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我國水土流失問題及防治對策

     老樟xy67896789 2013-09-30

      (2010.10.29 孫鴻烈)

        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水土流失直接關系國家生態安全、防洪安全、糧食安全和飲水安全。1991年《水土保持法》頒布以后,國家將水土保持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加大了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又啟動了《水土保持法》修訂工作,為了配合做好這項工作,我以2005年7月至2008年11月水利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聯合開展的“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取得的數據為基礎,從我國水土流失基本狀況、當前水土流失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策措施和建議三個方面,做一簡要匯報。

        一、 水土流失基本狀況

        先簡單介紹一下土壤的形成和水土流失的概念。地球表面的巖石在風化作用下分解為成土母質,成土母質在氣候、生物等因素長時間的作用下形成由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等組成的可供植物生長的土壤。土壤的形成是一個復雜而緩慢的過程,根據成土母質和環境的不同,形成1cm厚的土壤一般需要幾百年的時間,有的地區,如我國西南巖溶區則需要上千年的時間。土壤在整個生態系統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水土流失是指在自然條件和人類活動作用下水力、風力、重力等營力導致的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

        (一) 水土流失的歷史變化

        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大多數地區的自然生態處于相對平衡狀態。自西漢起,隨著人口的增加,對水土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加大,人為因素導致的水土流失開始發生和發展。至漢平帝二年(公元2年),全國人口出現第一次峰值,接近6000萬人,耕地面積達到8.27億畝,較漢初增加6.4倍。據《漢書?溝洫志》記載:“涇水一石,其泥數斗”、“河水重濁,號為一石水而六斗泥”,可見當時涇河流域水土流失已較為嚴重。到唐宋以后,隨著人口南移,大量山丘被開發利用,水土流失也逐步發展和加劇。至清末及20世紀上半葉,我國水土流失進一步加劇。

        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人口快速增長。為滿足食物和木材的需求,許多地方提出向荒山要糧,掀起大規模開荒擴種的高潮,牧區草場超載,林區森林大量采伐,濫墾、濫牧、濫伐現象普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區。80年代以來,國家加大了生態保護力度,各級政府雖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過墾、過牧、過伐進行扭轉,但同時這一時期又面臨城鎮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公路鐵路建設以及新的農林開發等空前發展,導致了新一輪嚴重的水土流失。

        (二) 水土流失現狀

        當前我國水土流失狀況表現為三個特點:

        1、面積大,范圍廣。根據遙感調查,全國現有土壤侵蝕面積達到357萬km2,占國土面積的37.2%。水土流失不僅廣泛發生在農村,而且發生在城鎮和工礦區,幾乎每個流域、每個省份都有。從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分布來看,東部地區水土流失面積9.1萬km2,占全國的2.6%;中部地區51.15萬km2,占全國的14.3%;西部地區296.65萬km2,占全國的83.1%。

        2、強度大,侵蝕重。我國年均土壤侵蝕總量45.2億噸,約占全球土壤侵蝕總量的1/5。主要流域年均土壤侵蝕量為每平方公里3400多噸,黃土高原部分地區甚至超過3萬噸,相當于每年2.3cm厚的表層土壤流失。全國侵蝕量大于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噸的面積達112萬km2。

        根據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以及流失強度綜合判定,我國現有嚴重水土流失縣646個。其中,長江流域265個、黃河225個、海河71個、松遼河44個,分別占41.0%、34.9%、11.0%和6.8%。從省級行政區來看,水土流失嚴重縣最多的省份是四川省,97個;其次是山西省,84個;然后依次是陜西省63個,內蒙古自治區52個,甘肅省50個。

        3、成因復雜,區域差異明顯。全國幾個主要水土流失類型區的情況各有不同:

        東北黑土區: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及內蒙古等省區,為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坡耕地上。這一地區地形多為漫崗長坡,在順坡耕作的情況下,水土流失不斷加劇。經測定,東北黑土區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cm,初墾時黑土層厚度一般在80cm左右,墾殖40年后減至50~60cm。水土流失嚴重的耕地黑土層已完全消失,露出下層黃土,當地稱為“破皮黃”。

        北方土石山區:分布于北京、河北、山東、遼寧、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市。大部分地區土層淺薄,巖石裸露。土層厚度不足30cm的土地面積占本區土地總面積的76.3%。

