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中學”和“學中干”即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就是要打破學習與工作的嚴格界限,將二者融為一體,從而利用一切機會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習成果,并在第一時間將學習成果應用到工作實踐中去。俄國著名文學家契訶夫曾說:“人應該有三個頭腦,一是自然的頭腦,二是書本的頭腦,還有一個是生活的頭腦。”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并倡導“知行合一”,這些話講的就是干與學的關系。 研究發現,一個人一生中有90%的學習是在工作中實現的。“干中學”和“學中干”是我們每個人操作最簡便、時間最充裕、成效最顯著、素材最鮮活的學習方法。總括起來有以下六大優勢。 一、素材豐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眾多,每天都有新課題,很多問題可能你從前根本沒有遇到過或是考慮過。并且,因為是在工作中遇到的,你無法逃避,不能偷懶,自然要見招拆招。老師眾多。“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的周圍有眾多的領導、同事和客戶,每個人都有其突出的一面,每個人都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同事即同學,客戶伙伴即學習伙伴,同事關系即同學關系。 二、立竿見影。你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可以立即運用于工作,工作會給你反復練習、增加自我心得的機會。邊學邊用,邊用邊學,知識和技能迅即深入你的頭腦,最終演練成你一生的傍身之技。 三、隨時隨地。社會實踐與工作場所就是一個大課堂,每天開會爭論、起草決策文件、策劃業務項目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MBA訓練題。 四、終生學習。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針對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同需求,接受不同的實踐素材與學習體驗,把階段學習變為終生學習。時刻活在學習的樂趣中,并在此過程中提升個人的素質與價值。 五、激情永遠。為什么一些人面對工作總是那么富有激情,無論工作多忙總是快快樂樂?奧妙就在于他把每一件事都當成學習的機會,每天在干的過程中發現新的靈感,得到新的啟發,有著新的進步,自然而然會在內心中不斷迸發出快意。在樂趣中工作,工作給予你的快樂,最終要比你為它付出的更多。而且,同事、客戶結成學習伙伴,你生活在“同學關系”的共同體中,工作場所充滿活力與親情。 “干中學,學中干”的五個基本方法: 其一,行動第一。古人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毛主席就是“干中學”的典范,他說過:“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沒有進學校機會的人,仍然可以學習戰爭,就是從戰爭中學習。革命戰爭是民眾的事,常常不是先學好了再干,而是干起來再學習,干就是學習。”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在實踐中運用。在工作的過程中尋找學習的差距與解決問題的鑰匙。 其二,采取開放式與反思式的學習方法。“兩個人相互交換一個蘋果,每個人所得還是一個蘋果;兩個人相互交流思想,每個人都會獲取兩個思想。”通過溝通與分享打破人和人之間的隔閡,在交流中產生思想的碰撞,使每個人都能獲得整個團隊的集體思想和智慧,學習效率加倍提速。 其三,向身邊的人學習。自己身邊和周圍人發生的事情就是最具震撼和教育意義的MBA案例。每一次事件的發生和處理,由于受時間、資源和人才等條件的限制,存在多種多樣的選擇或結果。要對這些身邊或親歷的過程、結果與各類相關要素進行不斷的比較與思索。 其四,敢于檢討與反思。失敗者的教訓在某種意義上更具學習價值。把別人的失誤要當作“前車之鑒”,避免發生同樣的情況;對自己的成功要居“功”思危,檢討成功中可能隱藏的不足與危機。向錯誤與失敗學習,讓反思成為習慣。 其五,結合瞬息萬變的需求去學習。當把干中學、學中干變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在每時每刻的活動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知識,積累到更多經驗,學習內容也更貼近實際情況,順應瞬息的變化。體現在思維方式上,就是以流動思考代替靜止思考,突破自筑籬笆墻的限制,從凝滯僵硬的靜態思維中“解套”出來,不斷地“換腦筋”,走出局限思考的圈子,擴大思考的范圍。 “干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經濟學解釋 “學中干”與“干中學”也是古典經濟增長模型中的一個概念,是技術內生化增長模型的主要內容。技術之所以被視為內生變量,是因為技術變動最重要的一個源泉是從觀察實踐中學會的,而不是經過專門研究開發出來的。這里所說的技術不光是生產技術,還包括管理知識。通過“干中學”與“學中干”,加速創新與積累的過程,這是新經濟增長現象的一個主要特點。 其要點如下:如果用積累總投資表示經驗和學習,設定經濟增長過程中的要素投入分為有形和無形兩種,那么經驗和學習便屬于無形的要素。在“干中學”模型中,經驗與學習就以有形要素投入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實現技術進步的內生化。技術內生化經濟增長模型啟發我們:知識進步是累積性過程。一國經濟要快速發展,必須在發展過程中重視知識的積累和進步,看重人力資本的收益。開展在職培訓,結合實踐進行學習、創新,其對于人力資本的貢獻就要遠遠大于學院式教育;國際貿易中大量高科技產品進口到中國并伴隨著管理技術的輸入,只要常常見到,就能很快學會,這些都是“干中學”的表現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