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冷囊縮者,宜用吳茱萸湯。婦人陰寒,身體肥胖者,多濕痰下流,治宜燥濕導(dǎo)痰,用二陳湯加蒼術(shù)、白術(shù)、羌活、防風(fēng)等。婦人陰寒而陰中搔癢,帶下綿綿者,屬寒濕,用蛇床子散寒陰道中。 ②病因名。即外感之寒邪或陽虛所生之內(nèi)寒。因寒屬陰性。故名。 作者: 《金匱》云∶婦人陰寒,溫陰中,坐藥蛇床子散主之。 蛇床子末,以白粉少許,和合相得如棗大,綿裹納之,自溫。 《沈氏女科輯要》 清 沈又彭 公元1644-1911年 汗家 指平素多汗、易出汗的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汗家,重發(fā)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寒,與禹余糧丸?!焙篂榻蛞核辜揖煤贡睾膫帤?,如誤用汗法,則犯虛虛之過,使病證加重。 作者: 也。蔥白以通陽氣,姜、附子以散 陰寒,加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熱因寒用妙義深,陰盛格陽厥無脈。(陰寒內(nèi)甚,格陽于 外,故厥逆無脈,純與熱藥,則寒氣格拒,不得達(dá)入,故于熱劑中加尿汁,寒藥以為引用, 使得入陰而回陽也。) 《湯頭歌訣 其痛不常,當(dāng)以辛溫之劑和之。陰寒 在內(nèi)而痛者,則痛無休時,欲作利也,當(dāng)以熱劑溫之。有燥屎宿食為痛者,則煩而不大便,腹?jié)M而 痛也,則后用下。經(jīng)曰∶諸痛為實,痛隨利減。此皆為里證,而所治各不同矣,又當(dāng)隨證施治。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zhuǎn)氣不趣小 。濕黃加梔子大黃湯服,燥黃加梔子橘皮湯煎。如苗澇則濕黃,苗旱則燥黃。濕則瀉之,燥 則潤之意也。陰黃寒多,只有一證,須加附子,共劑成功。解傷寒大熱,仍除退瘴瘧。風(fēng)熱 悉逐,行滯止痛,寬膈化痰。久服輕身,益氣耐老。 《本草蒙筌》 明 @@@ 婦人陰寒,溫中坐藥,蛇子散主之。 【注】 陰寒,前陰寒也,治以溫中坐藥。蛇子,性溫?zé)崮軌殃?,故納之以助陽驅(qū)陰也。 【集注】 沈明宗曰:此治陰掣痛,少腹惡寒之方也。胞門陽虛受寒,現(xiàn)證不一,非惟少腹惡寒 之一證也。但寒從陰戶所受,不從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 ⑵虛勞的七種病證: ①陰寒、陰痿、里急、精連連、精少陰下濕、精清、小便苦數(shù)臨事不卒。見《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 ②陰汗、精寒、精清、精少、囊下濕癢、小便澀數(shù)、夜夢陰人等。見《古今醫(yī)鑒》。 ⑶七種勞傷的病因。一為 陰寒,用人參、黃、附子、干姜等藥服之,病日增。余按脈,徐疾不常,時有歇指。探其氣口,熱如爐??雌渖?,有 黃黑苔芒刺。余曰∶“此非直中陰經(jīng)真寒癥也?!逼渥逍譅幹灰?。余曰∶“焉有陰癥,而舌胎芒刺,口熱如爐者乎?況服 參姜附已有明征,若必欲以陰 肝寒氣上逆 吳茱萸(專入肝。兼入脾胃腎膀胱)。辛苦燥熱。微毒。專入厥陰(肝)氣分。散寒除 脹。東垣 云 。濁陰不降。厥氣上逆。甚而脹滿。非吳茱萸不可治也。多用損人元氣。故吞酸吐酸等癥俱 用。(繡按吞吐酸水。河間丹溪單指屬熱。景岳專指屬寒。 春夏劇,秋冬瘥,陰寒〔虛〕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按】“陰寒精自出”之“寒”字,應(yīng)是“虛”字,當(dāng)改之。 男子面色白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里虛也。 【按】“脈浮者,里虛也”句,當(dāng)是衍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fā)洛,脈 焉。按梔子豉湯證,亦 為虛煩不得眠,而彼為有傷寒余邪,此由于虛勞,故加虛勞字以別之。勞之為病,其脈浮大, 手足煩,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此云虛煩不得眠,脈必浮而微數(shù)。