        黃土高原區:分布于陜西、山西、甘肅、內蒙古、寧夏、河南及青海等省區。區內土層深厚疏松、溝壑縱橫、植被稀少,降水時空分布不均。這一區域是我國土壤侵蝕量最高的區域,有11.5萬km2的土地侵蝕量大于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噸。

        北方農牧交錯區:分布于長城沿線的內蒙古、河北、陜西、寧夏、甘肅等省區。由于過度開墾和超載放牧,植被覆蓋度低,風力侵蝕和水力侵蝕交替發生。

        長江上游及西南諸河區:分布于四川、云南、貴州、湖北、重慶、陜西、甘肅及西藏等省區市。地質構造復雜而活躍,山高坡陡,人地矛盾突出,坡耕地比重大。耕作層薄于30cm的耕地占18.8%。由于復雜的地質條件和強降雨作用,滑坡、泥石流多發。

        西南巖溶區:分布于貴州、云南、廣西等省區。土層瘠薄,降雨強度大,坡耕地普遍,耕作層薄于30cm的耕地占42%。有的地區土層甚至消失殆盡,石漠化面積達8.80萬km2。

        南方紅壤區:分布于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巖層風化殼深厚,在強降雨作用下極易產生崩崗侵蝕。

        西部草原區:分布于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區。由于干旱少雨,超載過牧,過度開墾,草場大面積退化,沙化嚴重。

        (三)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既是土地退化和生態惡化的主要形式,也是土地退化和生態惡化程度的集中反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和深遠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一是導致土地退化,耕地毀壞,使人們失去賴以生存的基礎,威脅國家糧食安全。我國人均占有耕地面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突出,嚴重的水土流失又加劇了這一矛盾。我國因水土流失而損失的耕地平均每年約100萬畝。北方土石山區、西南巖溶區和長江上游等地有相當比例的農田耕作層土壤已經流失殆盡,母質基巖裸露,徹底喪失了農業生產能力。根據這次科學考察,按現在的流失速度推算,50年后東北黑土區1400萬畝耕地的黑土層將喪失殆盡;35年后西南巖溶區石漠化面積將增加一倍。

        二是導致江河湖庫淤積,加劇洪澇災害,對我國防洪安全構成巨大威脅。水土流失導致大量泥沙進入河流、湖泊和水庫,削弱河道行洪和湖庫調蓄能力。黃河水患的癥結在于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950~1999年下游河道又淤積泥沙92億噸,致使河床普遍抬高2~4m。遼河干流下游部分河床已高于地面1~2m,也已成為地上懸河。全國8萬多座水庫年均淤積16.24億m3。洞庭湖年均淤積0.98億m3。泥沙淤積是造成調蓄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時,由于水土流失使上游地區土層變薄,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增加了山洪發生的頻率和洪峰流量,增加了一些地區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機會。泥石流是水土流失的一種極端表現形式,陡峭的地形、大量松散固體物質和高強度降雨是形成泥石流的三個必要條件,植被破壞、陡坡開荒、生產建設過程中的亂挖亂棄等不合理活動都會導致徑流增加,加大泥石流發生的頻率,擴大泥石流的規模,加重危害程度。

        三是惡化生存環境,加劇貧困,成為制約山丘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破壞土地資源、降低耕地生產力,不斷惡化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制約經濟發展,加劇貧困程度,不少山丘區出現“種地難、吃水難、增收難”。水土流失與貧困互為因果、相互影響,水土流失最嚴重地區往往也是最貧困地區,我國76%的貧困縣和74%的貧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嚴重區。多數革命老區水土流失嚴重,群眾生活困難。贛南15個老區縣中,有10個是水土流失嚴重縣;陜北老區縣25個,全部為水土流失嚴重縣。同時,我國西南、西北許多少數民族區也多為水土流失嚴重區,貴州省銅仁地區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1個民族縣,全部為水土流失嚴重縣;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7個民族縣,全部為水土流失嚴重縣。

        四是削弱生態系統功能,加重旱災損失和面源污染,對我國生態安全和飲水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水土流失與生態惡化互為因果。一方面,水土流失導致土壤涵養水源能力降低,加劇干旱災害;另一方面,水土流失作為面源污染的載體,在輸送大量泥沙的過程中,也輸送了大量化肥、農藥和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物,加劇水源污染。全國現有重要飲用水源區中作為城市水源地的湖庫,95%以上處于水土流失嚴重區。水土流失還導致草場退化,防風固沙能力減弱,加劇沙塵暴;導致河流湖泊萎縮,野生動物棲息地消失,生物多樣性降低。

