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溫病
彭××,男,三十二歲,昆明市人。1946年8月。 初診:初起頭痛發燒,身困,煩渴飲水,腹脹胸悶。服辛溫發表,汗出而熱不退,口燥咽干,煩渴更甚,便秘溺赤。又服西藥及灌腸無效,以涼膈散和大、小承氣湯,攻消腑實,便仍不通,熱勢更趨囂張,渴求冷飲,煩躁譫妄。家屬情急,延余往診。時病已兼旬,腹滿胸悶,息高氣促。六脈洪大而數,關上硬實,舌苔厚黃而干,中心黑燥,底絳尖赤。此屬陽明溫病,誤汗劫津,屢服消導攻下劑而腑實未通,是因平素肝腎兩虧,陰液內耗,燒熱纏綿,滓枯腸燥,當以育陰固氣,滋血潤燥,增水行舟之品以策萬全。處方: 白人參9克(另煎湯兌服) 海參二條(先煨) 京元參15克細生地30克 麥門冬15克 當歸18克 生大黃9克 元明粉9克生甘草3克 生姜汁每次兌2茶匙 二診:上方服后,翌晨,患者腹中忽作雷鳴,并轉矢氣,旋瀉下烏黑如漆之燥屎十余枚,胸腹脹滿頓減。呼吸平和,神識已蘇。身熱,有微汗,尚感頭昏神倦,不欲飲食。脈轉調勻和緩,舌苔薄黃有津。此下后營衛漸和,氣津漸回,改擬益胃湯加昧: 肥沙參15克大寸冬9克 大生地24克金石斛9克廣玉竹15克杭芍藥9克 茯苓神15克 生甘草3克 冰糖9克
三診:上方服三劑后,諸癥悉退,起臥自如,飲食漸佳。脈和緩,舌潤苔薄。仍守上方調理,五劑而瘥。 [姚按]本案患者系沭浴室工人,根據他的臨床癥癥狀及脈舌,已經具備了陽明腑實的下癥。但是,病已兼旬,屢用消導通下如涼膈散及大、小承氣湯及西藥灌腸等療法,均不見效。原因是一:患者平素肝腎兩虧,中氣不足。二:燒熱采旬,陰液消灼,雖用涼膈承氣,而芩、召苦寒損正,枳、樸耗氣劫津,所以下之不通,通而不暢。三:病已多日,體質素虧,正虛不能運藥。如此,病已危殆,若不急下存陰,即難救治。我宗溫病治法,以人參益氣,當歸滋血,海參、生地大劑育陰,硝、黃通下,兌以姜汁,使藥不滋膩,直達中下二焦,達到通下之目的,病遂全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