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喪是中國喪葬禮俗中必然的一項儀式,哭喪是兒女們對逝者的哀悼,也是他(她)們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對亡人示孝的一種表達。尤其是有女兒的人家大都是哭的次數(shù)最多,也最悲切。常言道“姑娘哭是真心實意,兒子哭響徹天地,女婿哭虛情假意,兒媳哭逢場作戲”。哭的聲音大小也是旁鄰看待其兒女們孝意的程度,如哪家的兒孫后代沒怎么哭,則會被眾人視為不孝。某些人為了求得孝名聲,所謂的“孝子賢孫”們甚至還會花一些錢請人為死者哭喪(道)。同時也是讓死者在黃泉路上一路走好,道陰間后好為其減少罪責(zé)。
另一種寓意是說人死后,其亡魂的所聞所見都是假的,兒孫們越是哭他(她)們,而他們卻認為兒孫們在咒他、罵他,那么他(她)們也就永遠都不想再回這個家了。兒女們在哭的時候,淚水不可掉于死者身上,以免增加亡魂在陰間的罪孽和后人的運氣低下。
還有一種說法:當閻羅王看到死者身上有淚痕,就會把他們拒之門外,而淪為大廟不收、小廟不留的“孤魂野鬼”了。
喪又稱哭道,民間傳說認為,人死后會被打入阿鼻(即十八層地獄)地獄,如果不哭開豐都大門的話,其亡魂就會在地府流浪受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