        水土流失給我國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根據這次科學考察和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水土流失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相當于GDP總量3.5%。

        二、防治成效及存在的問題

        (一) 水土流失防治的成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

        1、 重點治理工程成效顯著,局部地區生產條件大為改善

        80年代開始,水利部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的支持下先后在黃河中游、長江上游等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實施重點治理工程。98年以來,國家又相繼實施了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效果十分明顯。截至2009年底,全國累計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積105萬km2,其中建設基本農田2.12億畝,建成淤地壩、塘壩、蓄水池、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萬座(處),營造水土保持林7.55億畝。經過治理的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有近1.5億人從中直接受益,20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水土保持措施每年減少土壤侵蝕量15億噸,其中黃河流域每年減少入黃河泥沙4億噸左右。黃河的一級支流無定河經過多年集中治理,入黃泥沙減少55%。嘉陵江流域實施重點治理15年后,土壤侵蝕量減少1/3。曾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稱的甘肅定西安定區和有“紅色沙漠”之稱的江西興國縣等嚴重流失區,通過治理,改善了生態環境,土地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區域經濟得到發展,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后面貌。

        2、 依法監管初見成效,人為水土流失加劇的趨勢得到緩解

        1991年《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后,通過廣泛的宣傳貫徹,全社會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有了重大轉變,保護生態與環境的意識逐步增強。水利部聯合相關部門細化管理措施,依法對城鎮化、工業化過程中擾動地表強度大,造成水土流失的建設項目實施了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水土保持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的“三同時”制度逐步得到落實。全國已有25萬多個項目實施水土保持方案,其中國家大中型項目2000多個。生產建設單位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萬多km2,減少水土流失量17億噸。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實施了水土保持方案。

        3、 經過數十年的實踐探索,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積累了成功經驗

        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國水土保持工作積累了豐富的防治經驗,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水土流失防治之路。最主要的有兩條:一是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形成綜合防護體系。在重點治理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優化配置,山水田林路村綜合治理。目前這條技術路線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歡迎,已成為我國生態建設的一條重要技術路線。二是堅持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統籌。在治理中妥善處理國家生態建設需求、區域社會發展需求與當地群眾增加經濟收入需求三者的關系,把治理水土流失與群眾脫貧致富緊密地結合起來,調動群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

        (二)當前水土流失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相當部分生產建設項目沒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造成大量人為新增水土流失

        目前,仍有相當一部分生產建設單位和個人,為了降低工程建設成本,在建設過程中逃避水土保持法律責任,沒有采取相應的水土保持措施,隨意棄土棄渣、破壞地貌、植被。公路鐵路、城鎮建設、露天煤礦、水利水電等工程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都很嚴重。也有相當一部分建設項目雖然編報了水土保持方案,但施工過程中并沒有認真落實。大量的群眾采石、挖砂、取土等生產建設活動,也造成大面積的水土流失。“十五”期間,我國各類生產建設項目擾動土地面積達5.53萬km2,棄土棄渣量達到了92.10億噸。

        同時,部分山丘區林果業開發無序,沒有采取相應的保護性措施,也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特別是我國南方地區近年來經濟林和速生豐產林發展很快,荒山、荒坡開發強度很大,不少新開墾的山地遠遠超過了嚴禁開墾的25度。 “十五”期間我國林果業開發項目擾動地表面積2.05 萬km2,居各類生產建設項目之首。

        2、坡耕地和侵蝕溝大量存在,成為水土流失主要來源地

        全國現有18.26億畝耕地中,坡耕地為3.6億畝,占20%。目前我國直接用于坡耕地改造的投入非常有限,坡改梯進展緩慢。坡耕地面積占全國水蝕面積的15%,每年產生的土壤流失量約為15億噸,占全國水土流失總量的33%。長江上游三峽庫區坡耕地面積占到耕地面積的57.7%,怒江流域占到68.4%。黃土高原地區坡耕地每生產1公斤糧食,流失的土壤一般達到40~60公斤。同時,坡耕地產量低而不穩,成為許多地區經濟落后的主要原因。在水土流失作用下,土地越種越瘦,陷入“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

