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六世紀(jì)左右,世界上幾個古老的文明國家都呈現(xiàn)了燦爛的古代文化。一些杰出的學(xué)者和思想家,就是這種燦爛文化的代表。印度有釋迦牟尼,他創(chuàng)立了佛教,其實,釋迦牟尼只比孔子早逝4年。中國有孔子,他創(chuàng)立了儒學(xué)。中東有賽亞第二,他對猶太人創(chuàng)立基督教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就在這個時候,希臘也出現(xiàn)了蘇格拉底和泰勒斯等著名思想家。這些思想家同一時代的出現(xiàn),有的學(xué)者稱之為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黎明時期。 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的魯國。那時候,在中原黃河流域和太湖流域等地,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名義上是周天子的屬國,但實際上是一些自主的或者半自主的獨立國家。為了爭奪人口和土地,這些諸侯國不斷發(fā)生兼并戰(zhàn)爭。 ■■■■■■ 孔子的祖先原來是宋國的貴族,如果再往遠(yuǎn)里說,孔子是殷代貴族的后代。武王滅掉殷之后,把殷的后人封在宋。孔子臨死的時候也曾說自己是殷人。 雖然祖先是貴族,但到了孔子的前三、四代,他的祖先由于宋國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傾軋而逃到魯國。到了魯國,這宋國的貴族就沒落而無權(quán)無勢了。 孔子的父親叫孔紇,字叔梁,一般稱為叔梁紇,是魯國一個職位不高的武官,身體很棒,很有力氣。有一次,幾個諸侯聯(lián)合去攻打一個小國,魯國也參加了,叔梁紇也在軍隊里。當(dāng)他們攻進城去后,那個小國的守軍就要把吊門放下來,先入城的隊伍眼看就要被隔斷在城里了,正在這時,叔梁紇用雙手把吊門托住,先入城的軍隊才得以完全退出來。這是孔子出生前12年發(fā)生的事。 叔梁紇的第一任夫人姓施,生了9個女兒。妾生了一個兒子,但是個瘸子,叫孟皮。瘸子在當(dāng)時是不能主祭的。叔梁紇想生個健康的接班人,于是,就向魯國一戶比較殷實的大族——顏家求婚。據(jù)說顏家有3個女兒,但老大老二都不愿意嫁給一個60多歲的老頭子,只有三女兒顏征在同意了。因為二人年齡相差比較大,不合禮法,所以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說是“野合”。 《史記》說“孔子生而叔梁紇死”。有一種說法是孔子3歲時叔梁紇死的。 ■■■■■■ 我們說孔子成為圣人,這與大環(huán)境及小環(huán)境都有關(guān)系。 魯國是當(dāng)時的文化中心。在孔子十六七歲的時候,年僅30多歲的母親顏征在去世。孔子由于勤奮學(xué)習(xí),艱苦奮斗,年輕的時候在魯國就出名了。孔子19歲結(jié)婚,妻子是亓官氏。第二年,孔子生了個兒子。知道這個消息后,魯國國君魯昭公特意派人送來一條大鯉魚。為了紀(jì)念這件事,孔子給兒子起名叫鯉,字伯魚。 大概在二十六七歲時,孔子做過兩任小官,一任是委吏,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會計,孔子把賬目記得清清楚楚,沒有一點錯誤。一任是乘田,是管牛羊的官,孔子把牛羊飼養(yǎng)得都膘肥體壯。 孔子35歲的時候,魯國發(fā)生了一件大事。當(dāng)時在位的是魯昭公。魯昭公是庶出,他即位的時候已19歲,但還和孩子一樣,不像個國君。