苔少,加玉竹、蘆根;
心悸不寧,加五味子、蓮芯;
納差便溏,加白術,茯苓、砂仁;
神疲力乏,加黨參、黃芪。
分析:本方以夏枯草,海藻,昆布消癭軟堅以治其本,用沙
參、白芍、生地、天冬、麥冬清熱滋陰以消其癥,更以僵蠶、
地龍軟堅消散,貝母化痰,銀花清熱利咽為輔,納酸棗仁、
夜交藤以寧心安神,既針對其病,又兼顧其證,也可適用于
甲狀腺癌放、化療后出現陰虛煩熱之癥。
局部取穴:以左手拇、食指固定腫物,在結節周邊將針刺入皮下,然
后針尖向內斜,—直刺到結節的基底部。根據結節大小,共刺6~8針。
另在結節皮膚正中,將一枚針直刺到結節的基底部。注意勿刺傷喉返神經。
鄰近和遠距離取穴:天柱3L10、大杼BL11、內關PC8、曲骨RN2穴。
取穴:足陽明經之人迎ST9、氣舍ST11、水突ST10部位,癭瘤頂部中
心及四周。
于人迎、氣舍、水突及癭瘤頂部中心,垂直刺入毫針各一支,再于癭
瘤四周取45度向心刺入毫針一支,深度以達癭瘤中心為度,不可刺穿
對側囊壁。留針15~20分鐘,每3日針1次,10次為1療程。
取穴:神門、肝、脾、頸、甲狀腺、內分泌、胃。
用探棒在穴區內找到敏感點后,用膠布將王不留行籽貼于敏感點上。
囑患者每日自行揉按3~4次,每隔3~4天換1次,兩耳輪流換貼,
10次為1療程。
取穴:神門、皮質下、肺、咽喉、頸6用耳針在上述穴位輕刺,每日
一次,5天為1療程。
1.夏枯草60g,瘦豬肉100g。加水燉服,可加鹽等佐料。
2.海帶30g,薏苡仁30g,雞蛋3只,油、鹽、胡椒粉各適量。將海帶
3.蠣肉210g,海帶50g。將海帶用水發脹,洗凈,切細線,放水中煮
4.蛤肉帶殼60g,紫菜30g。煮熟后,吃肉和菜并喝湯。
5.干海蛾魚7~8尾,瘦豬肉100g。燉食,飲湯食魚及肉。
6.蛇皮2g,雞蛋1枚。將蛋破1小孔,裝入蛇皮末,封口煮食。每次
方藥:丹參20g,茜草15g,赤芍15g,寒水石(涼制)20g,丁香10g。
用法:以上5味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