        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山丘區侵蝕溝水土流失十分嚴重。侵蝕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形成溝道,而溝道發育又使坡面穩定性降低,坡度加大,侵蝕加劇。研究表明,當15度以上的坡耕地普遍發育淺溝時,其侵蝕量比原來增加2~3倍。溝道侵蝕水土流失量約占全國水土流失總量的40%,個別地區甚至達到50%以上。在各類侵蝕溝中,以黃土高原的溝壑、黑土區的大溝、西南地區泥石流溝和南方的崩崗四大類侵蝕溝水土流失最為嚴重。黃土高原區長度超過1公里的侵蝕溝有30萬條,黑土區長度超過1公里的侵蝕溝8萬條,南方紅壤區崩崗有22.2萬處,長江上游及西南諸河區有泥石流溝1萬余條。對溝道侵蝕的治理相對滯后, 2003年國家在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開展了水土保持淤地壩工程建設,但工程總體規模小,覆蓋面有限。

        3、 部分地區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配置不當

        由于人與自然關系認識上的局限,長期以來,我國在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建設上走了一些彎路。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有的地方在植被建設時忽視了地帶性規律,結果事倍功半。有些地方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無灌溉條件下種植喬木,成活率、保存率都很低,有的甚至造成新的人為破壞;還有些地方在人工種草時草種選擇不當,耗水過度,結果幾年后土地就嚴重沙化;南方一些地區的人工林,由于樹種單一,加之撫育管理不合理,林下的水土流失也很嚴重。

        二是一些地方在措施配置時忽視了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治理成果難以鞏固。在生態建設中,就生態論生態,不注重解決老百姓的吃飯、燒柴等基本生產生活問題,特別是一些生態工程忽視基本農田建設,出現了反彈。還有一些地方,雖然注意了與當地經濟的結合,但規模小、品種雜,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和產業化經營,經濟效益不理想,水土保持的成果也難以鞏固。

        三是一些地方在生態建設中忽視利用生態自然修復能力。生態建設工程主要是依靠人工治理,既加大了成本,又影響了生態恢復的效果和進度。實際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生態自然修復是一條多快好省的途徑。它不僅能快速促進植被恢復,而且能形成真正適應當地立地條件的、穩定的生態群落。

        4、 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水土保持投入嚴重不足,治理速度緩慢

        我國的水土保持投入始終處于較低水平。 “十一五”期間,國家水土保持投入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但其占國家GDP的比例仍微乎其微,最高的2009年投入為29.94億元,還不到當年GDP的萬分之一。

        在總投入十分有限的情況下,盡管各級水土保持部門始終把投入的重點放在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但仍然難以滿足這些地區防治水土流失的迫切需要。在646個水土流失嚴重縣中,開展重點治理的不過200多個。水土保持工程長期屬于補助性質,中央投入標準很低,群眾投工投勞折算成投資占到工程總投入的80%以上。“兩工”取消后,基層政府和業務部門動員群眾投工、投勞非常困難,許多地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處于停滯狀態。全國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近200萬km2,按照目前每年治理水土流失4~5萬km2的速度推算,初步治理全國現有水土流失面積還需40~50年時間。

        三、 對策措施及建議

        今后一段時期我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總的思路應該是:努力不欠新賬,加快清還老債。一方面要嚴格控制各類生產建設活動造成新的人為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對歷史上已經形成嚴重水土流失的地區要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治理進程。

        (一) 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堅決遏制新增人為水土流失

        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各類生產建設活動將會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為此,應當加強預防保護工作。一是加強重點預防保護區水土資源保護。對重要的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和山地災害易發區,需要嚴格控制進行任何形式的開發建設活動,有特殊情況必須建設的,應充分進行水土保持方案論證,切實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發生和發展。二是依法強化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對擾動地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項目,都應當實施水土保持方案管理。監督管理部門也要加強跟蹤檢查,做好驗收把關,保證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能夠落到實處。同時,需要在法律中嚴格有關的管理制度,明確處罰措施,使水土保持違法案件能夠得到查處,全面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三是加強水土流失防治的社會監督。采取政府組織、輿論導向、教育介入的形式,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并充分發揮各級人大的作用,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同時不斷強化群眾監督,喚起全社會水土保持意識,大力營造防治水土流失人人有責、自覺維護、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的氛圍。四是需要盡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堅持“誰占用破壞,誰恢復補償”的原則,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補償制度。同時,對于水土流失區的水電、采礦等工業企業,要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恢復治理責任機制,從水電、礦山等資源的開發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企業所在地的水土流失治理。