蓋陽上淫而不下則 煩,陰下虧而不上則不得眠,其責(zé)在腎。非酸棗仁收攝浮陽 其根名常山。稟天地陰寒之氣,味苦、辛、寒、有毒??嘈剐辽?,故善逐飲,陰寒 祛熱,故善破瘴。入口即吐,其性暴悍可知。古方治瘧多用,蓋以嶺南西粵鬼方山嵐 瘴氣所感,充于營衛(wèi)皮膚之間,欲去皮膚毛孔中瘴氣根本,非常山不可以。性能祛逐祛 痰 者酒毒。舌紫暗而干者,肝胃 絕。舌紫黑者陰寒。舌紫有紅點,舌紫帶干黃,舌紫短縮者,皆熱毒。舌淡紫帶青而滑 者,陰寒。舌紫帶灰黑苔而滑者,邪傷血分。舌干紫如煮熟豬肝者死。 舌苔黑潤,不發(fā)熱不渴者,陰寒,當(dāng)溫之。黑苔而燥者,熱病。黑苔而滑,發(fā) 陰陽除用來闡釋雜病總病機外,尚有其他許多重要作用,在《金匱要略》中陰陽描述可見一斑。 掌控發(fā)病 如濕邪傷于腰以下的肌肉、關(guān)節(jié)時,因濕為陰邪,又腰以下屬陰,故常從陰治;同樣寒邪中于體內(nèi),因寒為陰邪,體內(nèi)為陰,也常從陰治。霧邪傷于人體上部 ( 小柴胡湯)少陰六七日不大便。腹?jié)M脹痛。土不勝水。漉漉有聲。(小半夏茯苓湯加桂)腹?jié)M 身痛。(先以四逆湯溫里后以桂枝湯攻表) 小腹痛。小水自利。膀胱血結(jié)。其人如狂。(桃仁承氣湯)太陰身黃。小腹?jié)M。小便難。 (五苓散)陰寒。小腹?jié)M痛。(茱 用,犀角解心中之毒,羚羊 清肺肝之炎,地黃生者涼血而祛瘀,當(dāng)歸全者補榮而助肝,徹頭風(fēng)益三陰,川芎第一。 去虛火,引上經(jīng),柴胡入焉,木香理氣滯,附子走陰寒,消宿積,不使停留,蓬術(shù)檳榔 居最。止咳嗽善解痰涎,石膏貝母爭先。痘囊凹陷,穿山甲之功多 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飲傷肺,少氣咳嗽,鼻塞,五 曰憂愁思慮傷心,苦驚喜忘喜怒;六曰風(fēng)雨寒暑傷形,發(fā)膚枯夭;七曰恐懼不節(jié)傷志,恍惚 不樂。又有志勞、思勞、心勞、憂勞、瘦勞,亦名五勞。陰寒、陰痿、里急精寒精少、陰下 濕、精清、小便苦數(shù)、 及亡血。卒喘心悸 ,其脈浮者,里虛也。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時目瞑,此人喜衄, 小腹?jié)M,此為勞使之然。男子脈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也。失精家,小腹強急,陰虛頭寒, 目眶痛,(一云目眩)。發(fā)落,脈極虛芤遲,為消谷 陰護(hù)陽,其人即素有熱痰, 已(2)從陰邪而變寒,至此無形之陰寒雖散,而有形之 寒痰阻塞竅隧者。無由據(jù)轉(zhuǎn)為熱。蓋千姜、附子固可 勿施,牛黃、竹瀝(3)斷不可用。若因其素有熱痰,而 妄投寒劑。則陰復(fù)用事,陽即躁擾,必墮前功。此七 難也。 此言陰 陰 ①與陽相對的一類事物或性質(zhì)。代表靜止的、在下的、下降的、在外在表的、晦暗的、寒涼的、柔弱的、有形的、重濁的、衰退的、抑制的一面。參陰陽、陽條。 ②指陰精?!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罚骸?b>陰之所生,本在五味”。 ③指手足三陰經(jīng)。 ④指夜晚。 ⑤ 灸 陰寒及下陷脈絕者,宜灸之。 熨 寒郁作痛,灰包熨之。 補 氣虛中寒,脈沉遲弱,于補中益氣加桂,甚者加附子。 下 寒積怫郁作痛,桂枝大黃湯,逆而從之。 劫 寒氣結(jié)搏,附子類 劑量。 4 辨證施護(hù) 4.1 寒凝心脈 患者可突然胸痛如絞,感寒痛甚,胸悶氣短,而有肢冷,苔白,脈沉細(xì)。治則:祛寒活血,宣痹通陽。辨證施護(hù)依據(jù)“寒則熱之”原則宜溫?zé)嵴{(diào)護(hù),忌生冷,有時可予生 六節(jié) 轉(zhuǎn)胞 第七節(jié) 惡露不盡 第八節(jié) 產(chǎn)后痙病 第九節(jié) 經(jīng)水不利 第十節(jié) 閉經(jīng) 第十一節(jié) 陰寒 第十二節(jié) 陰瘡 第十三節(jié) 陰吹 第十四節(jié) 夢交 第十五節(jié) 久不受胎病名索引方劑索引 葵子(七錢半) 白芍藥(七錢半)甘草(三錢半)陳皮(一兩) 末之,每服二錢,大麥湯下。 