當(dāng)時把持魯國政權(quán)是三桓(3個貴族):季平子、叔孫氏、孟孫氏。魯昭公想討伐季平子,但不想其他幾家聯(lián)合起來對付他。魯昭公失敗后逃到了齊國,后來死在了齊國。 對于三桓,孔子本來就不滿意,現(xiàn)在魯昭公被三桓驅(qū)逐出魯國,他實在看不下去,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為了在齊國發(fā)展,他當(dāng)上了齊景公一位親信的家臣。孔子這次來到齊國,在藝術(shù)修養(yǎng)上收獲很大,他聽到舜的古樂“韶”。孔子認(rèn)為韶樂盡善盡美。他不僅聽了韶樂,而且認(rèn)真學(xué)習(xí)了。“三月不知肉味”,就是說這時候的事。 孔子在齊國大約住了3年,后來齊景公對他不冷不熱,最后終于向孔子坦白說:“我老了,精力不濟,不能任用你圖謀改革了。”孔子聽了,只好收拾行李,離開齊國。孔子回到魯國,由于他不是貴族,沒有政治基礎(chǔ),再說魯國政治局勢很亂,所以孔子只能繼續(xù)從事教育工作。這時孔子已經(jīng)快40歲了。 ■■■■■■ 孔子一生都在從事教育工作,但他并不安心于一輩子當(dāng)老師,他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他想實現(xiàn)這樣的社會,但這不是只教書就能做到的,必須從政。 孔子從政可不是見官就做,他要看情況。首先,孔子主張“君君、臣臣”,自己能做到“臣臣”,可是國君也得像個國君的樣子。第二,孔子主張為政必須實行德政。 孔子從齊國回來,季氏家的大總管陽貨就想請孔子到季氏家做官,幫著自己。這個陽貨在季氏家當(dāng)總管已經(jīng)幾十年了。孔子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季氏家招待知識分子,孔子認(rèn)為自己也是讀書人就去參加了。陽貨看見孔子就說:“我們是招待知識分子,可不是招待你。”于是,陽貨把孔子趕了出來。 過了20多年,魯國的政局是季氏專魯國之政,陽貨專季氏之政。專到什么程度?陽貨根本不把季氏放在眼里。有一次,陽貨把季氏季桓子的近臣抓起來,季桓子生氣了,陽貨也把季桓子抓起來,后來季桓子答應(yīng)陽貨一些條件,他才被放出來。 此時,孔子的道德學(xué)問不僅在魯國,在其他各國都很有名氣了,他再也不是20年前的小青年了。陽貨的野心很大,他知道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必須有能人幫助。這個時候,他就想到了孔子。從以后的事情來看,陽貨這個人是很有計謀的,不是個大老粗。他想讓孔子去見他,但又不愿意自己失禮,就事先讓人打探孔子什么時候不在家,趁著他不在家給孔子送一頭蒸小豬。按照當(dāng)時的禮法,大夫有賜于士,如果士不在家,沒有親自接收到禮品,士就要親自到大夫家去拜謝。孔子當(dāng)時也不愿意見陽貨,就探聽到陽貨不在家時去答謝。事情的發(fā)展真具戲劇性。就在回來的路上,孔子遇到了陽貨。 陽貨就說:“你過來我有話對你說。”孔子過去了。陽貨說:“你主張‘仁’,可是你有一身本領(lǐng),卻看著國家這樣亂套,這能叫做‘仁’嗎?愿意參政,卻屢屢錯過機會,這能叫做‘智’嗎?”孔子都說不可以。陽貨又說:“時光消逝了,歲月是不等人的。”陽貨的話很明顯,就是讓孔子到他那里去做官,而且越快越好。孔子只好說:“好吧,我將去做官了。”但孔子沒有說,到陽貨那里去做官。 孔子為什么不去陽貨手下做官?據(jù)司馬遷說,這時“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于正道,故孔子不仕”。再說,這次做官也是在陽貨手下,而不是在朝廷上。這件事大約發(fā)生在公元前504年,孔子47歲。