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川軍組成:
中國陸軍第16師:王瓚緒(1885-1957)。1949年參加起義,1957年企圖逃往香港被捕。1925年9月王瓚緒被任命為師長。 中國陸軍第20師:田頌堯(1888-1975)。1920年12月,田頌堯被任命為第20師師長。 中國陸軍第21師:劉存厚(1885-1960)。1918年1月,劉存厚被任命為第21師師長。 中國陸軍第30師:鄧錫侯(1889-1964)。原川軍第3師于1923年9月編成。 中國陸軍第31師:劉文輝(1895-1976)。原川軍第7師于1923年9月編成。 中國陸軍第32師:唐式遵(1885-1950)。在川西被擊斃。原川軍第2師于1923年9月編成。 中國陸軍第33師:潘文華(1886-1950)。1949年參加起義。原川軍第4師于1923年9月編成。 四川陸軍第1師:呂鹿鳴。 四川陸軍第2師:李雅材。 四川陸軍第3師:王陵基(1883-1967)。1949年12月被俘。 四川陸軍第4師:羅緯。 四川陸軍第5師:何光烈。 四川陸軍第7師:馮德齋。 四川陸軍第8師:楊啟文。 四川陸軍第9師:費東明。 四川陸軍第10師:鮮英。 四川陸軍第11師:羅澤洲(1888-1950)。1927年改為第23師,1928年被劉文輝擊敗。 1932年收編舊部成新23師。1934年被紅軍消滅。 四川陸軍第12師:冷熏南。 四川陸軍第13師:王銘章(1893-1938)。 四川陸軍第14師:朱家宗。 四川陸軍第15師:楊春芳。 四川陸軍第16師:藍文彬。 四川陸軍第17師:廖維源。 四川陸軍第18師:龔伯凱。 若干混成旅。
1926年10月開始國民政府收編川軍各部隊,給予5個軍的番號。 第20軍:楊森(1884-1977)。1922年8月被劉成勛擊敗退入宜昌。楊森部被編為第16師。 1923年2月回川。1925年8月被劉湘擊敗,流竄凍東。 第21軍:劉湘(1888-1938)。 第22軍:賴心輝(1884-1942)。 第23軍:劉成勛(1885-1945)。1924年敗退西康。1927年被劉文輝吞并。 第24軍:劉文輝。 1926年12月又編成2個軍。 第28軍:鄧錫侯。 第29軍:田頌堯。1934年9月被撤職。1949年12月參加起義。 同時,劉伯承率賴心輝22軍兩個旅發動瀘州起義,被武漢國民政府編為新15軍,但不久失敗。 但22軍實力大損,不為武漢政府承認,流竄到酉陽、秀山一帶。 1927年5月楊森20軍出川攻進攻武漢政府,7月大敗而歸。 1927年5月武漢國民政府任命28軍鄧錫侯部師長李家鈺為第22軍軍長。 1927年6月劉成勛23軍被劉文輝24軍吞并。 1928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公開任命楊森師長郭汝棟(1892-1952,1939年離職)為第20軍軍長, 但又不免去楊森之職,使兩個20軍并存。 1930年5月賴心輝22軍被改編為新11師與郭汝棟的20軍(給予26師的番號),出川參加中原大戰。從此不再回川。 新11師被陳誠強行收編,賴心輝成了光桿司令。與此同時,李家鈺22軍改編成新6師。 1933年5月劉存厚部川軍被給予第23軍的番號。10月被紅軍擊潰,余部編為新15師。1949年去臺灣。 1933年7月郭汝棟20軍番號改成第43軍。
1935年1月整編前各路川軍: 第20軍:軍長楊森,18個團 第21軍:軍長劉湘,125個團 第23軍:軍長劉存厚,6個團,已被紅軍擊潰。 第24軍:軍長劉文輝,27個團 第28軍:軍長鄧錫候,42個團 第29軍:軍長孫震,24個團 新6師:師長李家鈺19個團 新23師:師長羅澤洲,12個團,已經被紅軍擊潰。
1935年3月,整編后的川軍編制序列如下: 第20軍:軍長楊森,編為第133、134、135三個師,計6個旅14個團。 第21軍:軍長唐式遵,編為第146、147兩個師。 第23軍:軍長潘文華,編為第144、145、148三個師。 第44軍:軍長王纘緒,編為第149、150兩個師,以上統歸劉湘直轄。共計83個團。 第24軍:軍長劉文輝,編為136、137、138三個師,共16個團。 第45軍:軍長鄧錫候,編為125、126、127、128、131五個師,共24個團。1937年7月,131師撤消。1938年2月128師撤消。 第41軍,軍長孫震,編為122、123、124三個師,共19個團。 104師,李家鈺任師長,編為3個旅9個團,另一獨立團,共10個團。
1937年7月抗戰爆發。川軍出川抗戰。 1937.11給予71軍(163、164師)、72軍(161、162師)番號。1938年2月,改71軍為56軍作為川內守備部隊, 撤消72軍,所屬兩個師改屬東北軍67軍,參加武漢會戰。 另將23軍144師單獨劃出成立第50軍,軍長郭勛祺(1895-1959)。 第22集團軍:鄧錫候,轄41(122、124師)、45(125、127師)、47軍(即104師)。奔赴山西前線。 第22集團軍:劉湘,轄21(146、147師)、23(144、145、146師)、43軍(即郭汝棟26師)。奔赴上海前線。 第20軍:軍長楊森(133、134、135師),單獨參戰奔赴上海前線。
26師—49軍 34師—72軍
20軍:133、134師。楊森 21軍:145、146、新7師。劉湘 24軍:136、137師。劉文輝 25軍148師。劉湘 41軍:104、122、124師。孫震 44軍:150、162、新25師。劉湘 47軍:125、127師。鄧錫候 49軍26師。 56軍:163、164師。劉湘 72軍:34、新13、新15師。劉湘 95軍:126、新9師。鄧錫候 新17師:劉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