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ukgsw"><input id="ukgsw"></input></tfoot>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懷化大事記四(公元1643年

       秀水拖藍 2014-01-31

      清(1644~1911)

      1644年  世祖順治元年(甲申)

          △清軍攻陷北京,黔陽邱式耔化名邱良玉,得南明靖州守將陳友龍之助,成立靖州“臨濟會”抗清。順治六年(1649),邱式耔被清廷誘捕后殺害,“臨濟會”仍堅持抗清斗爭達十余年之久。

      1645年  世祖順治二年(乙酉)(大順永昌二年)

          △三月,李自成兵至辰州,將與張獻忠會合,而獻忠己入四川,  自成遂留屯黔陽。時有1O余萬人,結營于羅公山(今黔陽羅翁八面山),倚險筑塹,打算長期屯駐。由于缺糧,自成親率輕騎外出找糧食,中南明何騰蛟埋伏,傷亡慘重,僅余數十騎突圍走村落中,為地主團練包圍,自成與左右都陷入泥淖中,遂被害,年僅39歲。村民不知為自成,戮其首獻何騰蛟,驗之左臚有箭傷,始知為李自成。李過聞自成被害,帶兵趕至,僅奪回自成尸體,于是結草為首,按帝王禮葬于羅公山下。余部奉李過為首,改名李繡(一說名李錦),后又改名赤心,繼續堅持抗清斗爭(按:《明史》、《永歷實錄》等書,均言李自成遇害于湖北通城九宮山,惟清初谷應泰所著《明史紀事本末》、《蕩寇志》及舊志述李自成遇害于黔陽羅公山事甚詳,必有所據,特錄之)。

      1646年  世祖順治三年(丙戌)

          △七月,定湖廣綠營兵編制。其中,偏沅巡撫標下2營,兵1500人;辰州副將標下3營,兵3000人。

      1647年  世祖順治四年(丁亥)

          △三月,南明何騰蛟部破清軍于辰州。

          △是年,李自成舊部王進才及南明馬進忠率部克石門,取慈利,  占領沅陵坳坪、渭溪等地。隨后進駐烏宿一帶,曾在明溪一個大洞穴中駐軍達半年之久。義軍自耕自食,秋毫無犯。今“藏軍洞”內尚有石凳、石磨等遺物。

      1648年  世祖順治五年(戊子)

          △二月,偏沅巡撫線縉上言:南明江西貴溪王朱常彪與當地苗民聯結抗清,分兵二路攻沅州。清廷派兵進剿,克永寧,殺朱常彪。

          △同月,南明南寧侯張先壁部據靖州、沅州。

      l649年  世祖順治六年(己丑)

          △四月,清軍克沅州、靖州。

          △八月,清軍克辰州。

          △是年,南明王進才、馬進忠、高必正、李赤心等攻沅、靖州。王進才據黔陽羅翁山抗清,得到當地瑤民全力相助,后敗走武岡。

      l650年  世祖順治七年(庚寅)

          △五月,清軍克武岡,馬進忠部走靖州;清軍隨克靖州,馬進忠又走貴州。

          △黔兵(即大西軍張獻忠舊部)攻辰州,為清知府王任杞所敗,退據辰溪。

      1651年  世祖順治八年(辛卯)

          △閏二月,清偏沅巡撫金廷獻以大西軍(即張獻忠舊部)及南明張先壁等逼近沅州,又有各路義軍聚集靖州,以及農民武裝活動于郴、桂間,請清廷增派援兵,于此“則重地有兵,戰地有具,封疆攸賴矣”。

          △四月,大西軍張獻忠部步、騎萬余人驟至沅州,圍城急攻,下之,又下懷化。

          △李自成舊部牛萬才進據溆浦、新化間,順治九年(1652)正月,為清總兵官張國柱所敗,余部投降。

          △八月二十三日,南明永歷帝朱由榔棄奉天府(武岡)徒行,幾經曲折,至靖州。命大學士吳炳、吏部主事侯偉護送太子國珍走城步。既至,城步已先失,太子與炳、偉皆被執,送衡州,炳、偉自盡于湘山寺。翌年,清兵攻靖州,永歷帝走柳州。

