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續命湯 方劑來源 唐。《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與用法 麻黃9克 桂心9克 杏仁9克 甘草9克 芍藥 9克 生姜6克 防風12克 防己9克 川芎9克 黃芩9克附 子6克 人參9克 水煎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辛散溫通,扶正祛風。主治中風,不省人事,筋脈拘急,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語言蹇澀,以及風濕痹痛等。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腦梗塞,風痱,歷節病,半身汗出等病癥。例 如; (1)腦梗塞 本方治療。患者突然起病,跌倒后,尿失禁、昏迷,第 2天右半身麻痹,體溫38。C。第3周起用本方。結果,給藥第1天,蘇 醒,能對人點頭;第2天出現痛覺,體溫恢復正常;第3天,右下肢能活 動,第4天,已能對應答話,第5天,右上肢亦能活動,出現笑容(《北京 中醫)1989年第5期)。 (2)風痱 以本方去黃芩,加當歸、獨活、川斷、巴戟天治療。患者初起受風寒,頭身疼痛,兩足麻木,后漸雙下肢行走困難、乏力,以右側為甚,曾服補中益氣、升陽祛風、祛瘀通絡等藥無效。結果:服藥3劑后,病情明顯好轉,雙下肢有力,可隨意行走;續服1月余,可負重50余千克,后研末續服,緩調1個月。 4個月后隨訪無復發(《四川中醫》 1986年第2期)。 (3)半身汗出 本方加當歸、黃芪、葛根治療。患者10年前產后面癱,服中藥及針灸后痊愈,繼則右側半身肢體汗不出,近日左半側肢體發涼,以左頸肩部為甚。結果:服藥3劑,汗出均勻,左半側發涼好轉,上方去杏仁,加羌活、獨活,黃芪增至60克,又3劑,痊愈(<山東中醫雜志》1990年第工期)。 (4)歷節病 本方加減,治療陽虛之體、感受風寒而發者。如無郁熱,去黃芩;汗多,去麻黃,加黃芪等(《實用中醫內科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風邪直中經絡。真中風”之證。方中集麻黃湯與桂枝湯二方,旨在驅除外風,合以附子、人參等,旨在益氣助陽 散寒;祛邪不忘扶正,補氣又不礙邪,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突然中風、筋脈拘急、口眼喁斜、語言蹇澀,甚則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為其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筋脈拘急甚者,加葛根,芍藥增至60克;口眼喁斜者,加牽正散;半身不遂者加秦艽、羌活、獨活、白附子、細辛;有熱象者,去麻黃、附子,加石膏;寒甚者,加干姜、細辛。 凡腎虧肝旺的。類中風”忌用本方。 西州續命湯(《備急千金要方》),即本方去芍藥、生姜、防風、防己、附子、人參,加石膏、干姜、當歸組成,功能祛風解肌,清熱通絡,主治中風痱,身體不知自收,口不能言語,冒昧不識人,拘急背痛,不得轉側。小續命飲(《傷科秘要>),由當歸、通草、烏藥、炒麥芽、香附、炙鱉甲、山楂、蘇木、紅曲、紅花、甘草、丹皮組成;功能活血行瘀,通絡和傷,主治跌打挫傷,損筋傷骨,瘀滯疼痛。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 (1)《外臺秘要)引崔氏小續命湯,即本方去防己組成;功能、主治同本方。 (2)<古今錄驗}小續命湯,即本方去杏仁,加白術組成;功能、主治同本方。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70.·小續命湯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