3年后,公元前501年,陽貨失敗逃往晉國。 ■■■■■■ 就在第二年,孔子走上了仕途。魯定公任命孔子為中都宰,大概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首都的市長。孔子做了一年中都宰就有很大成績,各國都到魯國來向他學(xué)習(xí)。第二年,孔子由中都宰升為司空。司空是朝廷里管理建設(shè)工程的官。不久,又由司空轉(zhuǎn)為司寇,司寇是管理司法方面的首長。這個時候的孔子是真正參與政治了。 雖然孔子在魯國做了官,但他在一般老鄉(xiāng)、長輩面前,仍然很謙遜淳樸,像不善于說話似的。但當(dāng)他在朝廷上議事的時候,卻侃侃而談,同時又很慎重。和同僚說話,總是和悅近人。 在孔子做司寇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00年,齊國發(fā)現(xiàn)孔子在魯國握有實權(quán),齊國受到了威脅,齊景公就根據(jù)大臣的建議,派人到魯國來,說要和魯定公在夾谷開一次見面會。夾谷在今天的山東省萊蕪,在齊國的境內(nèi)。他們打算在這次外交會議上,使魯國屈服。 魯定公同意赴會,孔子作為司寇代理丞相也去了,并向魯定公建議說:“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這次會議要帶領(lǐng)指揮軍隊的左右司馬去。”魯定公同意了,就命令左右司馬各率兵車五百乘跟隨。 到了約定的時間,魯定公和齊景公都到了夾谷。齊景公的助理是孔子的老朋友。兩國國君在預(yù)先筑好的、有三級臺階的土臺子上會見。會見的時候,依照當(dāng)時的禮節(jié),彼此見過了面,也見過了酒。這時齊國拿出了事先寫好的盟約。盟約上寫著:齊國出征時,魯國必須派三百輛兵車跟隨。這是什么意思?就是魯國成了齊國的屬國。這時孔子上前建議,盟約也必須寫上:魯國出征時,齊國也必須派三百輛兵車跟隨。這就維護了魯國的尊嚴(yán)。 接著齊國主持人說:“請表演地方歌舞。”于是,齊國的歌詠隊一起上來,他們有的拿旗,有的拿盾牌,還有使槍弄棒的。意思是用這種歌舞先把魯定公嚇住,然后再談問題,這樣魯定公就會聽話了。 孔子看透齊國的陰謀,趕緊到臺上,揚起袖子喝到:“兩國國君正在莊嚴(yán)的會見,為什么表演野蠻的歌舞?請問齊國主持人應(yīng)該怎么辦?”齊景公被孔子嚴(yán)肅的質(zhì)問弄得很不好意思,就擺擺手,叫歌舞隊下去了。 過了一會兒,齊國的主持人又說:“請演奏宮廷音樂。”但上來的不是宮廷樂師,而是一群身材短小的雜技藝人,表演一些低級音樂。在這莊嚴(yán)的場合來這么一群人喧鬧,這簡直是對魯國國君的侮辱。孔子急忙上前大聲喝道:“倡優(yōu)侏儒戲弄諸侯的,依法應(yīng)該斬首,執(zhí)法官應(yīng)該執(zhí)行!”齊景公確實是想侮辱魯定公,讓魯定公屬于自己之下,結(jié)果被孔子揭破,只好拿這些身材短小的雜技藝人做犧牲,斬了這些人的手腳。 由于孔子的嚴(yán)正態(tài)度,事先準(zhǔn)備了武力,齊景公看到魯定公不是可以輕易劫持的,就匆匆結(jié)束了會議。 齊景公回去埋怨大臣們說:“魯國君臣是按照正理辦事,可是你們卻叫我采用野蠻的辦法,耍小手腕。現(xiàn)在把魯國國君得罪了,同時,齊國的國際聲譽也大受損傷。怎么辦?” 齊國的大臣們說:“大丈夫做錯了事,可以拿實際行動來表示改過;小人做錯了事,只會在口頭上做出許多掩飾。你若是后悔,就拿出實際行動來改過。”于是,齊景公把過去侵占的魯國的三座城歸還給魯國。 孔子在外交上勝利了。孔子這一年是52歲。 ■■■■■■ 魯國在夾谷之會的外交勝利,提高了國家的地位,也提高了孔子的聲望。 