      1652年  世祖順治九年(壬辰)

          △大西軍舊部、南明李定國、馮雙禮率步騎8萬出湖廣。李定國定軍紀五條:不殺人、不放火、不奸淫、不宰耕牛、不搶貨財。三月,取沅州。五月,與馬進忠部合兵攻克靖州,大敗清兵張國柱部,斬五千余人,張國柱僅以身免。李定國乘勝進取武岡。

          △黔軍盧名臣復攻辰州,殺參議劉升祚、副使王任杞、總兵徐勇、知縣楊來鳳等人。十一月,孫可望改辰、沅郡縣隸貴州。

          △是年四至八月連續干旱120余天,民餓死者道路相望,饑民流離,田地荒蕪。

      1653年  世祖順治十年(癸巳)

          △二月,孫可望以李定國功高于己,于是親率“駕前軍”入楚,邀李定國入沅州議事,將殺之。李定國覺其意,辭不行,并致書孫可望曰:“不宜聽信讒言,自相殘害以敗壞國家。”孫可望怒,將攻之。于是李率所部五萬人由靖州退入廣西全州。由于孫、李不和,清兵乘機進攻,衡、永、武、靖、辰、沅等郡復陷于清。

          △六月,清洪承疇開始經營湖南,派兵扼守永州、寶慶(今邵陽市)以困孫可望,孫可望據守靖州、武岡,雙方呈相持狀態。

      1654年  順治十一年(甲午)

          △孫可望陷沅州,殺南明貴州巡撫米壽圖。

      1655年  順治十二年(乙未)

          △孫可望部盧名臣自辰州攻桃源,中伏敗死,潰兵退守沅陵。

      1656年  世祖順治十三年(丙申)

          △六月,寧南靖寇大將軍阿爾津克辰州,土司彭宏澍率所屬3州、6司、380峒以降。后清軍退歸常德,辰州復為黔兵(即孫可望部)所據。

      1658年  世祖順治十五年(戊戌)

          △二月,清太保洪承疇、巡撫袁廓宇、大將軍羅詫取辰、沅諸州。設沅州總兵官一員,駐沅州;仍設辰常總兵官一員,駐辰州。

          △麻陽大旱,后連續四年不雨,饑民大量外出逃荒,道途餓死者甚多。

          △六月,免靖州、沅陵等州縣額賦。

      1661年  世祖順治十八年(辛丑)

          △四月,辰州下雪;七月又降大雪。

      1644~1661年  世祖順治元年至十八年

          △晃州當地礦頭和貴州務川游商共同開辦酒店塘朱砂礦。至清朝中期,始用土法提煉水銀,取得成功,獲利豐厚。

      l664年  圣祖康熙三年(甲辰)

          △沅州改隸湖南布政使司,仍轄黔陽、麻陽二縣。

          △偏沅巡撫由沅州移駐長沙。

      1665年  圣祖康熙四年(乙巳)

          △湖南最早的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會館建筑——福建會館在洪江建成。

          △康熙初,黔陽縣知縣張扶翼勸農種桐,使油桐由自然繁殖轉變為人工栽植,提高了產量,其后在各縣推廣,成為出口大宗。

      1666年  圣祖康熙五年(丙午)

          △六月,黔陽縣羅翁山瑤民沈淮山、克紹宇起事。

          △通道苗民吳老潘起事,旋受撫。

      1673年  圣祖康熙十二年(癸丑)

          △十二月,吳三桂率反清隊伍由滇入湘,陷辰州。

      1674年  圣祖康熙十三年(甲寅)

          △正月,吳三桂兵至沅州,清總兵崔世祿以城降。

          △吳三桂陷靖州、溆浦。

      1680年  圣祖康熙十九年(庚申)

