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堆三一五課堂教學技術 五里堆中學 黃躍軍 評價一所學校教學成功的依據有三條:一是看實然指標,也就是能否真正讓學生獲取了足夠多的知識;二是能否由此生成了足夠強的學習能力;三是看這個孩子離開學校,脫離了教師的監督之后,他是否還熱愛學習。假如他依然對學習保持著好奇,至少說明這所學校沒有抹煞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它就是一所成功的學校。 一個好的學校就是有著高效的課堂。高效課堂的技術羅列如下: 1、立足三維:知識、能力、智慧; 2、突出三學:獨學、對學、群學; 3、強調三開:開放、開心、開竅; 4、激發三動:身動、心動、神動; 5、課堂三段:課前、課中、課后; 6、教學三備:備學生、備學情、備學法; 7、課堂三環:自學、展示、反饋; 8、學生三寶:雙色筆、活頁夾、糾錯本; 9、小組三評:自學的溫度、拓展的寬度、生成的高度; 10、自學三要:從問題出發、圍繞導學案自學、自主解決70%問題; 11、展示三性:近共性、互動性、價值性; 12、反饋三問:知識達標、能力生成、情感收獲; 13、課堂三查:查自學、查合作、查展示; 14、課堂特征: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 15、三大原理:分層、展示、合作。 課程注重下列關鍵因素: 一是要重復、充分利用好黑板。黑板是:超市里的貨架、展示的舞臺、生長的原野。高效課堂模式中的“展示”環節主要是通過黑板實現的,黑板要呈現從“暴露問題”到“解決問題”的課堂流程操作,沒有黑板就沒有“步驟”,也便沒有學習的“發生”,教室里要盡可能多的設置黑板,就像超市要盡可能多的設置貨架是一個道理。 二是加強小組建設: 高效課堂采用“組內結對”形式,遵循“同質結對、異質同組”原則。小組是“沒有圍墻的小班化”,每個組長相當于一個小老師,小組長要“代師傳藝”,以獨立單元形式組織本組的學習,學習流程交由組長把握,從獨學開始,然后是對學、再群學,組長要對本組的學習過程進行監控、測評和反饋;組內對子之間既是合作者,又是競爭者和監督者,對子之間要相互反饋和測評。 三是編制好導學案:導學案是課堂“施工”的圖紙,也是學習的路線圖。導學案三個字包涵著它的編制原則,導是功能,是導行;學是核心,是目的;案是設計,是圖紙。導學案有三個常見的誤區:1、不是習題集;2、不是“教中心”;3、不是“惟知識”。導學案承載著學習體驗,承載著能力成長,承載著生命情感,承載著素質教育的一切目標。學習本應是一個綜合、完整的過程,因而在導學案設計時,切忌硬性腰斬按照三維目標強行分成知識目標、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導學案必須具有以下幾種重要因素:1、學習目標,而不是教學目標;2、學習流程,而不是教學流程;3、學法指導,而不是教學方法;4、學習總結,而不是教學總結;5、學習反饋,而不是教師作業。 四是加強學校課堂督查:學校要成立“課堂驗評組”,指導思想:1、督促教師要按照高效課堂要求上課,使之規范化;2、了解教師上課情況,并及時做好反饋,使之專業化;3、每節課都有要評價,要求人人過關、堂堂達標,使之效益化。具體實施:1、小組成員每天查課兩次,上下午不定時各一次,并做好詳細記錄,對上課老師及時反饋問題;2、值班行政每天查課一次,并做好記錄,公示在學校課堂評價公告欄;3、每班設督查員一名,每天查課一次并記錄,公示在公告欄;4、督導小組每周召開研討會,結合行政和學生檢查結果,對一周課堂進行全面分析;5、每周就督查情況向學校領導小組書面匯報,反映問題并提出整改建議;6、對問題課堂和“問題教師”專業幫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