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易經,武學,中醫各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傳統的方法師傳,口授各門技藝,入門拜師立誓,本門技藝不傳非人,只傳德高圣賢學士,繼承本門學術以普渡眾生,仁慈濟民,不準貪財,不起惡念,貧富同待。《東方醫學自然門派》也不例外。學生自幼受祖父宋清瑞教培,初學中藥學,中醫基礎藏象陰陽五行學,又開講《黃帝內經》、易經、易理,用生克制化,澀收補調為基礎,隨病癥施治,針對疾病用藥,配伍方劑因人年老體弱、旺衰用藥定量。由于有中醫基礎加上自己愛好醫學,又在《山東中醫藥大學》系統學習中西醫結合專業。同年經朋友介紹又觀閱了北京光明中醫學院的內部資料《本草備要》,閱后受益非淺。當然科學知識無論是天文、地理、數學、醫學、養生學、包括農業知識都來不了半點的虛假,中醫學至今盛旺不衰,就是因為它對人類有卓越的貢獻,所以人們一直學習它,補充它,使之成為更完整的醫學,被華夏學子學習和應用。古時候精通醫學之士被稱為大醫、神醫。為什么這樣稱呼,華夏醫學的真諦在哪里?東方醫學自然門派的學生宋承峰為你揭開這個迷。 各位醫學士臣前輩都知道,中醫高層次的真諦還沒有普及,一般用的是演唱大戲方劑,也治不好病,也治不死人。如果這樣下去,中醫五千年光輝歷史將無法繼承,不能像太陽一樣去溫暖人間。這些醫學妙法真言,都保留在中醫各門派中,總有一天我不寫著,別人也會留言普及中醫知識,我看不如我早點留墨,在我中年時期,借此機會還能找到幾位賢兄來論醫談易,增加我的知識,多學點技藝,瀟灑一世人生。告訴你醫學的真諦,就是易經、易理、數理融貫相通。因為易經就是揭示宇宙空間大自然規律的圣書,人生在自然之中如果有病,要靠草木禽獸的陰陽性味來調理補充人體陰陽之不足,故離不開易經。易理介紹了天地人相呼應的哲理。很多人一見到易經中的太極圖、河洛圖、八卦圖,就認為是迷信,算命騙人的工具,這就說明大部分百姓,對古代文學易經的認識還不夠,應用更談不上,唐朝有位名醫孫思邈稱為藥王,傳說中說藥王不見病人,就知道病人患的什么病,病在什么位置,什么時候發作輕重,生死于何年、何月,生下來40歲以前的發育如何,周身有無傷殘,疤痕在什么位置,所以人們稱他“大醫、神醫、藥王”。實質上是高層次醫術。目前中國也有千余名,這門醫術來源于易經醫學貫通之術,不過教學資料沒講易理,用陰--陽—符號表示,來解釋大自然與天地人陰陽磁場相互吸引排斥的原理。對人體百骸臟腑,經絡血液的影響,不懂八卦河洛之理,怎么會理解戴九履一,冬夏二至的陰陽五行和六十花甲子呢?一年之中千變萬化的風云是受四季氣候的影響,而后又作用人體產生了各種病毒、病菌,進入血液,人體內的巨噬細胞進行吞噬清除。如果機體防御能力差,人體就會產生病變。如果達到高層次醫術,任天地風云變化,都在一掌之中,生克制化,陰陽消長,一物能生就有一物克制,“圣人云”有始必有終,正氣盈盛,邪不湊也。太極圖中陰中有陽氣化生,陽中有陰氣所養之道。怎樣應用化生所養之法,這就要從易經的太極圖、河圖、洛書、八卦圖、六十花甲子談起。先觀此圖:(略)以上這幾個圖,是古代天文學家和醫學家揭開了宇宙中的自然生化規律和人體生存運化的奧秘。太極圖是伏羲祖師指天畫地說明陰陽消長的道理,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冬夏二至的氣候變化,河圖一六壬癸水,二七丙丁火,三八甲乙木,四九庚辛金,五十寄中宮戊已土。先天中有后天卦象,后天中有先天卦理。