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ukgsw"><input id="ukgsw"></input></tfoot>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18.桑菊飲藥方詳解研討

       學中醫書館 2022-07-11 發布于山東

      18.桑菊飲藥方詳解研討
                
      本資料由朱永庫老人,在研究學習中醫方劑學.《中醫藥方精選網》和多名老中醫經驗資料后所編輯,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時,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桑菊飲藥方的詳解和研討,供有緣人對癥選藥方
      組成;桑葉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連翹5克  薄荷2.5克  桔梗6克  生甘草2.5克 葦根6克 
      加減; 
      1..氣粗似喘,氣分熱盛,加石膏、知母。
      2.若舌降、暮熱,是邪氣入營,加犀角(水牛角代)、玄參。
      3.若熱入血分,舌質深降,躁擾或神昏譫語,恐耗血動血,宜去薄荷、葦根,加生地、丹皮、麥冬、玉竹。
      4.若肺熱甚,加黃芩。
      5.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
      6.若兼咽喉紅腫疼痛的,加玄參、板藍根。
      7.若咳嗽咯血者,加白茅根、茜草根、丹皮。
      8.若目赤腫痛,宜加剌蒺藜、蟬蛻、木賊、決明子。
      感冒、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結膜炎、 角膜炎等辨證屬風熱犯肺或肝經風熱者。1.咳嗽. 2.春溫 3.感冒 4.腺病毒肺炎 1.上呼吸道感染 2.流行性感冒 3。感染性疾病 4.肺炎 5.咽喉源性咳嗽 6.角膜炎
      風溫初起,表熱輕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溫病初起,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
      感冒、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結膜炎、 角膜炎等辨證屬風熱犯肺或肝經風熱者。1.咳嗽. 2.春溫 3.感冒 4.腺病毒肺炎 1.上呼吸道感染 2.流行性感冒 3。感染性疾病 4.肺炎 5.咽喉源性咳嗽 6.角膜炎
      風溫初起,表熱輕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溫病初起,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
        桑  菊  飲  (《溫病條辨》卷1)
          [組成]  桑葉二錢五分(7.5g)  菊花一錢(3g)  杏仁二錢(6g)  連翹一錢五分
      (5g)  薄荷八分(2.5g)  桔梗二錢(6g)  生甘草八分(2.5g)  葦根二錢(6g)
          [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功用]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  風溫初起,表熱輕證。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
          [病機分析]  肺位最高,且為嬌臟,不耐寒熱,溫熱病邪從口鼻而人,肺必先受,
      邪居肺絡,肺失清肅,故以咳嗽為主癥。受邪輕淺而身不甚熱。溫邪最易傷津,但因邪
      熱輕微,故口渴亦微。
          既言本方證以咳嗽為主,何以知其由風熱所致?因為兼見發熱和口渴二癥,雖然二
      癥輕微,但無惡寒,故知其為風熱咳嗽而非風寒之咳嗽。本方證肌表癥狀并不明顯,故
      知其病變中心在肺。正如吳氏所言:“咳,熱傷肺絡也;身不甚熱,病不重也;渴而微,
      熱不甚也。”綜上所述,本方證之病機當為溫病初起,肺失宣肅的表熱輕證。.
