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加艾灸治療股骨頭壞死-------甘肅永登 副主任醫(yī)師 張 帆 李廣英 本病屬于中醫(yī)“骨蝕”“骨痹” 范疇?;颊咧饾u發(fā)生臗關節(jié)周圍和股骨大轉子疼痛,寒冷潮濕加重,活動不便,下蹲及分腿困難等。治療關鍵在于補腎壯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散寒止痛,改善股骨頭缺血狀態(tài)。 自擬中藥散劑 方藥組成:黃芪60g黨參30g當歸20g熟地20g山藥20 g山萸肉15g桑寄生15g補骨脂30g骨碎補30g牛夕25g杜仲20g雞血藤30g三七20g威靈仙15g丹參30g桂枝20g川芎15g赤芍30g全蝎20g蜈蚣20g馬錢子30g灸甘草30g龍血竭1g(沖服) 胡桃肉100g蜂蜜適量。制法:將前20味中藥研末,過80目篩,其粉與核桃仁共研,加蜂蜜適量,調成稠粥狀。每次2湯匙(約10g),早晚服用,黃酒送服。除服中藥外與艾灸局部經絡穴位相結合。 方解:黃芪、黨參補氣溫陽,益氣生血,氣行則血行,補氣以促血行,治血虛、血瘀和氣滯,以增強機體活動能力。熟地、山萸肉、山藥滋陰養(yǎng)血,補肝益腎。補骨脂、骨碎補桑寄生、川斷補腎壯陽,強壯筋骨,壯骨生髓,促進骨的再生,提高骨強度和彈性,兼祛風、寒、濕邪。桂枝溫陽散寒,溫通經脈,散寒活血,消瘀止痛。與補氣藥同用鼓舞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huán)。蜈蚣、全蝎有較強的息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之效,能搜刮剔除經脈中瘀血之效。雞血藤、川芎、三七、丹參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消腫止痛,調節(jié)血液流變特性,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抗炎鎮(zhèn)痛作用。與補氣藥黃芪、黨參同用,使氣血更通暢,推動血液流行速度,改善股骨頭微循環(huán),使骨細胞得到滋生,促進無菌性炎癥的消退和組織修復。馬錢子有毒,有通絡散結,消腫止痛作用。善治風濕頑痹、經脈拘急、跌打損傷及瘀滯腫痛等。龍血竭不但活血止痛,祛瘀生新,并兼補氣血之功,與其它中藥和艾灸聯(lián)用,內外兼治,攻補并施,迅速改善癥狀,對促使骨結構破壞的組織細胞修復有重要作的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云:馬錢子開通經絡,透達關節(jié)之功遠勝它藥。據(jù)報到,麝香、和元胡可增強馬錢子毒性,而赤芍清熱涼血化瘀止痛,和甘草降低和消除馬錢子毒性。牛夕主下焦血分,善活血通脈,引藥引熱下行。胡桃與補骨脂合用即青娥丸化裁可益血補髓,強筋壯骨。胡桃又富含油脂,90%為不飽和脂肪酸和亞麻仁酸,胡蘿卜素和VitB1,及微量元素錳、鋅、鉬等。豐富的營養(yǎng)素對的細胞生長和更新十分重要,常服可延緩衰老。。全方共奏補腎壯骨,活血化瘀,溫經通絡,祛風除濕,消腫止痛功效。 艾灸:取穴:居髎穴(側臥位,在髂前上棘與大轉子最高點連線中點)。環(huán)跳穴(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骨裂孔【尾骶骨】連線的外1/3 與內2/3交界處)脾關穴(屈股,髂前上棘直下,平會陰處)。秩邊穴(第四骶椎棘突旁開3寸)。阿是穴(股骨大轉子最高點向后3寸范圍內)。陽陵泉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用一端點燃的艾炷直接熏灸上述各穴位,至穴位皮膚紅暈、微痛能耐受為度。2次/日,一療程10天,休息2~3日后,每天喝二杯牛奶。繼服前述中藥膏劑,每日艾炷熏灸1次。半月后疼痛開始減輕,一月后扶床緩慢步行,緩慢扶欄桿上下樓梯。三月后停止艾灸,逐漸參加戶外活動,以練太極拳和太極劍為主,堅持鍛煉身體,加強骨骼、肌肉的力量,提高機體的反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半年后臗部疼痛消失,走路、跳舞、做家務活動及上下樓梯均不受影響,停服中藥,恢復正常。 討論: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是骨科頑癥,輕則致殘,重則使人終身癱瘓。