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捷克斯洛伐克是東歐一個工業相對發達的國家,也是少數幾個能在二戰前生產坦克的國家之一,早在笫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便能為當時的奧匈帝國生產裝甲車輛。而到了20世紀30年代,捷克軍方從英國購買了三臺卡登?洛伊德型輕型坦克,并以為基礎,要生產一種新的輕型坦克。當時有斯柯達公司和CKD公司參與了投標,后來CKD公司的方案中標。 而CKD公司生產的完全仿卡登?洛伊德型的坦克由于火力較弱,裝甲又薄,并不受部隊歡迎,所以CKD公司又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到了1935年10月30日定型了LT-35型輕型坦克,LT表示輕型坦克,35表示定型年份。 LT-35輕型坦克的戰斗全重為10.5t,乘員4人,裝1門37mm火炮,炮彈的彈藥基數為72發,彈種為穿甲彈和榴彈。輔助武器為1挺7.92mm并列機槍,1挺7.92mm前機槍,攜機槍彈2550發。其動力裝置為功率120hp(88.2kW)的水冷汽油機;變速箱有6個前進檔和6個倒檔。有意思的是,這種坦克上采用了氣動換檔機構,這在其他坦克上是很少見到的,駕駛員操縱起來很省勁,但對駕駛員的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車體和炮塔均為鉚接和螺栓連接結構,最大裝甲厚度35mm。坦克的最大速度為35km/h。 拿30、40年代的標準看,LT-35是一種性能相當不錯的坦克。它是LT-38輕型坦克的前身。其總生產量在200輛以上。 二戰初期,捷克被德國吞并后,LT-35和LT-38輕型坦克全部被德軍繳獲。在二戰中,德軍廣泛利用了這批坦克,德國人將LT-35稱之為PZkpfw35(t)坦克,括號中的“t”表示是從捷克繳獲的坦克。在德國法西斯的仆從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的軍隊中,也可以見到LT-35坦克的蹤影。羅馬尼亞的第一皇家裝甲師中,有126輛LT-35坦克,羅軍的編號為R02坦克。匈牙利特許生產的坦克稱為T-21/T-22坦克,T-22型后來又改稱為M40坦克。M40坦克的總生產量達到1322輛。此外,LT-35坦克還出口到瑞士、瑞典、伊朗和秘魯等許多國家。可見,LT-35坦克還是T當時很有影響的一種坦克。 PzKpfw 35(t)不但參加了德軍在波蘭(1939)和法國的戰斗(1940),而且出現在東線戰場(1941)巴巴羅薩行動中,面對蘇聯的先進坦克,PzKpfw 35(t)已經顯得過時和不堪一擊,在寒冷的冬季PzKpfw 35(t)的機械部件也不再可靠(比如由壓縮空氣驅動的離合器,剎車和轉向系統)。由于LT-35(t)的車體采用鉚接結構,裝甲板一旦中彈崩落的 鉚釘就可能殺傷車組成員。 1941年的晚些時候,隨著性能更加優良的坦克投入生產,PzKpfw 35(t)開始用于執行二線任務如:維持治安和對付游擊隊。大多數35(t)被移交給斯洛伐克,保加利亞(一直服役到20世紀50年代),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意大利等仆從國以及德國警察部隊和反游擊戰單位,不過1942年7月18日的一份報告顯示, 當時仍然有178輛35(t)在德軍中服役,斯洛伐克陸軍的一些PzKpfw 35(t)還參加了1944年8月爆發的民族大起義。 PzKpfw 35(t)進入德軍服役后帶出了一系列衍生型號。1940年9月斯科達公司設計出基于LT-35的T-13坦克,不過它從未投產,1941年還進行了PzKpfw 35(t)熱帶型的改裝測試,但再次無果而終。1942年3月到1943年,49輛 PzKpfw 35(t)被改裝成“Morser Zugmittel/Artillerie Schlepper 35(t)”――火炮牽引車(取消了炮塔和車體上部,并用帆布取而代之,一些還裝有可承受12000千克拉力的尾鉤,它們中的一部分曾在岸炮部隊服役(如駐扎在丹麥沿海的炮兵部隊)。1939/40年間, 斯科達公司的設計人員嘗試使用LT-35的底盤改裝“ Panzerjager 35(t)/47mm Sfl auf PzKpfw 35(t)”,這種自行反坦克炮計劃裝備斯科達47毫米Pak 36(t)L/43炮(斯科達47毫米A5炮),兩輛用Morser Zugmittel 35(t)改裝完成的原型車一直服役到1943年晚期。35(t)的其它變形車種包括20臺左右的Befehlswagen 35(t)――搭載多部電臺的指揮坦克以及一些產量極少的后勤輔助車型。此外PzKpfw 35(t)的炮塔還被用作丹麥沿海或科西嘉島上的固定火力點。 而在《坦克世界》中,對于新手玩家來說,35T型坦克無論在防護還是火力上,包括機動力都是十分不錯的,而德國人認為LT-35的性能相當于3號坦克。對于新手來講,37mm火炮殺傷力與穿透力足夠,而35km/小時的時速又保證了相當的機動能力。但是由于該型坦克投入生產較早,所以很快被更先進的坦克所代替。 JS-2重型坦克戰斗全重46噸,乘員4人, 車長9.83米,寬3.07米,車全高2.73米,車抵距地高465毫米。與小巧的T-34相比,它儼然是個龐然大物。JS-2采用一臺V2系列柴油發動機,編號為V-2JS型,最大功率520馬力(380千瓦)。該發動機與KV坦克上的V-2K相比,功率稍小,但結構更簡單,與T-34具有更大的通用性。JS-2的最大公路速度37千米/小時,平均越野速度12~19千米/小時。雖然它的燃料載量為523升,但油耗非常驚人。在公路行軍時,百千米油耗為217升,越野狀態則為249升。在大公路行程240千米,最大越野行程210千米,但是實際通常只有150千米左右。JS-2的爬坡性能為35度,無準備涉水深1.3米,過垂直墻高0.99米,越壕寬度2.48米。 [1] 在火力方面,JS-2的主要武器為一門D25T122毫米43倍口徑坦克炮,俯仰角-3到+20度,備彈28發。在通常情況下,彈藥配備為30%的穿甲彈和70%的榴彈。穿甲彈又分成普通鋼芯穿甲彈和鎢芯脫殼穿甲彈兩種。二戰后期通常只有一些富有作戰經驗的近衛坦克部隊才能在一輛坦克上裝幾發鎢芯彈,用來在約一千米以上的距離對德國“虎王”坦克的正面進行攻擊。122毫米D-25T坦克炮使用曳光普通鋼芯穿甲彈在約一千米距離上垂直穿甲厚度為160毫米。輔助武器為兩挺7.62毫米DT車載機搶,備彈1000發,改進型JS-2M的一些后期生產型加裝了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載彈500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