          [配伍意義]  風熱病邪在肺衛,主癥為咳嗽,治療當內清肺熱,宣肺止咳;衛氣
      通于肺,治療又當外散風熱,故立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為法。方中桑葉味甘苦性
      涼,疏散上焦風熱,且善走肺絡,能清宣肺熱而止咳嗽,  《重慶堂隨筆》卷下曰:
      “風溫暑熱服之,肺氣清肅,即能汗解”;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而
      肅肺,《本草經疏》卷6云其“去風之要藥”,《藥品化義》卷6謂其“清香氣散,
      主清肺火”,二藥輕清靈動,直走上焦,善疏肺中風熱以消除病因,故共為君藥。
      薄荷辛涼,“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于消風散熱”(《本草綱目》卷14),用之助
      君藥疏散上焦風熱,加強解表之力,為臣藥。杏仁肅降肺氣,桔梗開宣肺氣,二藥
      一宣一降,以復肺的宣降功能而止咳;連翹透邪解毒;蘆根清熱生津而止渴,共為
      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且與桔梗相合而利咽喉。諸藥相伍,使上焦風熱得以疏
      散,肺氣得以宣暢,則表證解.咳嗽止。
          本方從“辛涼微苦”立法,其配伍特點是:一以輕清宣散之品,疏散風熱以清頭
      目;一以苦平宣降之品,理氣肅肺以止咳嗽。
          [類方比較]  銀翹散與桑菊飲都是治療溫病初起的辛涼解表方劑,組成中都有連
      翹、桔梗、甘草、薄荷、蘆根五藥,但銀翹散有銀花配伍荊芥、豆豉、牛蒡子、竹葉,
      解表清熱之力強,.為“辛涼乎劑”,宜于溫病初起,邪郁衛表,熱毒襲肺之發熱,微惡
      寒,咽痛,口渴等證。桑菊飲有桑葉、菊花配伍杏仁,肅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熱作
      用,均較銀翹散為弱,故為“辛涼輕劑”,宜于溫病初起,風熱犯肺之咳嗽,發熱不甚,微渴等證。    .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本方為“辛涼輕劑”,是主治風熱咳嗽輕證的常用方劑,以咳嗽,發
      熱不甚,微渴,脈浮數為證治要點。
        2。加減法  若二三日后,氣粗似喘,是氣分熱勢漸盛,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氣分
      之熱;若舌絳、暮熱,是邪初人營之象,加犀角、玄參以清營涼血,仍用原方清宣肺
      衛,透熱轉氣;若熱人血分,.舌質深絳,躁擾或神昏譫語,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
      血,宜去薄荷、葦根,加生地、丹皮、麥冬、玉竹涼血和血養陰;若肺熱甚,可加黃芩
      清肺熱;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兼咽喉紅腫疼痛,加玄參、板藍根清熱利
      咽;若咳痰黃稠,咯吐不爽,加瓜蔞、黃芩、桑白皮、貝母以清熱化痰;咳嗽咯血者,
      可加白茅根、茜草根、丹皮以涼血止血。用治目赤腫痛,宜加刺蒺藜、蟬蛻、木賊、決
      明子以祛風清熱明目。    .  .    .’    .
        3.現代常用本方治療感冒、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結膜炎、
      角膜炎等辨證屬風熱犯肺或肝經風熱者。
          [使用注意]  本方為“辛涼輕劑”,若肺熱甚者,當予加味后運用,否則病重藥輕,
      藥不勝病;風寒咳嗽禁用。由于本方藥物均系輕清之品,故不宜久煎。