魯國當(dāng)時3個貴族(三桓)把持政權(quán),魯國想成為強國,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必須“強公家、弱私家”,削弱三桓勢力。 公元前498年夏天,孔子對魯定公說:“按理說,大臣不該私有軍隊,大夫不能有5里地大小的城郭。”魯定公當(dāng)然贊成孔子的主張。三桓之一的季氏也贊成。因為他自己的城郭被大夫公山不狃(音“紐”)占據(jù)著,陽貨已經(jīng)跑了,他可以拿這個借口來消滅公山不狃。孔子于是派子路到季氏家去當(dāng)總管,為的是有步驟的把三桓盤握的城郭拆除。 首先服從的是三桓之一的叔孫氏,由于他本身力量不夠,他把自己盤踞的城郭拆除了。季氏的費城被公山不狃占著,季氏愿意拆,但公山不狃不愿意,他就開始起兵反抗。他的軍隊一直打到魯國都城曲阜,魯定公都嚇跑了。孔子命令部隊去反攻,公山不狃被打敗了,逃到了齊國。 三桓已有兩家把城拆了,只剩下了孟氏。守城的將軍對孟孫氏說:“這里離齊國很近,如果把城拆了,齊兵很容易打進來。而且這座城是孟家的保障,毀了城就毀了孟家。這座城無論如何也不能拆。” 這樣三家至少有兩家的城已經(jīng)拆除了,在表面上是被削弱了。孔子在內(nèi)政上,又暫時取得了勝利。這一年,孔子54歲。 由于孔子的治理,魯國的社會就穩(wěn)定了。這時,賣豬羊的不漫天要價了,街道上井然有序,丟了的東西也沒有人撿。四方客人到魯國就像到了家一樣,不必麻煩官府。 ■■■■■■ 孔子這樣的政治成績,自然使鄰國,特別是齊國增加了恐懼。而這時,齊國著名的賢相晏嬰逝世了。 晏嬰是出色的政治家。他不阿諛奉承,又根據(jù)當(dāng)時的需要制定適當(dāng)?shù)恼撸€善于選拔人才。他曾把一個叫越石父的奴隸贖出來做官,又曾舉薦一個趕車的仆人為大夫。晏嬰不專斷,愿意聽各方面的意見。他說:“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是有好處的,這就像調(diào)味一樣,正因為味道不同,才可以互相調(diào)劑,調(diào)出好味道來。”后來,孔子主張的“和而不同”是受了晏嬰的影響。 晏嬰死后,齊國就缺了賢相。 這時,齊國的執(zhí)政者就很擔(dān)憂,提議道:“孔子掌握了政權(quán),一定要稱霸天下,魯國離我們很近,不如割些地方給魯國,先搞好關(guān)系。”這時,曾建議舉行夾谷會的一位大臣就說:“我們應(yīng)該先離間孔子和魯國君臣的關(guān)系,如果離間不成,再割地也不遲。”于是,決定送魯國國君80名美女和120匹好馬。 但凡有頭腦的人都會想,齊國本是個強國,為什么會無緣無故給自己送來這么多美女和好馬呢?齊國的意圖不是很清楚嗎?這是一個陷阱啊。可是,魯國的君臣就是愿意往陷阱里面掉。 齊國送來的美女、好馬留在了城外,魯定公就叫季桓子先去看看。季桓子化了裝偷偷看過之后,越看越覺得舍不得。后來,魯定公也去看了,不再過問政治。子路見他們?nèi)绱嘶奶疲蛯鬃诱f:“老師,我們可以走了。”孔子說:“再等一等,魯國就要祭天了,如果魯國國君把祭肉送過來,就說明他還看重我們,還可以留一留。”因為按照禮俗,祭天之后的肉是要分給大臣的。可是,魯定公只顧玩樂,祭天也祭完了,并沒有分給孔子祭肉,于是孔子就帶著弟子們離開了魯國。 通過這一系列的事情,孔子知道魯定公并沒有振興魯國的雄心壯志,季桓子也是一個只知享樂不圖進取的家伙,他們不過是利用自己,替他消除像公山不狃那樣的異己勢力罷了。事實上,季桓子也怕讓孔子這樣長期搞下去,會把自己的勢力削弱,所以冷淡孔子是當(dāng)然的。自己的理想在昏君佞臣的阻力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于是孔子辭了職,率領(lǐng)著弟子離開了魯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