左旋右轉變為洛書,二四為肩,坤與巽宮,東南、西南、六八為足,艮與乾宮,東北、西北,左三、震宮,正東之位,右七兌宮、正西之方,戴九離宮、南方為火,履一坎宮、北方之水。周朝時文王探演出洛書的奧秘,畫出了后天八卦用 一、心肌炎,時常發熱胸悶,心前區隱痛及竇性心動過速,食欲減退,惡心、頭痛最后形成心陽不振,竇性心動過緩,周身軟弱無力,驚悸不安。中醫一般用天王補心湯,柏子養心湯,補中益氣湯。西醫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有30%病人治療效果不理想,最后形成竇性心動過緩或竇性心律不齊。因為心肌炎發病一般有三種病因所致:一是流行性病毒細菌感染所致。二是重癥傷寒或肺炎、腎炎、腦膜炎感染所致。三是有乙型肝炎,自身免疫功能差,易于發生心肌炎。所以心肌炎的發病原因也較為復雜。一旦發生心肌炎直接影響心肝肺腎的功能,故而講一臟有病,四臟有傷。如何治療呢?現舉一方劑,我們共同探討方劑含義:黃連10g元胡12g廣木香6g生白芍12g當歸10g紅參15g麥冬18g女貞子15g杜仲15g熟地18g蒼術6g炒白術15g金銀花24g生甘草9g敗醬草12g共計15味中藥,對于高血脂癥病人用穿山甲15g水蛭9g大棗為引。此方方劑加減2—4味中藥因癥施治,我用了十三年,效果最滿意,可以講是專科拿10萬元沒賣的看家本領,今貢獻出來與同道交流醫術。這個方劑主要含義是:認為心肌炎發病一是流行性病毒細茵感染所致,用黃連、金銀花,敗醬草清熱解毒消炎抗菌。二是機體營衛不合,自身防御功能差,用紅參、女貞子、炒白術、生白芍、杜仲、熟地、甘草,增強生血、造血的功能,抵抗病毒細菌。三是調暢氣機增強代謝功能用元胡、廣木香、蒼術,此方配伍扶正祛邪,保證不能形成竇性心動過緩。又因為此方配伍的含義,發明創始人認為,心肌炎病在心肌,因為病毒細菌感染所致,也因內熱、心陰不足所致,故用紅參15g補心陽之氣,麥冬18g補心陰之氣,以滋陰養心化心陽之火氣,黃連善清上焦和心臟之火,金銀花有消炎抗菌的功能,歸經于心肺大腸,機體食用五谷皆有大腸吸收、一味金銀花入大腸經,根斷生病來源。敗醬草入肝與大腸經,人身血液皆有肝臟貯血藏血。一味敗醬草切斷肝臟內的病毒細菌,也就是講木生火,治心臟之病,必先治肝腎,斷火生來源,故用元胡疏肝行血理氣,女貞子、杜仲、熟地、白芍藥、當歸補血、生血、柔肝斂陰,使肝腎陰陽調和,不生心火。炒白術、蒼術,補脾氣、化濕又祛熟地之膩。一味木香補氣順氣,這又如何講呢?木香的本性是順氣調氣,如果和紅參、甘草、炒白術、杜仲、生芍藥、當歸、熟地配伍劑量用到6g時,故為補氣藥,如果木香用到9—15克順氣太過,就是破氣。所以這個方劑的內含把心肝腎肺脾大腸的功能都作以調理,火善上行,杜仲、熟地補腎,就是強水源滅其火,女貞子、生芍藥,養陰生血斷其火源。肺通百脈甘草,一味使肺氣呼吸增強氣體交換,在臨床上為高血脂病人加穿山甲,水蛭歸于臟腑,通達四肢,溶栓降脂。 從這個很平常的方劑中,我們可以看出,分析起來有滋有味,每味藥都有它的特殊作用,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幾個大方與此方相比方大而不亂,各歸臟腑,各有所用,小方精華藥物針對病癥特效。這是高層次名醫善把重癥、久病、類風濕、冠心病(心臟病)、糖尿病(消喝病)、高血壓(眩暈病)、用藏象陰陽五行生克制化、澀收補調大方劑緩治調理臟腑疾病,攻克頑癥。這是世界各國醫術不能與中華醫學傳統療法相比較的。如有醫學各門派士臣要探討《東方醫學自然門派的醫學真諦》請寫信到江蘇省沛縣龍固鎮龍西居委會宋承峰,共同研究學習傳統中醫。 