          [源流發展]  本方出自吳瑭的《溫病條辨》上焦篇。吳氏考慮到“風溫咳嗽,雖系
      小病,常見誤用辛溫重劑,消爍肺液,致久咳成勞者不一而足”。又鑒于當時“僉用杏
      蘇散通治四時咳嗽,不知杏蘇散辛溫,只宜風寒,不宜風溫,且有不分表里之弊”,于
      是結合“肺為清虛之臟,微苦則降,辛涼則平”(《溫病條辨》卷1)之特點,創立“辛
      涼微苦”之桑菊飲“以避辛溫也”。
          吳氏此方之制,實受葉桂治風溫醫案的啟發。葉氏《臨證指南醫案》卷5載有:“秦
      某,體質血虛,風溫上受,滋清不應,氣分燥也,議清其上。石膏、生甘草、薄荷、桑
      葉、杏仁、連翹”。葉氏醫案偏清氣分之熱,吳氏在葉案辛寒清降的基礎上,慮其“肺
      為清虛之臟”,將大寒之石膏易為清潤之菊花,再加桔梗、蘆根,乃創制了這首治療風熱犯于肺絡之劑。
        吳氏用本方既治“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又治秋燥之證,如《溫
      病條辨》卷1所載:“感燥而咳者,桑菊飲主之”。溫自上受,燥自上感,均為肺金受病,
      本方辛涼宣透,可疏風清熱,生津潤肺,故用之亦甚貼切。現代依據方中桑葉、菊花有
      清肝明目之功,而用本方加夏枯草、決明子、刺蒺藜等治療肝經風熱所致的目赤腫痛,
      是對本方應用的發展。
          近年有桑菊散、桑菊感冒片、桑菊感冒丸、桑菊感冒合劑、桑菊感冒沖劑、桑菊感
      冒糖漿等制劑,臨床可根據病情選用。
          [疑難闡釋]  關于本方以桑菊命名的意義  本方為辛涼解表之輕劑,吳氏為何強調
      桑葉、菊花的作用并以二藥命名?蓋本方雖屬辛涼解表法,但病變主要是風熱在肺絡,
      故其主要藥物應為搜逐肺中風熱的藥。二藥歸肺經,輕清涼散,功以清疏肺中風熱為見
      長,尤其是“桑葉芳香有細毛,橫紋最多”,而“走肺絡”,故用為君藥,此其一;其
      二,疏風清熱藥甚多,選此者,以其歸肝肺二經有關。肝主升,肺主降,肝之升發令肺
      失肅降不至太過,肺之清肅使肝之升發不至過亢,二臟升降相因,相制為用。今風熱犯
      肺,肺失清肅,可使肝失所制而亢奮化熱,肝經有熱,木火刑金,則可加重肺之病變,
      故治療當肝、肺同治。二藥歸肝、肺經,既能疏散肺中風熱,又能清解肝經熱邪,肝、
      肺兩清,相制復常,病證可愈,此乃清肝以寧肺之義;其三,溫熱之邪每易傷津,而
      “肺為清虛之臟”,故肺藥宜潤不宜燥,桑、菊均為甘潤之品,尤其是菊花,吳氏認為
      “能補金、水二臟”,李時珍亦強調:“菊花,昔人謂其能除風熱,益肝補陰。蓋不知其尤
      多能益金、水二臟也,補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則風熄,火降則熱除,用治
      諸風頭目,其旨深微”(《本草綱目》卷15),遣此二藥,清疏之中尚有扶正之意。
          [方論選錄]
          1.吳瑭:“此辛甘化風、辛涼微苦之方也。蓋肺為清虛之臟,微苦則降,辛涼則平,
      立此方所以避辛溫也。今世僉用杏蘇散通治四時咳嗽,不知杏蘇散辛溫,只宜風寒,不
      宜風溫,且有不分表里之弊。此方獨取桑葉、菊花者,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風,風氣通
      于肝,故桑葉善平肝風;春乃肝令而主風,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桑葉芳香有細
      毛,橫紋最多,故亦走肺絡而宣肺氣,菊花晚成,芳香味甘,能補金、水二臟,故用之
      以補其不足。風溫咳嗽,雖系小病,常見誤用辛溫重劑,消爍肺液,致久嗽成勞者,不
