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櫃上課前言 金櫃是延續傷寒而來的,屬于雜病范圍之內,每個章節討論不同的疾病。但是其辯證的基礎還是以傷寒為主。本次傷寒與金櫃的解說與書籍的撰寫,我采用許多過去歷代的經方大師如江陰曹穎甫撰寫的傷寒發微和金櫃發微,四川唐容川撰寫的中西匯通醫書五種,陸九芝、付青主、戴天章著、秦伯未、林直清校注世補齋醫書全集,江忍庵增批,林直清勘的徐靈胎醫書全集等等。經方也因為歷代名醫的研究與發揚,才能流傳至今。這些名醫也因此而流傳百世。 每當想起唐朝名醫孫思邈時,我就會發出會心的一笑,因為他是寫出千金要方一書,當時他以為這將是經典之作,數年之后他看到了漢朝張仲景所寫的傷寒雜病論,大為驚訝于經方,于是將千金要方做了許多修正,也就是后來的千金翼方。足證歷代名醫都將經方視為唯一最高的指導原則。也就是說不知道使用經方的中醫,是不配為稱為中醫的。更不配稱為名家或國手。所以要發揚中醫學,就必須發揚經方,唯經方才是真正能夠代表我國的正統醫學。 經方的辨證論治法,不但極其科學,治療效果迅速,好處比西方醫學不知超過多少,比方說,西方醫學制造出許多嚇人的病名,許多病人一聽到自己得到某種病后,當時就已經嚇傻了,心慌焦慮隨之而來,完全失去斗志,任由西醫藥及病魔的宰割。使得絕大多數的病人是因為西醫藥的過度治療與心理的驚嚇而死亡的。反觀中醫學的辯證法,中醫學不立病名,是因為立病名會讓疾病的定義變得更為狹隘,符合老子的名可名非常名,中醫學講究同證同治,就是不受到病名的限制,立下病名對于病情非但于事無補,有時病名立的過多,連西醫自己都亂掉了。而西醫認為不立病名是無法說服眾人的,于是各種病名充斥而來。試問西醫師,那種病是被你們醫好的?答案是沒有一個病被他們真正的治好。而經方依據辯證的法則,只要醫師使用得當,就可以很迅速的讓病人恢復過來。無論醫師面對何種西醫所謂的病,只要癥狀一樣就可以使用同方來治療。當病人只知道自己的癥狀,不知道病名時,病人必然無懼于任何癥狀,在一開始與疾病作戰時,病人的這種心理就已經勝利了。加上由訓練精良的醫師來施治,怎會治不好呢?現在臨床上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病人被西醫制造的病名先嚇住后,中醫再動手治療,也就是說中醫尚未開始治療就先輸一著。治療上就倍增困難。中藥什么藥都有,就是沒有大膽丸,心理上的恐懼卻往往是病人的致命所在。時常是無知勝于有知,這里的有知是半個有知,如果是全有知,當然最好,但是病人怎么可能是全知呢。 這次的人紀教學將在金櫃講授完畢后全部結束,而我的臨床經驗醫案傳承將利用地紀來撰寫。所有地紀中提出應用的處方,都來自經方,所以我暫時不再另外寫一部專門介紹我實際臨床案例的書籍。可能以后有變化也不一定。 漢唐中醫倪海廈謹記于05/20/2007佛羅里達州自家書房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44.倪海廈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