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病因有:一是股骨頸骨折及外傷;二是骨質疏松;三是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等。,尤其股骨頚骨折后,骨結構(如骨細胞、骨髓、造血細胞等)遭到破壞死亡,股骨頭內血液循環(huán)受損,微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股骨頭局部骨滋養(yǎng)動脈供血功能減少,股骨頭血供減少,加之骨質疏松,骨細胞變異,囊狀改變而壞死。中醫(yī)認為,該病是由于氣血虛弱,骨失所養(yǎng),氣血阻滯,脈絡不通,血循環(huán)嚴重障礙,股骨頭失去營養(yǎng),再生和修復功能減退所致。 《本草綱目》云:“艾葉……灸之可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疴之人為康泰,其功大矣?!卑木哂袦赝ń浗j,散寒止痛,消腫散結,活血化瘀,消炎鎮(zhèn)痛,升陽舉陷,健胃厚腸,激發(fā)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艾灸的溫熱、光和藥物效應,使臗關節(jié)內小動、靜脈血管擴張,組織內主動充血,血流加速,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使白細胞、紅細胞數(shù)量增多,呑噬細胞功能增強;刺激未梢神經和痛覺感受器,通過神經和體液調節(jié),激發(fā)人體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免疫力和防御能力,艾灸確能起沉疴,神奇療效貴在堅持。 總之,中藥和艾灸治療股骨頭壞死,比單純西醫(yī)和中醫(yī)治療有較大的優(yōu)勢,藥物與艾灸結合,內外兼治,攻補并施,能改善癥狀,并促使壞死組織的修復。堅持康復鍛煉,能加強骨骼、肌肉的力量,也至關重要。 (2013年2月15日)。 典型病例:李某,女,60歲?;颊哂?990年12月,不慎滑倒,臗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行走。在蘭大二院骨科照X線片示:左股頸骨折有移位。在硬膜外麻醉下,閉合復位后做穿釘固定術,用三根帶有螺紋的骨圓針穿過骨折線維持穩(wěn)定。休息半月,術后在床上做臗關節(jié)屈伸動作,只輸三天抗生素和布洛芬等止痛藥及鈣片和魚肝油等,一周后起床。一月后上班,一年后取出鋼針。五年后因雪大路滑,再次滑倒致右股骨頸不全骨折,有嵌插現(xiàn)象存在。又在蘭大二院用三根螺紋鋼針做穿釘固定術,一年后拔出鋼針?;颊咧饾u發(fā)生臗關節(jié)周圍和股骨大轉子疼痛,寒冷潮濕加重,活動不便,下蹲及分腿困難等,左側較重。曾到北京、蘭州等省城醫(yī)院求治,均要求做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拒絕手術治療后,求中醫(yī)施治。除注意補充鈣片和魚肝油外,每天喝二杯牛奶。繼服前述中藥膏劑,每日艾炷熏灸1次。半月后疼痛開始減輕,一月后扶床緩慢步行,緩慢扶欄桿上下樓梯。三月后停止艾灸,逐漸參加戶外活動,以練太極拳和太極劍為主,堅持鍛煉身體,加強骨骼、肌肉的力量,提高機體的反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半年后臗部疼痛消失,走路、跳舞、做家務活動及上下樓梯均不受影響,停服中藥,恢復正常。 討論: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是骨科頑癥,輕則致殘,重則使人終身癱瘓。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病因有:一是股骨頸骨折及外傷;二是骨質疏松;三是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等。,尤其股骨頚骨折后,骨結構(如骨細胞、骨髓、造血細胞等)遭到破壞死亡,股骨頭內血液循環(huán)受損,微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股骨頭局部骨滋養(yǎng)動脈供血功能減少,股骨頭血供減少,加之骨質疏松,骨細胞變異,囊狀改變而壞死。中醫(yī)認為,該病是由于氣血虛弱,骨失所養(yǎng),氣血阻滯,脈絡不通,血循環(huán)嚴重障礙,股骨頭失去營養(yǎng),再生和修復功能減退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