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蘇州的最初認知,是孩提時候就瑯瑯上口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次之,是語文課本里葉圣陶先生筆下精致的“蘇州園林”;再次,是金庸先生筆下那個燕子塢;最后,是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唐寅和姑蘇城外的寒山寺。
帶著對蘇州古城的無限向往,早上到達蘇州。
安頓好住宿,前往拙政園。

公元1513年,明朝御史王獻臣棄官回蘇州,打算用大宏寺的部分地基建造庭院,于是他邀請了自己的好友、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為其設計,以潘岳《閑居賦》中“筑室種樹,逍遙自得……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取名拙政園。
拙政園建成之后,文征明非常喜愛,常去飲宴賞游,樂而忘返,還親在園中栽下一棵紫藤,這棵紫藤歷經四百多年的風雨,成活至今。豈料王獻臣死后,他兒子很不成器,竟在賭桌上輸掉了此園,此后拙政園屢被分割,劃為東、西、中三部分,分別幾易其主,先后曾住過吳三桂的女婿王永寧、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時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等,毀壞嚴重,面目已非。直到建國后,才將三部分合為一體而休整開放,便是今日我之所見的拙政園。
蘇州的園林設計,極講究透視之法,一花一石,擺放都有深意,因此移步換景,靜中生趣,每一個角度看過去,都宛然如畫。書中說,古人疊山理水要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

出了拙政園,不遠便是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這是我走過的最漂亮的博物館。

用過午餐,來到蘇州民俗博物館,出來便是獅子林。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以園中的湖石假山出名。

前往蘇州現存的兩座古街坊之一的平江路(另一個為山塘街),探訪我想象中的江南水巷景色。
來到了耦園,耦園一角。

從耦園出來,轉入中張家巷,這里有蘇州評彈博物館與蘇州昆曲博物館。
平江路走到頭就是干將路了,在路頭有一個乘涼的亭子,內有一塊石碑,上面是復刻的平江圖。出來便是車水馬龍的商業化大馬路,和清凈的平江路相比,完全是另一個天地。
我來到馬路對面的蘇州大學,里面的東吳大學舊址也有上百年歷史了。倘徉在菁菁校園,感覺很舒暢。學生在球場上踢球,草地上四散著聊天玩耍的人。
青紅磚的鐘樓、維格堂,被時間沖刷得有點滄桑。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傍晚我走在十全街上,夜市中的十全街熙熙攘攘,各種特色小店鱗次櫛比。來到蘇州中心商業區的觀前街上,到大光明電影院看投名狀,電影里有不少和蘇州有關的情景,不錯的片子。
07年12月16日(周日)
早上前往那被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開篇便提到的“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的七里山塘。
從入口處進去,地面是斑駁的石板路,可以看到蘇州百年商會博物館、紹興會館、古戲臺、安泰救火會、江南成衣館、玉涵堂(吳一鵬故居)。

越過新民橋,才是原汁原味的老山塘。街上行人不少,最多的還是花甲老人們。一路經過汪氏義莊、山東會館、觀音閣、敕建報恩寺、鮑氏義莊、李鴻章祠等古建。
山塘街的盡頭,就是虎丘山門。虎丘,是沖著蘇大學士“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而去的。在這里追尋姑蘇古跡,蹭個導游是不可或缺的。
相傳虎丘為吳王闔閭之死后葬身之地。

虎丘旁的劍池,相傳是三千把寶劍的殉葬處。

后引來越王勾踐、秦始皇、孫策、孫權前后的挖鑿,所以就挖成了一個劍池。

石崖間的那池綠水據說就是陸羽所評的“天下第三泉”。

虎丘塔,本名叫云巖寺塔,始建于公元九五九年,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千年寶塔。不過,千年的風雨侵襲讓這座塔身越來越傾斜,現在的塔頂已經偏離地面有兩米多,又被稱為“東方的比薩斜塔”。

從虎丘出來,已經中午,用過午餐,前往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留園。留園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清乾隆末年被劉恕所得,擴建后改名寒碧山莊,時稱“劉園”。光緒初年,官紳盛康買下此園,吸取蘇州各園之長,重新擴建修葺,改名為留園。

枝葉疏疏落粉墻。

兩天里走過了蘇州的四座園林,總覺得遍布亭臺樓閣、奇山異石的園林,不只是一個住處,更像是士大夫的精神家園,矛盾,囊括了山山水水,卻是假山假水;精致古樸,出自天然,又非天然。廟堂不得意,隱退山林中;山林太遠,暫居園林。是真心退隱還是被迫離去?欣然于處江湖之遠還是依然心系朝政爭奪?
蘇州園林,于懂的人,這里是圣地;于不懂的人,這里很熱鬧。我就是那不懂的人。
來到千年古剎寒山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也許是時間太過久遠,跳躍在古時文人騷客文字中的建筑和景觀都蕩然無存了,古人詩的意境和現實差距實在太大。

我倒是對寒山寺里的寒山和拾得印象深刻。“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晚上一個人在錢塘茶人,聽那伊伊儂儂的蘇州評彈。
兩天的姑蘇行,卻是對蘇州評彈印象最深。其實那彈琵琶的女子并無傾國傾城貌,但琵琶聲一響,那雙纖纖玉指頃刻間變得溫婉含情,再配上那吳儂婉語,很美妙!
也許是來之前對蘇州的期許值太高,感覺上這個城市人工刻意雕琢的痕跡太重,過猶不及。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說杭州是天堂,我同意,畢竟那是一個很有靈氣的地方。然而說蘇州也是天堂,那太小瞧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