      一而足。圣人不忽于細,必謹于微,醫者于此等處,尤當加意也。”(《溫病條辨》卷1)
          2.李疇人:“此方比銀翹散更輕。桑葉、菊花泄風宣肺熱,杏仁泄肺降氣,連翹清
      熱潤燥,薄荷泄風利肺,甘、桔解毒利咽喉,能開肺泄肺,蘆根清肺胃之熱,合辛涼輕
      解之法,以泄化上焦肺胃之風溫。”(《醫方概要》)
          3.蔡陸仙:“桑菊飲亦辛涼解表之通用方也。雖較銀翹散之力輕微,然有桑葉、菊
      花之微辛輕散,又益以薄荷之辛以透上解表,涼以寬暢胸膈;得連翹以清心,桔、杏以
      宣肺,葦莖、甘草并成其清熱宣透、暢行肺氣之功能。則凡病之屬于風溫、風熱,癥之
      見有身微熱、咳嗽、汗不暢、口微渴者,投之亦有宣肺清熱、涼膈透表之功。不過不能
      冀其如時雨之降,得大汗而解也。此可與銀翹散斟酌用之。”(《中國醫藥匯海。方劑部》)
          [評議]  桑菊飲主治溫病初起,表熱輕證,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之功,李氏與蔡
      氏的方論于此均有所發揮。蔡氏認為解表之力較銀翹散輕微,  “不能冀其如時雨之降,
      得大汗而解”,臨床應據病證輕重,“與銀翹散斟酌用之”,允為確當。
          [驗案舉例]    ’’一
          1.咳嗽.《吳鞠通醫案》卷4:乙酉五月二十四日,劉,十七歲。三月間春溫嗆咳
      見血;現在六脈弦細。五更丑寅卯時單聲咳嗽甚,謂之木扣金鳴,風本生于木也。議辛
      甘化風,甘涼柔木。連翹三錢,細生地三錢,薄荷一錢,苦桔梗三錢,桑葉三錢,天冬
      一錢,茶菊花三錢,甘草二錢,麥冬三錢,鮮蘆根三錢。二十八El復診:咳嗽減,食
      加,脈猶洪數,左大于右。效不更方,再服四、五帖。六月初二,三診:木扣金鳴,與
      柔肝清肺已效,左脈洪數已減于前。方去氣分辛藥,加甘潤。
          按語:嗆咳見血,五更咳甚,脈弦細,是肝經風熱,木火刑金,兼肝陰不足之證,
      故以桑菊飲疏散風熱,清肝寧肺,加生地、麥冬、天冬以滋陰柔肝。藥證合拍,故能投劑輒效。
          2.春溫  《全國名醫驗案類編》卷6:陳濟川,年五十五,鎮江商人。幼年完婚太
      早,后傷酒色而患淋濁,服止澀藥過早,毒逼于內,致腿縫生魚口之癥數日,顯系內因
      陰虛,外因溫邪而發。證候:頭痛,惡寒,發熱,渾身骨疼,大便數日不行,小便溲
      赤,口不渴,腹部拒按,唇齒干燥,咳嗽不爽,脘悶不舒,脈浮滑數,兩關較大,苔淡
      黃。先進桑菊飲加減以清熱,繼投調胃承氣湯加味以下積。處方①:霜桑葉三錢,苦桔
      梗二錢,凈連翹三錢,杭白菊三錢,薄荷葉八分,光杏仁二錢,炒黃芩錢半,瓜蔞仁三
      錢,京赤芍錢半,大貝母三錢,枇杷葉二錢,生甘草五分。處方②:金銀花三錢,瓜蔞
      仁三錢,生甘草一錢,凈連翹三錢,生大黃二錢,黑山梔三錢,川石斛三錢,元明粉錢
      半,沖服,毛知母錢半,荸薺三枚。初劑熱解,二劑便行,三劑即能起立,可吃稀糜少
      許,后以滋養法調理二、三劑而健康。
          按語:魚口癥,即橫痃。患者沉溺酒色,感染疫毒而患魚口之證。過服止澀藥物,
      則熱蘊傷陰,又遇風溫入侵,故其證候既見頭痛,惡寒發熱,渾身骨疼,咳嗽不爽,脘
      悶不舒,脈浮滑數之風溫初起,邪郁肺衛,痰熱內蘊之證,又見大便數日不行,腹部拒
      按,小便溲赤,唇齒干燥等熱結陰傷之證。該病乃《內經》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
      溫”也。故首遣桑菊飲加枇杷葉、大貝母等疏風清熱,宣肺化痰,表證解則繼投調胃承
      氣湯加知母、石斛、銀花等清熱瀉下,養陰增液。此案之治,妙在先以桑菊飲解表,迨
      表解后,轉手即與調胃攻里,先表后里,治法井然,焉能不效7    .
