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產輕型坦克,除了62式以外,我們能想到的也就是15式輕型坦克了。這種基于主戰坦克進行輕量化的設計的輕型坦克集合了裝甲、火力、機動性于一身,而且更適合于復雜的高原、水網環境作戰,甚至承擔了我軍未來在西藏地區主戰坦克的地位。而在'鋼鐵洪流'的代表蘇聯,也曾經有類似的一款集合了裝甲、機動性和火力的輕型坦克計劃,它就是傳說中的T-100輕型坦克。 ![]() 游戲中的蘇聯小精靈T-100 LT輕型坦克 上世紀60年代,隨著蘇聯坦克工業的發展以及戰后對坦克作戰的總結,蘇聯軍事領導得出了'利用輕型坦克實施空投,先行突擊作戰占據有利地形,并通過大部隊支援作戰'的局部戰爭理念。在這一理念下,僅裝備ASU-57和ASU-85這兩款坦克殲擊車的蘇聯空降兵急需適合的裝甲車輛,但此時蘇軍的已有的PT-76B輕坦難以滿足未來戰爭需求,其他坦克又太重難以空投,也就逼著蘇聯開發一系列的空降裝甲車輛,其中包括BMD-1傘兵戰車以及游戲中蘇聯的小精靈——T-100 LT。 ![]() 1964年完成主要設計的產品64992,也就是游戲中T-100 LT的完全體 新輕坦的研發由蘇聯第47'玄武巖'設計局和全俄運輸工程第100研究所聯合開展,由第100研究所的設計師列夫·謝爾蓋耶維奇·特羅揚諾夫主持設計(著名坦克和火炮設計師),代號'產品64992'。這兩個設計局前者負責設計代號為T-100的武器系統,后者則負責負責動力、懸掛和車身設計,并做好整體協調。按照蘇聯坦克的設計理念,新輕坦對于原有防護和火力的均衡性要求存在著明顯不同。根據設計要求,新輕坦需要盡可能在已有基礎上進行設計,以便與生產、規避風險,并可以通過安-12運輸機進行空投。 ![]() 蘇聯著名坦克和火炮設計師列夫·謝爾蓋耶維奇·特羅揚諾夫(Лев Сергеевич Троянов),參與過B-4 203mm榴彈炮(斯大林之錘)和眾多坦克和坦殲以及自行火炮的設計,游戲當中出現的SU-5、T-26、SU-14-1、SU-14-2、SU-122、SU-152、ISU-122、ISU-130、ISU-152以及IS-2、3、4均出自此人之手針對國防部的要求,特羅揚諾夫選擇了BMP-1步兵戰車的前身:765工程作為新輕坦的研發基礎,但這也意味著需要對765工程的車身做出重大的改進。由于新輕坦對防護和重量的均衡性要求極高,因此在設計上也存在著諸多難題,為此專門采用了均衡性強的復合裝甲-鋼-硬鋁合金材質焊接而成。新輕坦為首上迎彈設計,采用了在外側70毫米軋制裝甲鋼和內側12毫米裝甲鋼之間加裝100毫米玻璃纖維而制成的鋼-玻璃纖維-鋼的三層式復合裝甲作為首上裝甲,總厚度182毫米,傾角為68度,等效達到了430到440毫米均質裝甲的水平。側面采用了后期BMP戰車常用的40毫米鋼板防護。炮塔為整體鑄造,炮塔正前方30度的迎彈面后155毫米,結合30度的傾角可以等效180毫米裝甲,炮塔尾端則只有40到50毫米,頂部則在12到26毫米之間均勻過渡。此外為了減重,新輕坦在一些相對不易遭受攻擊的部位進行了'減配',比如在車尾采用了6到8毫米的薄鋼板,發動機蓋也換成了更輕的20毫米硬鋁合金裝甲作為防護材料。 ![]() 借用T-64上劃時代的3層夾心式復合裝甲解釋一下,在產品64992的首上裝甲上也用了類似的3層復合裝甲(略晚于T-64),在內外兩層裝甲鋼板之間夾了一層厚的酚醛樹脂增強玻璃纖維板(T-64為雙層),防御穿甲彈的同時也可提供裝甲韌性得益于這種強調重量的均衡性防護設計,新輕坦在任何距離都能防御各種坦克90毫米以下的火炮直射,包括法國AMX 13坦克的75毫米穿甲彈、百夫長的20磅炮以及M48'巴頓'的早期型90毫米穿甲彈,甚至在300米外可以防御同期M60的105毫米M68線膛炮以及酋長坦克的L11A5 120毫米線膛炮。有如此高的防御能力,然而產品64992的預計重量僅有15到16噸左右,這對空降部隊來說是十分誘人的。而對比一下隔壁美國人同樣是空降需求的謝里登所用的鋁合金和防火泡沫,蘇聯人的輕坦防護在當時簡直是天頂星似的水平。 ![]() 同期美國的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也有空投的設定,雖然防御和火力比產品64992要弱,但人會游泳啊 在動力系統研發當中也面臨了一個問題。原本的765工程為前置動力和傳動系統,后方為運兵艙。