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考古學家對殷墟武官村大墓進行考古發掘,一件看似并不起眼的石頭引起了考古專家們的注意。這塊石頭呈片狀,長84厘米,寬42厘米,厚僅為2.5厘米。薄薄的石片表面雕刻有一只老虎,這只老虎怒目圓睜,虎尾上揚,虎口擴張,尖尖的獠牙清晰可辨,老虎的身軀呈匍匐狀,做出猛虎撲食的架勢。經專家辨認,這塊薄薄的石片正是殷商時期所使用的重要樂器石磬。磬是一種由石頭制成的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古代先民在生產勞動中所創造出來的樂器。這只石磬表面雕刻的虎型紋造型優美,刀法純熟,線條流暢,專家稱之為虎紋石磬。 按照使用場所和演奏方式的不同,磬可以分為特磬和編磬兩種。虎紋石磬為特磬,是單個大磬,也是古代人們祭祀天地和祖先時演奏的樂器。在商代,祭天是非常重要的社會活動,在盛大的祭祀典禮中,樂舞宏大莊重,而給樂舞助陣的樂器在形式和功能上也要有相應的莊重感。正如這件虎紋石磬,表面以細雙線刻畫伏虎圖案,瞪目張牙的虎形與長度近一米的器形渾然融為一體,讓人們對古代先人敲擊石磬、眾人舞蹈祭祀的宏大場景浮想聯翩。 中國古人對制作石磬的石料精挑細選,最終發現了最適合制作磬的石材--靈璧石。安徽省宿州市自古盛產靈璧石,因其本身密度的不同,所以靈璧石可以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虎紋石磬磨制細膩,紋飾清晰,音色純美,正是殷商時期的先民用靈璧石所創造出來的石磬杰作。 商代石磬在考古發掘中屢有發現,虎紋石磬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商磬中形體最大、藝術表現力最完美的一件,彰顯著古代藝術的神秘魅力,堪稱商代磬中之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