          △吳三桂部將吳應麟、胡國柱據沅陵縣辰龍關,立柵清捷河(今沅陵縣荔枝溪鄉),安營鑿壕,分兵把守。清湖廣總督蔡毓榮、定遠將軍貝子彰泰等率兵攻關,三年不下。三月九日晚,當地土人向夢熊等三人獻計破關。

          △清軍克沅州。

          △改辰州鎮(總兵)為協,設副將一人,仍駐辰州府城。

      1684年  圣祖康熙二十三年(甲子)

          △靖州知州祝鐘賢編修《直隸靖州志》。    

      1685年  圣祖康熙二十四年(乙丑)

          △永順、古丈洞苗酋長吳老纜聚眾起事,入沅陵境內烏宿、明溪口一帶。沅陵城守備徐進朝率兵鎮壓,被苗軍包圍。清廷隨派左都督郭忠孝、分巡道王舜年、辰州知府劉應中率兵“征剿”,吳老叟、吳二過戰死,吳老纜被擒,起事失敗。

      1688年  圣祖康熙二十七年(戊辰)

          △五月十三日,麻陽縣下暴雨,洪水涌進縣城,舟行縣衙門口,墻盡倒坍。石橋溪、錦江兩岸房屋多被洪水沖走,溺死者多,其狀凄慘。

      1689年  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己巳)

          △裁辰州水師營。咸豐八年復設,光緒元年改稱長勝水師。辛亥革命后,改編為湖南水上警察。

      1700年  圣祖康熙三十九年(庚辰)

          △沅州鎮移駐鎮筸(今自治州鳳凰縣),同時將鎮筸協移駐沅州,稱沅州協。

      1703年  圣祖康熙四十二年(癸未)

          △九月,鎮筸紅苗起事,巡撫趙申喬合黔、楚、粵兵進行鎮壓,并移沅辰道駐鎮筸。

      1722年  圣祖康熙六十一年(壬寅)

          △冬,辰溪縣龍泉巖農民謝祿正、陳彬臣、張如茂等,不堪官府迫害,發動武裝起事,勢及辰州、常德二府。

      1726年  世宗雍正四年(丙午)

          △沅州余景福、沅陵縣顏正等繼辰溪謝祿正之后起事,清湖廣提督趙坤調鎮筸鎮、沅州協兵丁進行鎮壓。余景福、顏正先為清軍所擒,謝祿正繼續堅持斗爭,后失敗被俘,被清廷凌遲(剮刑)處死。

      1728年  世宗雍正六年(戊申)

          △定靖州墓坪山金砂課例:每凈金一兩收課四錢,以五分作解供耗費及官役“養廉”,剩下五錢五分作商民工本。

          △沅陵柳林汊、會同漠濱金礦實行官采,后因產量不高,于嘉慶時停辦。

      1729年  世宗雍正七年(己酉)

          △靖州人曾靜應試州城,獲見浙江人呂留良所評文,遂派學生張熙去浙江收集呂留良著作,并去陜西游說川陜總督岳鐘琪擁兵反清,為岳鐘琪告密,曾靜與張熙被捕,后被雍正免死回籍。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高宗弘歷即位后,立即逮殺曾靜和張熙。次年(乾隆元年)五月,下詔免靜、熙戚屬緣坐,此案始結。

      1735年  世宗雍正十三年(乙卯)

          △七月,清軍在貴州清江、臺拱圍剿起事苗民,致使大批難民流入湖南。是月,流入沅州之難民達萬余人,衣食無著,加上瘟疫流行,死者無數。

          △是年,辰溪縣修溪、沙堆、征溪、曉灘等地民開鐵礦,免征課稅。

          △是年,更沅辰分巡道為辰沅永靖兵備道。

      1736年  高宗乾隆元年(丙辰)

          △升沅州為府,轄黔陽、芷江、麻陽三縣。

          △七月,以貴州流民多就食沅州,免沅州額賦。

      1737年  高宗乾隆二年(丁已)

          △四月,靖州瑤民蒲寅山、鳳老一于岔山起事,清廷調辰州、鎮筸及寶慶軍三千人鎮壓。六月,起事失敗。

      1740年  高宗乾隆五年(庚申)