二、心血管系統疾病《冠心病》是一門復雜多樣性疾病,病人服藥30—40付藥后,基本上見效不大,常服降脂溶栓藥物也不能根除心絞痛、心肌梗塞,包括常服擴張心血管的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真是讓病人不能理解。在92年春季至94年仲秋,經過大量臨床驗證,祖父宋清瑞傳流下來的方法與方劑專治真心痛、久心痛與現代醫學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古今結合應用,終于探討出了治療冠心病的法訣,針對性藥物配伍組合方劑,借此機會貢獻給華夏醫學士臣共同完成攻克冠心病的使命。 實驗證明,患冠心病的人有20%是因糖尿病所致,25%是因高血壓所致,25%是因高血脂所致,30%冠心病是其它原因所致。只要患有這幾種病癥,都存在血液營養不良的癥狀。所以服3—4個月的藥物,就是規范性治療,也不可能使疾病痊愈。因為血液營養不良的狀態在3—4個月中是在除舊生新的發育過程中,還沒達到正氣自立,邪濁祛除的生理過程。也就是講,機體生化和血液營養條件正常,冠心病才能真正的恢復。如果長期服用降脂、溶栓、擴張心血管的藥物,那是不可能把復雜多樣的冠心病治愈好的,因為久用此法,傷氣損血,使冠狀動脈形成痙攣性痛疼,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狀態。這種疑難病癥,唯一的治療方法,用扶正祛邪,標本兼施,藥物反佐法,大方劑緩治法,才是冠心病的克星。因為冠心病復雜多樣,臟腑生化功能紊亂非用扶正祛邪,標本兼施,藥物反佐法,大方劑緩治法,離開這個原則就沒有治愈好冠心病的機會。那么用這個法,藥物配伍組合針對冠心病,應該選用那幾種藥物效果明顯、治療時間短而又不反彈?華夏醫學診治各種病癥有一個原則性,“一診、二防、三治”,也就是先講明病理,首先確定冠心病是臟腑功能紊亂、陰陽失調還是血液的營養不良,血液中的營養不良原因:一是陰陽失調造成高血壓病;二是生化失調、內分泌失調形成高血糖,吸收的糖不能在肝臟轉化成機體所需求的營養物質。主要是胰腺分泌功能不全,胰島素不能制約糖的轉化利用,故而糖尿病易發生并發癥為冠心病。視網膜脫落,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或肝脾腫大。關于這幾種病癥能否治愈,以后在專文討論。暫提供一點信息:是陰陽不調所致。骨髓造血的功能雖然正常,但所造出來的血液成份不能相互利用,又不能相互制約,造成血液的營養不良,形成臟腑生化的紊亂。所以這種復雜多樣的病癥,必須增強生血造髓功能,因四季用藥,大約1—3年,丹明神旺病自愈,無論任何一個人,離開自然規律都不能達到身壯神靈的狀態。關于冠心病分型療法,在《中西醫結合診治冠心病》和《治療冠心病的經驗》中,已經說明了三個條件是治療冠心病的方法。其它綜合病癥本文不作討論,重點論述高血脂所致的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和用藥配伍組合用量的討論。由于冠心病發病原因的復雜,高血脂的發生,有一部分是高血壓、糖尿病所致,不能因為能治療高血脂,不能降壓、減糖。所以首先考慮治療原則,用中醫藏象陰陽五行生克制化,澀收補調,七方十劑,正治法、反治法,扶正祛邪,標本兼施,藥物反佐法的原則,根據病理病因針對治療。