        (二)大力推動小流域綜合治理,突出抓好坡耕地和侵蝕溝綜合整治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被實踐反復證明為非常成功、有效的一條技術路線,應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在當前我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情況下,生態建設應盡快改變偏重單項措施的做法,加大綜合治理力度。特別是應把坡耕地和侵蝕溝綜合整治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優先解決群眾生計問題,實現綜合效益,以彌補以往建設的不足。

        實施坡耕地和侵蝕溝綜合整治一舉多得,一是可以從源頭上控制水土流失,對下游起到緩洪減沙的作用;二是能夠改善當地的基本生產條件,解決山丘區群眾基本口糧等生計問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坡耕地改造為梯田后糧食單產一般可以翻一番,黃土高原壩地的單產一般為坡地的4倍;三是可以增強山丘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發展當地特色經濟奠定基礎;四是可以有效保護耕地資源,減輕對土地的蠶食,為守住國家18億畝耕地的紅線做出貢獻,保障糧食安全。坡耕地和侵蝕溝整治是目前我國建設基本農田最具潛力的一個途徑。

        (三) 加大封禁保護力度,充分發揮生態自然修復能力

        發揮生態自然修復能力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一項有效措施。在人口密度小、降雨條件適宜、水土流失比較輕微地區,可以采取封育保護、封山禁牧、輪封輪牧等措施,推廣沼氣池、以電代柴、以煤代柴、以氣代柴等人工輔助措施,促進大范圍生態恢復和改善。在人口密度相對較大、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可以把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小范圍高標準的人工治理,增加旱澇保收基本農田、人工草場,解決農牧民的吃飯、花錢問題,為大面積封育保護創造條件。

        (四) 堅持因地制宜,分區確定防治目標和關鍵措施

        根據各地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分類指導,分別確定當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目標和關鍵措施。黃土高原區,應以減少進入黃河的泥沙為重點,將多沙粗沙區治理作為重中之重。措施配置應以坡面梯田和溝道淤地壩為主,加強基本農田建設,荒山荒坡和退耕的陡坡地開展生態自然修復,或營造以適生灌木為主的水土保持林。長江上游及西南諸河區,重點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產力。在溪河沿岸及山腳建設基本農田,在山腰建設茶葉、柑桔等經果林帶,在山頂營造水源涵養林,形成綜合防治體系。東北黑土區,應有效控制黑土流失或退化的趨勢,使黑土層厚度不再變薄,生產力不再下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治理措施應以改變耕作方式、控制溝道侵蝕為重點。西南巖溶區,重點是搶救土地資源,維護群眾基本的生存條件。應緊緊抓住基本農田建設這個關鍵,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水土資源,提高環境承載力。西北草原區,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合理和有效利用水資源,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對已經退化的草地實施輪封輪牧,有條件的建設人工草場,科學合理地確定單位面積的載畜量。對主要風沙源區實施重點治理。

        (五) 加強領導,強化地方政府水土流失防治目標責任

        水土流失是一個綜合的自然與社會經濟問題,水土保持也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應在政府層面確立水土流失防治目標,落實防治責任,研究防治的重大問題和相應的政策措施。在政府統一協調下,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綜合防治當地的水土流失。

        結束語

        總體來看,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局部地區治理效果明顯,水土流失強度有所降低。同時,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防治經驗,技術路線成熟。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加之長期以來對水土資源的過度利用,當前我國水土流失仍然十分嚴重。我們認為,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區仍將面臨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在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開發建設強度加大,新的水土流失不斷產生,未來防治形勢嚴峻。水土保持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為主要目的,綜合了工程、植物和農業技術三大措施,統籌了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效益,是山丘區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是我國生態建設的主要內容。水土保持不僅關系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也關系到子孫后代的生存發展,必須把水土保持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堅持不懈地抓下去。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水土保持法進行修訂完善,必將有力地促進我國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以上所講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主講人為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三级中文字幕|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97午夜理论电影影院| 亚洲日韩久热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日韩专区精品| 熟女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色猫咪av在线网址| 日日摸夜夜添狠狠添欧美|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影视频上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按摩|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无码AV动漫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日本亲近相奷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观看| 国产明星精品无码AV换脸| 久章草在线毛片视频播放| 欧美熟妇乱子伦XX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亚洲二区| 少妇办公室好紧好爽再浪一点|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码|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 超碰人人超碰人人| 男女无遮挡XX00动态图120秒| 色狠狠色婷婷丁香五月|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蜜芽|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