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周天寒,學術上遵循“繼承不泥古,發揚不離宗”的原則,在臨床實踐中,在保持中醫特色基礎上,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衷中參西,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累起沉疴重病。創立川芎白芷散、化瘀通氣湯、蠲痹鎮痛湯、升胃丸等新方,用于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坐骨神經痛、腸黏連、胃下垂等病常能收到滿意療效。現介紹典型病例四則于下。 術后腸黏連 謝某,女,52歲,職員。1986年5月9日初診。因患“化膿性闌尾炎”手術后,右下反復腹脹痛1年余,入夜尤甚,每因情志不遂則疼痛加重,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經某醫院檢查,確診為“手術后腸黏連”,服中、西藥物治療半年多,未見明顯好轉。近兩月腹脹痛呈加重趨勢,更兼頭暈目眩、噯氣、食欲不振、大便秘結等癥。察其舌質紫暗,苔黃微膩,脈弦澀。證屬血瘀氣結、腑氣不通之候。治宜化瘀行氣、溫腸通腑。方用化瘀通氣湯(自擬方):桃仁、桂枝、枳實、蘇木各10克,赤芍15克,萊菔子、莪術各10克、大黃(酒炒)6克。1日1服,水煎服。守方酌情加減,前后共進12服后疼痛消失。后以柴芍六君子湯加味善后,調理半月而愈。 術后腸黏連是腹部手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具有病程長、反復發作、經久不愈的特點。臨床觀察大多以氣滯血瘀為主,表現為腸道腑氣不通、傳化失常為特征,故以氣滯血瘀、腑氣不通立論,在化瘀行氣的基礎上,佐以溫腸通腑而獲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