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大姨媽每次來都好不舒服,痛到連起床跟上班都有點困難,痛經在現代女性中一直都是個無法忽視的問題,痛經要是沒有處理好,不僅僅影響生活質量,連帶的工作效率,精神、身體狀態都會變差。 容易痛經的體質如置之不理,或光靠止痛藥,往往治標不治本,久而久之對于想懷孕或是想要健康身心的女性都有不小的影響。通常我們所說的痛經一般是指在月經前后、月經期間有激烈腹痛。痛經它是一種癥狀,可劃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類。 原發性是指并無病理疾病所產生的疼痛狀況。 繼發性痛經則是指具有病理疾病所造成的痛經。 中醫理論: 經血遇熱則行,遇寒則凝,會造成疼痛的原因是體內經血瘀積,血塊無法順暢排出,大多為氣血運行不順暢所致。從中醫氣血循環的角度來看,氣血相行,即血行是靠著氣的推動,氣行血就行,氣不通則血不行,血不行則痛,所以中醫多會建議在經期期間禁食生冷與寒涼的食物。若有月經不適癥狀,可以在經期來的前一至二周,以中醫調理體質,可以減緩及改善經痛的問題。如要服用調養子宮或是補益的中藥,如四物湯等等,通常經期結束后到經后一周是較佳的時間,如有其他疑問或是想進一步調理身體,建議向合格的中醫師詢問及了解自己的體質,盡量避免直接買藥自行服用,以免補錯方向,未來甚至有可能造成子宮肌瘤增大或是其他婦科疾患。 痛經的類型: 血虛型:宜補中益血。經色淡紅而量少,臉色蒼白或萎黃,精神疲勞倦怠,小腹隱隱作痛(痛時用手按壓會較為舒服)。 腎虛型:宜調補肝腎。經色淡紅量少,經后小腹空痛,腰部酸軟,肢體無力。 氣郁型:宜理氣行滯。經前或來經時小腹和乳房嚴重脹痛,行經量少,來經無定期。 血瘀型:宜活血化瘀。經前或行經時腹部刺痛、不能按壓,經量少,血色紫黑有血塊、有時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 風寒型:宜溫經散寒。經前或行經中小腹絞痛,身體冷感,腹部不能按壓,經量少,色暗紅或黑。 痛經的預防與保?。?/span> 1.避免受寒,洗完頭發要吹干。 2.有規律的作息,并保持心情愉悅。 3.月事期間避吃生冷食物:如白蘿卜湯、苦瓜、西瓜、水梨、冰飲等寒性食物,多喝溫水或熱湯則可以稍微減輕下腹不適。4.月經前少食高鹽食物:吃太多高鹽食物,會使體內貯存的鹽分和水分增多。 在月經前吃太多高鹽食物,易使經期出現頭痛、不安、激動、易怒、全身腫脹等現象,所以月經來潮之前,應注意飲食習慣,少吃高鹽食物,宜多食低鹽清淡之食物。 5.熱敷下腹:除了能舒緩痛楚。也有預防的效果。 6.充兄睡眠:在月事期間盡可能爭取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及規律之生活,勿熬夜。 7.適量的軟性運動:多做運動不止可以增強免疫力,更可幫助身心松弛,減輕經痛帶來的痛楚。 8.避免劇烈運動或提重物而使下腹部用力,造成經血過多或延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