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中山陵-------江蘇南京】
中山陵坐落于紫金山南麓 ,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陵墓建于1926年1月至1929年春。
墓建工程設計師呂彥直把主要建筑放在一條中軸線上。整個墓區平面形如大鐘,鐘的頂為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臺(現改為中山先生的立像)為大鐘的鐘紐,鐘錘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征,因此整個大鐘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
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依次為廣場、石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墓室。
中山路是原來的迎柩大道,是孫中山先生靈柩南下時走過的路,也是南京第一條柏油馬路。當人們沿著這條參天的林蔭大道來到廣場時,首先看到的是位于墓道南端的三門石牌坊,上刻中山先生手書“博愛”兩字。石坊前廣場南端孫中山的立像英姿勃勃,石坊后是長達375米、寬40米的墓道。再進為亭,一塊高約6米的碑石上刻著“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過碑亭即為陡峻的石階,石階共分八段392級,攀登如此多的石階極為艱難,但當大家走完這段長距離陡峻的石階以后,一定會悟出中有關的囑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義。
最高的平臺有華表兩座,后為祭堂。華表乃為柱狀標識物,標志祭堂即在此。祭堂的正中,為孫中山先生的漢白玉坐像,此像為國外雕塑名家保羅蘭德斯1930年在巴黎雕刻的。
中山陵的建筑風格中西合壁,鐘山的雄偉形勢與各個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通過大片綠地和寬廣的通天臺階,連成一個大的整體,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既有深刻的含意,又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更有宏偉的氣勢,設計非常成功,所以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