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
中醫將哮喘稱為哮證,多在秋冬季發作,是典型的冬病,俗稱“寒癆病”。其病根是肺、脾、腎三臟受損虛弱,功能失調。這類患者往往體質虛寒,在冬天極易受寒邪侵擾,導致哮喘反復發作。
哮喘屬頑固性慢性疾病,要想真正治好,就應趁夏季人體氣血經絡舒暢,皮膚腠理宣泄時,趁“熱”施治,最大限度的驅風祛寒,調整陰陽平衡,令人體備足陽氣,為冬季祛寒防喘打好根基。
◎哮喘
◎哮喘的起因
◎如何治哮喘
呼吸系統疾病
冬病夏治效果最為理想的是呼吸系統疾病緩解期,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適用于陽虛為主或雖寒熱錯雜但以寒為主的患者;怕冷、怕風、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復感冒的虛寒體質者,也是適宜人群。
此外,對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也有良好療效。過敏性鼻炎患者多為虛寒體質,以多清涕、鼻癢、噴嚏等寒癥為特點,遇冷發病,尤其是氣候突變時更加明顯。三伏天在相關穴位采用冬病夏治的敷貼治療,可起到“四兩撥干斤”的作用,能從根本上改善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等疾病的癥狀。
◎呼吸系統疾病
◎呼吸系統常見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如何檢測
◎治療及相關病例
手足癬
手足癬是由霉菌引起的一種皮膚病,常發生于手足的掌、趾面以足趾部,每當夏季加重,冬季減輕,患者自覺奇癢難忍,常用手搔抓。手癬中醫稱“鵝掌風”,足癬中醫稱“濕腳氣”。
手足癬不僅在皮膚病中是最難治的,而且還具有傳染性。因此,根據手足癬夏季加重、冬季減輕的特點,對手足癬采取冬病夏治,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手足癬◎手足癬的治療◎類型及中醫藥方
凍瘡
凍瘡是一種冬季常見病,在青少年人群中較為多見,一般常發于耳、面部及四肢等,凍瘡患者常感覺凍瘡周圍皮膚發熱、瘙癢,凍瘡表面紅腫,抓撓過度會引起皮膚潰瘍。
隨著天氣漸熱,人體脈絡中的氣血旺盛,血脈循環暢通,凍瘡進入“蟄伏期”,較少發作。此時通過適當的內服或外用藥,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能促進凍瘡痊愈。
凍瘡的“冬病夏治”除了專業治療外,患者可利用一些“小竅門”自己治療,如:把食醋適量放在鍋中煮熱,趁溫擦凍瘡患處;用較厚的西瓜皮輕輕揉擦凍瘡患處;用新鮮松枝煎水,擦洗凍瘡處等,持續一周左右,一般能起到明顯效果。
◎凍瘡 ◎如何治療◎凍瘡膏
骨關節疾病
風濕關節疼痛非常適合做冬病夏治,關節疼痛往往多是由于感受了寒邪所致,選擇三伏天在相應的穴位敷貼,可以驅除體內的寒邪,鼓舞人體正氣,達到邪去正安的目的。由于風濕病多為頑疾痼疾,除在三伏天貼三次膏藥外,還還可用針灸(稱之為打伏針),療效也是有口皆碑的。
骨傷類疾病大多是由不正確的姿勢引起的:坐的姿勢不好引起腰椎病;老是低頭引起頸椎病;而手臂老是保持一個姿勢或太用力,會引起肩周炎。還有睡得不舒服,會加重這些骨傷類疾病。中醫認為,寒主痛,風寒、濕邪都會加重骨傷類疾病的病情,頸椎病病人冬天特別難熬。骨傷類的病屬于冬病,在夏天治療剛好,利用夏天人體毛孔疏松、血液流通順暢,使用驅寒的藥物逼出關節中的風寒、濕邪。
◎風濕關節病的治療
◎骨傷類疾病的治療
胃痛腹瀉
虛寒性胃痛和腹瀉病人容易在冬季因受寒而發作。從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看,人在夏季其實脾胃很容易虛弱,如果貪食冷飲,常待在空調房,會損傷脾胃。因此,脾胃虛寒的人如果吃寒涼的東西,容易腹痛。平時易手腳冰冷的人,大量喝涼茶后易腹瀉。這類人群,即便在夏季,清晨或夜里溫度較低時,也應及時加衣避免受涼感冒,尤其不要把空調溫度開得太低。
脾胃虛寒類胃病,用針灸、穴位敷貼治療,可激發正氣,緩解疼痛,并減少來年冬季的發作。
◎胃痛腹瀉是怎么回事◎胃痛腹瀉該怎么辦◎如何養胃
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本是冬季的多發病癥,但一些女孩剛到初夏,就迫不及待地穿上流行的短裙、熱褲,無所顧忌的吃喝冷飲,一有空就到泳池泡上幾個小時,這樣往往會樂極生悲,引發痛經。
對于這種特殊的“冬病”,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則事半功倍。
◎原發性痛經
◎怎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