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陜豫黃河金三角:中華之根”系列漫談之一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千百年來,口口相傳。但如果您看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中華之根》系列片的第一集——《中華三祖創世紀》,您就會明白,這話對,卻不完整。客觀上講,華夏民族的先祖還應包括蚩尤。
片中,考古學家通過對蚩尤村、鹽池、仰韶文化遺址、黃帝廟遺址、丁村遺址等一批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及歷史文獻和民俗風情的考證,提出“三祖文化”,將蚩尤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黃帝、炎帝并列在一起,打破傳統的勝王敗寇之說,確立了中華民族同祖同源的觀點,明確了始祖文化是愛國主義的精髓和民族團結的基石……
編者按
為了挖掘、解讀、串聯、展示黃河金三角區域珍貴的根族文化資源,提高區域知名度,爭取建設國家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辦公室與中央電視臺,歷時兩年精心打造的系列大片——《晉陜豫黃河金三角:中華之根》,日前在運城電視臺熱播。
這部系列片共10集200分鐘,集中展示了人類文明主要發源地——黃河金三角區域內有影響、有價值或長期不為人知、被人忽略的根祖文化資源。
本刊記者經過重新整理、采訪,對這一系列片進行了分集解讀,期望把繁衍在這里的厚重的黃河文明呈現給廣大讀者,敬請關注。請看首篇——
經典回顧
是祖先 無論成敗
古河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明古地,天賦其嬌,地孕其美,成為華夏之源,神州之根,而這里的鹽湖更是古人夢寐以求的生命資源,是當時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生命綠洲。那時的黃土高原沒有現在這么高,而且,漫山遍野綠樹成蔭;那時的黃河也沒有現在這么濁,遍布的河港湖汊與黃河相連。山水肥美,就連小河里的魚蝦河蚌也比現在的要大好多倍。
仰韶文化時期,鹽湖周邊生活著一個強悍的部落集團,集團的首領叫蚩尤,是九黎部落的祖先。當時,他們已經走過了狩獵采集的游蕩階段,在鹽湖周邊開始了種植耕作的安定生活,成了黃河金三角鹽湖周邊最早的原住民。大量的考古發現,能詳細勾勒出蚩尤部族這個時期的生活場景。
然而,在黃河金三角西北部形成的另一個部落集團——黃帝部落,同樣需要鹽這種關乎生存的重要戰略資源,更覬覦這片水草肥美、物產豐富的地方。考古研究表明,他們并不是最初的農耕民族,而更擅長捕魚、狩獵,有些像后來漢王朝北部勇猛善戰的匈奴部族。
爭斗,是獲取有限生活資源最快捷的方式,黃帝部落與蚩尤部族的戰爭在所難免。
戰爭持續了上百年,戰場從現在的黃河金三角區域轉移到了河北、山東境內,然后又從河北、山東轉回山西、陜西、河南。其中,涿鹿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早、最大、最煊赫的一次戰爭。
蚩尤的某代繼任者,盲目出戰,被黃帝的部隊引誘著,且戰且走,最后進入黃帝部族占據的地方。那里地勢干燥,黃帝部族趁機聯合黃河金三角南部的炎帝部族,對蚩尤部族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終使習于水戰的蚩尤陷入絕境,被黃帝部落擒獲斬首。
蚩尤部族部分被誅殺,部分被迫遷徙到邊疆等艱苦地方甚至到了世界各地。遷徙到邊疆地區的,形成了日后的各少數民族,還有一部分留下,與黃帝部落融合。
擊敗蚩尤的黃帝部族,占有了黃河金三角最富有的地方,特別是占有了鹽湖,力量迅速壯大。之后,黃帝部族又借助于戰爭,統一了不少氏族部落,成為中國歷史上夏禹以前最大的共王。
后來,黃帝在阪泉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為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后稱為漢人,唐朝以后又稱為唐人。后人為了歌頌黃帝和炎帝,便丑化蚩尤,使他淪為妖魔形象。
今天的華夏民族已不是前期的華夏民族,經過幾千年的融和、通婚、相互遷移,前期的華夏民族已和炎帝部落、九黎部落在血緣上密不可分……
打破勝王敗寇之說,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同樣也是蚩尤的傳人。黃帝、炎帝、蚩尤同為中華三祖。
看點釋惑
話三族 皆為部落
黃帝、炎帝、蚩尤均為部族名稱
我們經常提到黃帝、炎帝、蚩尤以及發生在他們之間那一個個不朽的傳說,其實,從片中可以看出,黃帝、炎帝、蚩尤其實都是部族的名稱。
譬如,蚩尤本是農耕部落首領的稱謂,也是整個部落的標志。蚩尤部落的第一任酋長稱蚩尤,第二任酋長亦稱蚩尤;第一代部落成員稱蚩尤,第二代部落成員仍然被稱為蚩尤。黃帝、炎帝部落同樣如此。
《大戴禮記?五帝德》說黃帝的壽命有300余年,也間接說明不止有一個人稱黃帝,而是第一任黃帝加上了他的歷代繼任者。
蚩尤又稱“戰神之父”
蚩尤的頭像至今仍在中國軍事博物館中矗立。據考證,蚩尤部族是當時幾個最大部落中武器最先進的,他們最先使用金屬做兵器,故蚩尤又被稱作“戰神之父”。
所謂傳說,乃正在考證的歷史。關于發生在黃帝、炎帝、蚩尤之間的一個個故事,人們常常會想當然地認為那只是一個個不可靠的傳說。然而,片中大量的傳說、考古發現及珍貴文物的出土,串聯起來,你會越來越發現,所謂的傳說,其實正在接近一個真實的歷史。
片場之外
論古今 只為和諧
響亮提出并著力打造“三祖文化”,意義何在?爭取建設國家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辦公室主任陸世生自有說法。
他認為,“三祖文化”的概念把炎黃二帝與蚩尤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明確了中華民族同根同祖的觀點,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其彰顯的愛國主義價值在當前顯得尤為珍貴。
首先,“三祖”概念的確立有利于民族團結。
“三祖文化”是融合文化。黃帝在當時各部落紛爭的形勢下,不是完全靠武力去征服其他部落。在與其他部落的交流與征戰中,黃帝沒有對戰敗的部落斬盡殺絕,而是及時地把他們融合到自己的部落聯盟中。各民族相互融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血脈相連,密不可分。
很多少數民族,如藏族、苗族、壯族、臺灣高山族等,凡以“牛頭”為圖騰祭拜的民族都稱自己是蚩尤之后。確立“中華三祖”概念,顯然有利于確立各族同胞思想上的認同感。
其次,確立“中華三祖”概念也有利于睦鄰友好。
據介紹,這些年來,每年都有成群的韓國人到運城鹽湖區蚩尤村尋根問祖,大多韓國人承認他們的祖先是蚩尤。如果能以“三祖文化”大做文章,顯然有利于拉近鄰國民眾的心理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