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氣湯類每每應用于溫病中后期,其主要應用于見有陽明腑實證,需要下者。然,每每溫病后期,病患常常已飽經輸液或中藥解表清熱等等藥物的使用,進而出現正氣明顯不足,主要表現為進食稀少二便不暢脈象虛數無力,苔少而膩或舌紅苔膩,甚者腹部脹滿而滴水不進,此證常常可見。病見有形之邪實和正氣虛損同時并重,攻之無力補之難進,甚是棘手。或說,有新加黃龍湯可以應對,但是溫病中使用當歸,補血,溫而走串,或多或少都會有投鼠忌器的感覺。 觀前賢使用方藥,有大承氣湯之峻下熱結;有小承氣湯之輕下熱結,;有調胃承氣湯之緩下熱結;有增液承氣湯之滋陰增液瀉熱通便;導赤承氣湯之瀉熱通便清心涼血;有宣白承氣湯之清熱定喘瀉熱通便;溫脾湯之之溫補脾陽瀉下冷積;有麻子仁丸之潤腸通便;還有黃龍湯之瀉熱通便兼補益氣血。臨床常用的成藥還有清瀉丸和通便靈等等。雖然皆可臨床擇而應用,但是對于患者已經運化無力而腹滿需要急下者尚未能夠滿足臨床需求。 新醫治一小孩,3歲,咳嗽腹滿發熱5天,初以柴胡積桔湯得退熱,3天后復又發熱,輸液加小柴胡湯加減未能夠獲效但觀其脈象浮弦之象已無,考慮外邪已經不明顯,遂考慮小承氣湯加木香佛手陳皮等等理氣藥物以瀉熱理氣,其中大黃已經用到15克厚樸用15克枳實12克木香用到18克(每次浸泡后煮沸微火再沸20分鐘,每次服用1/3量,每隔2--3小時服用一次以使藥力持續,然服用完首煎后僅僅得每次大便稀而少許,到了晚上腹滿更甚。患者家屬要求重新再配一劑以求力量大些。,考慮病已數天,氣力已經明顯不足,遂于原方中加黃芪36克廣升麻補氣升清以升促降,仍然每次僅僅服用1/3量,僅僅使用2次而得暢而瀉下,余下的也服用完了,得瀉下6次而腹滿消失,后患兒索求粥吃,服完首煎腹滿終于得解決,后家屬又害怕瀉下太過損傷正氣,我叫其將藥再煮沸30分鐘后分2次服用即止瀉而轉為治療其咳嗽(當然在腹滿消失后咳嗽也一下子大大減少了)。 還有一案是多年以前的,患急性闌尾炎,腹滿而疼痛難忍,我以大承氣湯急下,服完一副而腹滿更甚,欲瀉下而不能,而后病患轉求他醫,治療失敗,我至今仍然耿耿于懷,百思不得其解。 觀上之醫案,在需要急下時,病雖急而正氣虧虛尤其是原來就有氣虛的,常規使用承氣湯類每每未能夠達到理想效果,醫生必須要善于思考求變。對于在使用承氣瀉下時,患者的脈象為虛或虛數,或無力,或知道其平素氣虛的,每于承氣湯中加入黃芪36克或更多,廣升麻6--10克,以補氣升清以升促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用藥的捷徑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