        3.感冒  《蒲輔周醫療經驗》:某男,74歲,1960年3月28日初診。昨晚發熱,
      體溫37.9℃,小便黃,脈浮數,舌赤無苔。屬風熱感冒,治宜辛涼。處方:桑葉二錢,
      菊花二錢,牛蒡子二錢,連翹二錢,桔梗一錢半,蘆根五錢,僵蠶二錢,竹葉二錢,生
      甘草一錢,香豆豉三錢,薄荷(后下)八分,蔥白(后下)三寸。水煎2次,共取
      200ml,分早晚2次分服,連服2劑。3月30日復診:服藥后熱退,體溫36。4"C,咳嗽
      減輕,但痰粘滯不利。舌正無苔,脈緩和。感冒基本已愈,治宜調和肺胃,兼化痰濕,用蔞貝二陳湯加減。
        4.腺病毒肺炎  《蒲輔周醫療經驗》:某女,8個月,1961年4月10日會診。腺病
      毒肺炎,高熱7天,現體溫39.8"C,咳喘,周身發有皮疹,驚惕,口腔潰爛,唇干裂,
      腹脹滿,大便稀,日行五次,脈浮有力,舌紅少津無苔。屬風熱閉肺,治宜宣肺祛風,
      辛涼透表法。處方:桑葉一錢,菊花一錢,杏仁一錢,薄荷(后下)七分,桔梗七分,
      蘆根三錢,甘草八分,連翹一錢,僵蠶一錢半,蟬衣(全)七個,葛根一錢,黃芩七
      分,蔥白(后下)二寸。水煎2次,共取120m1分多次溫服。4月11 Et復診:熱勢稍
      減,體溫39℃,舌紅苔微黃少津,面紅,腹微滿,四肢不涼,余同前。原方去葛根,
      加淡豆豉三錢,再服1劑。4月12日三診:身熱已退,咳嗽痰減,皮疹漸退,思睡,
      不愛睜眼,大便稀好轉,次數亦減少,腹已不脹滿。脈浮數,舌紅苔薄白,舌唇仍潰
      爛。原方去蔥、豉,加炙枇杷葉一錢,前胡七分,煎服法同前,連服2劑而漸愈。
        按語:肺為嬌臟,清虛而處高位,選方多宜清輕,不宜重濁,這就是“治上焦如
      羽,非輕不舉”的道理。案3屬風熱感冒,因證偏衛表,故用桑菊飲合蔥豉湯辛涼透
      表,宣肺化痰,二劑而感冒基本已愈。案4雖已高熱7天,但脈浮,是風熱閉肺之征,
      治當辛涼透表,宜肺祛風,兼以清熱,用桑菊飲加僵蠶、蟬衣、葛根、黃芩,藥后熱勢
      減輕,仍以原方加減,病瘥。
          [臨床報道]
          1.上呼吸道感染  用桑菊合劑治療以咳嗽、痰稠、發熱(體溫在39℃以下)、口
      干、咽癢為主要表現的上呼吸道感染375例。結果:有效359例,占95。5%,無效16
      例,占4.5%。筆者認為本方治療上呼吸道感染,退熱迅速,咳嗽痊愈較快,且無副作
      用lu。本方減薄荷、蘆根、杏仁,加鉤藤、車前草組成的桑菊鉤連合劑,水煎服,日1
      劑,咳劇加前胡、杏仁、浙貝;痰多加萊菔子、天竺黃,熱甚加黃芩、淡竹葉;高熱兼
      躁擾不安加梔子、豆豉;挾有食積加神曲、山楂;便秘加瓜蔞仁、枳殼;泄瀉作嘔加黃
      連、厚樸;驚跳加秋蟬,治療t]~JL傷風175例。結果:治愈140例,有效26例,無效
      9例,有效率為94。8%。80%病例服藥第二天后完全退熱,一般癥狀減輕很快,惟咳嗽消失較慢[x。
          2.流行性感冒  用本方煎服,治療.50例流感(部分病例系西藥治療無效者),患
      者均有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癥。服藥后86。5%的病人在2
      天內退熱,一般癥狀減輕,但咳嗽、鼻塞則消失較慢。全部病人在2—4天內痊愈(3j。
          3。感染性疾病  先提取連翹揮發油,將藥渣再與桑葉、菊花、桔梗、杏仁、甘草、
      蘆根共煎并濃縮,于濃縮液中加入連翹揮發油及薄荷油,制成濃縮液體制劑,治療335
      例多種感染性疾病。結果:顯效79例,有效195例,有效率達81.8%。該制劑對感冒
      初起,頭痛鼻塞,咳嗽有痰的患者療效頗佳L4j。
          4.肺炎  用本方加石膏、知母、黃芩為基本方,口渴加天花粉、麥冬;咳嗽咯血
      加白茅根、藕節,水煎服,日1劑,治療t]~JL肺炎25例。結果顯效18例,有效4例,
      無效3例,總有效率88%L5l。
          5.咽喉源性咳嗽  本病是以咽喉瘙癢不適而引起劇烈咳嗽為主癥,為諸多咳
      嗽癥中的一種特殊癥狀。癥似簡單,病程卻纏綿難愈。余氏等施用本方加減組成的
      止嗽桑菊治療54例咽喉源性咳嗽,療效滿意。其基本方及加減法是:桑葉、菊花、
      蟬衣、杏仁各lOg,百部、金沸草、牛蒡子、蘆根、連翹各9g,桔梗、甘草各6g。
      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期間忌食肥甘厚膩、溫燥炙賻之品,并用淡鹽水頻漱咽口
      部。兼肺氣虛,咳易汗出,形體怯風者,加黃芪、白術、防風;兼陰虛肺燥,咽干
      聲嘶,痰中帶血,加玉蝴蝶、麥冬、天花粉、仙鶴草;兼脾氣虛,咽有異物感,神