但改為輕坦之后為了降低投影面以降低中彈概率,第100研究所專門將車身高度整體降低,再加上首上的182毫米大傾角裝甲,動力和傳動系統就不得不為防護'讓位置'了。第100研究所不得不把動力和傳動系統轉移到車身尾部,為此還專門改動了車身的布局。產品64992采用了與765工程完全相同的發動機和變速箱,300匹馬力的UTD-20型6缸水冷柴油機配合15噸的輕盈體重足以讓產品64992達到20的比功率。根據計算,產品64992完全可以達到65公里/小時的高速。 ![]() 產品64992輕坦為數不多的幾張照片當中有關于其布局的圖紙,可見其炮塔尾艙彈鼓設計和正面的復合裝甲 到這里,車身的基本布局、防護以及動力方面的設計大體完成,接下來就是安裝'玄武巖'設計局設計的T-100武器系統了。按照最初的設計,T-100武器系統不止打算安裝在產品64992輕坦上,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簡單修改兼容到其他各種裝甲車輛上,也就是說,游戲中所謂的T-100 LT的意思只是'安裝了T-100武器系統的輕坦'。T-100武器系統以100毫米主炮為基礎,與蘇聯同期的其他100毫米坦克炮相比,這種炮更輕,且不能兼容原有的炮彈,只能發射低膛壓的特制錐形裝藥火箭輔助彈和高爆破片彈。前者射程為1200至1360米,破甲深度可達350到400毫米,但初速僅有790米/秒,加速到極限也只有1200米/秒,2公斤重的高爆破片彈初速也只有460米/秒,對火控和炮手的要求更高。 ![]() 實際上T-100 LT的意思只是'安裝了T-100武器系統的輕坦',相當于用主炮稱呼坦克名字 盡管如此,這種小炮也不是毫無看點的:它安裝了一個6連發的彈鼓式自動裝彈機,與同期法國AMX-13所用的轉輪式自動裝彈機相比,這種裝彈機在體積允許的情況下保證了射速,同時還可以進行炮彈的亂序裝填。裝彈機可順序或亂序裝填這兩種不同的炮彈,發射時可以通過選擇彈鼓轉動60度還是轉動120度、180度的方式控制裝填特定種類的炮彈。裝填人員既可以發射完統一從40發備彈當中裝填,也可以在發射不完的情況下進行重新裝填。既兼顧了射速,還保證了可用合適的炮彈種類,可以說是一種很理想的設計。 產品64992輕坦的40發備彈位于炮塔尾部和車身之中,炮塔上安裝用于反人員和防空的PKT機槍。'玄武巖'設計局還計劃在T-100武器系統的基礎上安裝4到6枚9M14'嬰兒'反坦克導彈,這更增加了新輕坦的反坦克能力。此外,設計人員還計劃為輕坦安裝煙霧發射器,以增加其戰地生存性。 ![]() 安裝在BMP-1步兵戰車上的9M14反坦克導彈,屬于蘇聯第一代反坦克導彈 1964年,新輕坦產品64992的設計方案已經躍然紙上,只待生產樣車評估通過即可列裝蘇軍了。但與此同時,這項計劃被中止了,盡管的產品64992設計大膽新穎而且強大,其防護、機動和火力的均衡性甚至超過了一些中坦和重坦,但是在空降部隊和蘇軍高層眼里還是有諸多不利之處。首先,由于強調防護和機動,低矮的車身(1米76)完全放棄了渡水設計,對于強調在河流密布的西歐野戰的空降兵來說是致命弱點;其次就是通用性的問題,新火炮不能使用現有100毫米坦克炮的庫存炮彈,而且跟765工程原型車的通用性過低,如果量產勢必會造成成本的問題。此時BMD-1傘兵戰車已經開始了研發工作,盡管防護和火力上比不上產品64992,但性價比卓著,且具備運兵和涉水能力,遠比產品64992來的靠譜一些。傳說中的蘇聯頂級輕坦T-100 LT也就這樣沒了下文。 ![]() 因為產品64992項目并沒有造出樣車,所以大概用類似高度的775工程來對比一下,可以看出車輛極矮 ![]() 能渡水能空投,而且承繼BMP-1絕大部分設計的BMD-1傘兵戰車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此之后,'空降輕坦'的設定被蘇軍高層否定,也就在沒開發過類似的輕坦。蘇聯的輕坦研發方向也就重新回歸了采用85到100毫米火炮的兩棲輕坦之路,并在70年代設計出了685工程和934工程等兩棲輕坦,但受制于BMP步兵戰車的發展都沒有列裝。傳說中的T-100 LT也就真的如特羅揚諾夫的另一款設計279工程一樣,真的變成了蘇聯的'傳說'。 ![]() 基于核大戰設定的四履另類726工程和279工程也都是出自特羅揚諾夫之手,但無一列裝 |
|
來自: 朝_五_晚_九 > 《外軍|新中國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