陰寒 冷氣凝滯,小便淋痛,木香散。內(nèi)積寒冷,淋凝如膏糊者,生附湯。凝白如油,萆厘清飲。 木香散 治冷淋。 木香(五分)木通(五分)檳榔( 夾陰中寒 病名。因房勞傷腎,復(fù)感寒邪而致的陰癥傷寒?!秱?b>寒全生集·辨治傷寒傳經(jīng)證治脈要指法》:“又有脈沉足冷,面青,小腹絞痛無熱者,此皆夾陰中寒也?!奔春笫浪Q夾陰傷寒。詳見夾陰傷寒條。 作者: 陰寒凝結(jié) 病因病理學(xué)術(shù)語。指寒性凝滯,陰寒之邪侵入人體,損傷陽氣,寒邪留滯不去,外現(xiàn)寒證的病機。癥見惡寒喜暖,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溫,口淡不渴,小便清長,大便稀溏等。治宜溫陽散寒。外科陰疽或寒痹久治不愈等,亦屬陰寒凝結(jié)。 作者: 陰寒喉痹 病證名。見《喉科金鑰》卷上。指喉痹之因于陰寒者。治宜溫陽散寒。方用四逆湯加減。若因寒邪直中引起者,宜散寒除痹,方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作者: 夾陰傷寒 病名。內(nèi)有房勞傷腎,外感風(fēng)寒的病證?!秱?b>寒全生集》卷一:“苦脈沉足冷,面赤微熱,此皆夾陰傷寒也?!币蚍縿趥篌E感風(fēng)寒;或夏月行房后,恣意乘涼,觸犯風(fēng)露所致。證見身熱面赤,或不熱而面青,小腹絞痛,足冷踡臥,或吐或利,心下脹滿, 證晝眠凍醒,是自太陽傳少陰,又因恣食寒涼繼而晝寢夢遺,其寒涼又直中少陰,內(nèi)外寒涼夾攻,是以外寒戰(zhàn)而內(nèi)腹疼,太陽雖為表陽亦無響應(yīng)之力也。方中用麻黃以逐表寒,用附子以解里寒,用細(xì)辛以通融表里,使表里之寒盡化;又因其少陰新虛,加熟地黃、萸肉、山 少分量,將蠟熔化,即下二藥合勻,出鍋為丸,每丸四分備用。 此藥治男婦一切氣寒、食寒、陰寒,及婦人白帶,男子腎寒,白痢、瀉下等,一切下部寒涼之癥,并皆治之。如男 婦陰寒,病在危急,速服此藥,待至二十分鐘時,無不立刻回生,每服一丸,小兒半丸,開 麥冬小麥炙草參夏苓竹茹 〔痰多〕 溫膽湯 見一卷溫。 〔溺少〕 五苓散 見一卷溫。 〔少陰〕 辰砂五苓散 五苓散加辰砂。 〔煩嘔〕 橘皮湯 橘皮生姜 《類證治裁》 清 林佩琴 《金匱要略》云∶虛勞為病,脈浮大,手足煩,陰寒,精自出。又云∶脈弦而大名曰 革,男子則遺精,女子則失血。 兩尺脈洪數(shù),主失精便濁。心脈短小,因心虛所致,必夢遺。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明 徐春甫 公元1556年 用 肉桂 柴胡( 各壹錢) 熟地( 壹兩) 附子 白術(shù) 人參( 各叁錢) 水煎服。 二方治陰之中,即有以治陽,治陽之中,即藏于補陰。 [ 此兩方似六味八味地黃,而上方之白芥,桑葉,下方之柴胡,其妙用有過于地黃丸之丹,澤者,用者 【陰寒】吳茱萸(同椒。)丁香蛇床子(并塞。)硫黃(煎洗。) 【陰吹】亂發(fā)(婦人胃氣下泄,陰吹甚喧,宜豬膏煎亂發(fā)化服,病從小便出。) 【陰腫痛】白蘞白堊土(并主女陰腫痛。)肉蓯蓉牛膝(煮酒服。)蛇床子(洗。) 卷柏(洗。)枸杞根(洗。 腹脹滿,痛引陰中,月水至則腰脊痛,胞中瘕,子門有寒,引髕髀,水道主之(《 千金》云∶大小便不通,刺水道)。女子陰中寒,歸來主之。女子月水不利,或暴閉塞,腹 脹滿,癃,淫濼身熱,腹中絞痛,疝陰腫,及乳難,子搶心,若胞衣不出,眾氣盡亂,腹 滿 萬物生成之道,惟陰與陽,非陽無以生,生者神其化也;非陰無以成,成者立其形也。 人有陰陽,即為血氣,陽主氣,故氣全則神王;陰主血,故血盛則形強。人生所賴惟斯而已 。然人之初生,必從精始,精之與血,若乎非類。而丹家曰∶涕、唾、精、津、 傷寒陰證 病證名。指傷寒病的太陰、少陰、厥陰證。參見太陰、少陰、厥陰條。 作者: 氏之三昧論也。諸虛 者,言一切虛損不足,即五勞六極,更有七傷,俱該在內(nèi)。巢氏云∶七傷者,一曰 陰寒,二曰陰痿,三曰里急,四曰精連連,五曰精少、陰下濕,六曰精清,七曰小 便苦數(shù),臨事不卒。又云∶七傷者,一曰大飽傷脾。脾傷善噫、欲臥、面黃。( |
|
來自: 神醫(yī)圖書館318 > 《寒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