祖父宋清瑞在世時交待冠心病必須用乳香、沒藥、穿山甲、鹿茸、漢龜板、西洋參(美國產)、杜仲、熟地、紅參、柏子仁、生芍藥、當歸、元胡、廣木香、香附(沛縣產)、磁石,為什么用以上這些藥物,學生宋承峰向你筆墨著明,這幾種藥物配伍應用專治臟腑生化功能紊亂,冠心病就是冠狀動脈產生了病變,使大小循環產生了不正常的生理病變,致使心臟泵血功能、動脈供血功能、靜脈系統血液回流較慢,造成冠狀動脈粥樣性硬化狹窄,使心臟缺血缺氧。由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增高,超過了動脈壁正常的代謝水平和巨噬細胞的運載清除能力,使大量的脂質沉積在動脈內膜引起病變,由于長時間血管壁粘附,形成厚厚的斑塊,隨著時間延長,不能完全清除血管壁垢斑,垢斑越來越厚,使光滑的血管壁變的凹凸不平,造成血管腔炎癥性狹窄。要想解決冠狀動脈粥樣性硬化和狹窄和加強巨噬細胞的運載清除能力,必須用活血化瘀,擴張冠狀動脈,促使血液循環加強,那就要用乳香、沒藥、穿山甲,活血行血、祛瘀血,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強血液循環,降脂、溶栓、通臟腑,達四肢百骸,又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荷。但是久用此藥,耗氣損血,不可久用。在中醫學上叫祛邪之法,在人體元陽之氣盈虧不足的情況下,祛邪傷正,是因為臟腑生化功能紊亂,機體不具備正氣盛旺的條件,所以治病求本,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關鍵是邪正斗爭的勝負,決定疾病的進退,邪勝于正,病進。正勝于邪,病退。扶正祛邪,改變邪正雙方的力量對比,是改變疾病的進退法則。單純祛邪,冠狀動脈粥樣性硬化不能徹底改變,因為是血脂增高所致,血脂增高的原因是血液營養不良,血液營養不良的原因是臟腑生化吸收功能紊亂。所以先改變臟腑紊亂,同時調理食物營養,才符合冠狀動脈粥樣性硬化的治療,改變臟腑生化功能紊亂,調理食物營養,就是扶正,用藥用大方是中醫治療重癥久病的原則性。以上紅參、柏子仁、生芍藥、當歸、杜仲、熟地、西洋參(美國產)、元胡、木香、香附,生血造血,調理陰陽氣血,完全是用河洛之理,先天中有后天,后天中有先天之道法,運用了生克制化,澀收補調的自然規律,竇性心動過緩是腎陽不足,不能鼓舞心陽,才使竇性心動過緩。用紅參、柏子仁、杜仲、熟地、鹿茸能增強陽氣的生化,使竇性心動過緩逐漸改變。對于竇性心動過速,是陰虛和氣滯血瘀所致,方劑中的生芍藥、當歸、元胡、廣木香、沛香附,順氣行血,祛瘀血通經絡,緩解外周血管阻力,改變竇性心動過速。心肌梗塞、心絞痛用乳香、沒藥、穿山甲擴張冠狀動脈,增強血液循環,改變泵血功能、動脈供血功能,靜脈血液回流,又配伍扶正的藥物紅參、柏子仁、生白芍、當歸、杜仲、熟地、沛香附、廣木香、鹿茸、漢龜板扶正氣,促使血液的生化有來源,祛邪不傷正的道理,也是運用了河洛原理、太極之道,陰中有陽氣化生,陽中有陰氣所養。先天中有后天、后天中有先天,相互作用,相互轉生,這就是中醫用藥的真諦,所以生血求本用鹿茸、漢龜板生精造髓,其它的藥物雖有生血造髓的功能,那都是生理轉化,效果較慢。直接用鹿茸、漢龜板原本是禽獸的骨骸,本身具有生血造髓的功能,所以用此藥物,具有興奮大腦神經,促進精液生成及分泌,又能刺激造血系統,增強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再生功能,所以治療冠心病必須用扶正祛邪,標本兼施的方法,必須用以上的藥物,才能根治高血脂癥。根據高血脂的原理與正常人的生理相比較,血液中的營養能正常生化利用。