      疲乏力,加太子參、白術;兼肝火上炎,咳則面赤,心煩,胸脅疼痛,加青黛、海
      蛤殼;兼腎陰虛,夜咳甚,咳伴遺尿,加金櫻子、山茱萸、益智仁。結果:痊愈:
      48例(咳止咽癢消,兼癥消失);好轉:4例(咽癢咳嗽以及兼癥均有緩解);無效:2例(諸癥未減)“j。
          6.角膜炎  以中藥內服為主,配合西藥阿托品眼藥水擴瞳及外用金霉素眼膏、新
      霉素眼藥水,治療病毒性角膜炎(基質型)21例,全部病例皆獲痊愈。其中初起有淚,
      舌質紅,舌尖有刺,脈浮數,口干引飲,或有咳嗽無痰,證屬風熱者,用本方加荊芥9g治療[”。
          [實驗研究]
          1.解熱作用  本方按成人量15.40倍劑量灌胃,能使五聯菌苗和啤酒酵母所致發
      熱模型動物(家兔、大鼠)的體溫下降,作用顯著,效果與復方阿司匹林0.2mgAcg相
      似.8j。另有實驗以解熱為指標,在大鼠中測定了口飼桑菊飲的藥動學參數,認為其基
      本上是一室模型特征,t在1.1—2.2小時之間,作用期在6一12小時之間,口服后的
      藥峰時間在2小時以內,與麻黃湯、銀翹散、桂枝湯相似,具有吸收快,起效快,排泄
      迅速,作用維持時間短,符合解表劑的應用特征。
          2.抗炎作用  桑菊飲對實驗性急性炎癥模型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此外,該方能明
      顯增加大鼠腎上腺中膽固醇的含量,升高血漿中醛固酮和皮質醇水平,又能降低腎上腺
      中維生素C含量,興奮下丘腦一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揭示其抗炎作用的產生是通過多種途徑整合而實現。
          3.發汗作用  桑菊飲灌胃給予大鼠,使正常大鼠汗腺分泌增加,發汗作用的峰時
      一般在給藥后1.5—2.0小時L1u。
        4.抗菌作用  體外實驗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卡他球菌、白
      喉桿菌、大腸桿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L10j。
          5.抑制腸蠕動亢進作用  桑菊飲能顯著抑制新斯的明誘發的小鼠腸道運動亢進,
      最低起效劑量為0。103g/kg El服,相當于臨床等效劑量的效應,消除半衰期為4。20小
      時,效應維持時間為27。70小時,效應達峰時間為1.13小時[12j。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丰满少妇内射一区|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20 | 少妇办公室好紧好爽再浪一点|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 人人澡人摸人人添|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av男人电影天堂热app| 国产高清色高清在线观看|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成人网| 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天堂区| 亚洲人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小污女小欲女导航|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 AV免费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视| 天堂V亚洲国产V第一次|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漂亮人妻中文字幕丝袜|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情侣|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果冻传媒MV国产推荐视频| 国产AV福利第一精品|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人妻激情乱人伦视频| 亚洲精品综合网二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6| 少妇办公室好紧好爽再浪一点|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