患了高血脂癥,就形成了血液營養不良癥,用藥調理首先調理臟腑生化正常,調理生理運化,還必須有一個生理過程時間問題,在這個生理運化過程中,還會出現一些生理表現。例如服藥3—4個月時間,心臟血液增強時,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改變,心血管擴張時,心胸中感覺陣發性痛疼,脹悶一段時期,這是擴張冠狀動脈的正常生理表現,3—4個月少數病人由于病期較長,血脂、血粘稠度包括血糖,時常比服藥前還高,這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血管壁的粘附血脂、血栓、溶解分化,沒有完全代謝出體外,是血栓血脂的正常生理轉化反應,同時這個階段由于生血功能不能達到機體的需求,四肢乏力、懶動,這都是正常生理表現。經過一個相當長的生理階段,6—9個月再化驗血脂、血粘稠度、血糖,除病期較長,生化較慢的病只能達到基本正常。病期較短的病人完全達到生理化驗指標正常。綜上所述,有正規的用法、用藥、用量,少一項生理過程的時間性,也是不能治愈疾病。由于多數病人不懂病理知識,在治療中不知什么樣的是規范治療,結果耽誤自己病情,逐漸往病危的方向發展。勸病人多學一點醫學知識,保證你有一個生存的好環境,延年益壽。 三、胃下垂,子宮下垂。本來不是什么疑難病癥,1—2年久治不愈就成了疑難病癥,這是為什么呢?根據行醫經驗,問訊病人有二種情況:一是剛發生胃下垂、子宮下垂時病輕,病人不當回事,久病氣血不足,再用補中益氣湯服用50—60付中藥時,頭痛、頭暈、兩腿酸軟無力,心腎不交,心血不足,這時病人又成為思想病,痛苦不甚,生不如死。二是醫師用藥沒有原則性、靈活性,不能因病施治,如補中益氣湯、黃芪、人參、白術、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甘草,人所共知,用此方劑正確。但是劑量的規定指一般病人,而臨床病人復雜多樣,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就不能適應正常病癥劑量,因人用藥,因季節性用藥都不一樣,這是事實,離開這個自然規律病人服藥就不能立竿見影。正常用藥祖父宋清瑞用升麻用到3—6克,柴胡用到6—9克,升陽而不過,緩緩升起,多用升散陽氣故頭痛、頭暈,高血壓慎用或不用,防止腦血管破裂,發生腦溢血。對久病不已的病人應加杜仲、熟地、補骨脂,補先天之氣,生血造血,生精添髓,使其生化來源,雖有升散之氣,而不耗氣血。兩腿無力,白帶過多,陽痿早泄或尿頻,加鹿茸、漢龜板、五加皮納腎氣,似真元之氣恢復,大約120天至180天痊愈,這是生理現象,如服藥的時間達不到,仍然不是規范性治療。因為氣血有一個生化過程,這是不可違背的現實。 綜上所敘,中醫用藥真諦的原則,是一診二防三治,焦點是以藏象陰陽五行生克制化診斷疾病。主題是用流年季節生長的草木獸禽陰陽性味作藥物,用澀收補調的方法治療疾病。治療的方法還有反治法、正治法、調整陰陽法、扶正祛邪法、標本兼施法、藥物反佐法。所用的方劑有七方十劑。應用法則請閱《東方醫學自然門派》江蘇省沛縣龍固鎮龍西居委會宋承峰寫作的《中醫用藥真諦解說二》和《中醫用藥如用兵(一)》、《中醫用藥如用兵(二)》。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87.杏林中醫醫話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