          △五月初八,通道木瓜八寨,侗苗瑤族聚數千人起事。八、九月被朝廷派兵鎮壓,起事人員和家屬1500余人被生俘,其中250余人慘遭殺害,其余男子多被強制服勞役,婦女則被強行為兵丁妻或變賣。

      1742年  高宗乾隆七年(壬戌)

          △沅州知府朱琰編修《沅州府志》初稿(未刊行)。

      1756年  高宗乾隆二十一年(丙子)

          △溆浦知縣陶金諧力主修復思蒙水壩,灌田600余畝,百姓深感其德,在他離任以后,立碑記述他的勞績,并改壩名為“陶公壩”。

      1757年  高宗乾隆二十二年(丁丑)

          △沅州知府瑭珠編纂《沅州府志》五十卷。

      1759年  高宗乾隆二十四年(己卯)

          △靖州知州呂宣曾編修《直隸靖州志》。

      1765年  高宗乾隆三十年(乙酉)

          △辰州知府席紹葆續修《辰州府志》五十卷。

      1786年  高宗乾隆五十一年(丙午)

          △五月六日,黔陽、芷江發生地震。

      1790年  高宗乾隆五十五年(庚戌)

          △沅州知府張官五、芷江知縣龔華塍續修《沅州府志》四十一卷。

      1794年  高宗乾隆五十九年(甲寅)

          △冬,辰溪發生地震。

      1795年  高宗乾隆六十年(乙卯)

          △正月,鳳凰苗族首領吳八月發動起事,二、三月間攻占麻陽巖門、爛泥和辰溪銅山、橋頭、潭灣一帶,當地民眾紛紛響應,并轉戰于永綏,全殲鎮筸鎮總兵明安圖部1400余人。清廷震驚,派云貴總督福康安、四川總督和琳為統帥,調集川、湘、黔、鄂等7省兵力進行鎮壓,起事失敗。

          △是年,麻陽苗民龍老大、龍老亥為首率苗眾參加吳八月領導的苗民起事,殺清軍守備趙福力、外委張一貴。次年(1796)五月燕子巖一役,又大敗清軍,堅持斗爭達12年之久。

          △是年,湖北白蓮教軍向四川進軍,沅州白蓮教響應,白蓮教徒由湖北潛入芷江五郎溪一帶,組織鄉民反清,因遭到鄉紳楊永年的鄉兵和沅州府清兵共同鎮壓而失敗。

          △辰州長田鋪(今沅陵縣涼水井劉家壩村)出現黑熊。   

      1797年  仁宗嘉慶二年(丁巳)

          △湖南苗民起事失敗后,清廷命畢沅循撫諸苗寨。沅至乾州(今自治州吉首市)招諭諸苗,清理苗民地畝,發還耕種,各歸業主,各省兵亦相繼撤回。七月,畢沅按朝廷旨意留駐辰州,患瘧疾而卒,年68歲,朝野惜之。

      1806年  仁宗嘉慶十一年(丙寅)

          △靖州木洞嫁接楊梅成功,后來成為著名的“木洞楊梅”。

      1808年  仁宗嘉慶十三年(戊辰)

          △二月,辰沅永靖道傅鼐,因鎮壓苗民有“功”,受到朝廷嘉獎,并下其練兵治苗之法于各省。至是被召至京朝見皇帝,仁宗優異之,加鼐按察使銜。

      1812年  仁宗嘉慶十七年(壬申)

          △九、十月間出現彗星,延續達兩個月。

      1815年  仁宗嘉慶二十年(乙亥)

          △黔陽縣知縣曾鈺,于縣城(今黔陽縣黔城鎮)西城外香爐巖修建芙蓉樓,以紀念曾謫遷于此的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

      1817年  仁宗嘉慶二十二年(丁丑)

          △析芷江縣置晃州直隸廳,移涼傘通判駐廳署。治地在今老晃城。

      1818年  仁宗嘉慶二十三年(戊寅)

          △由于獎勵墾荒,耕地面積有所擴大。據本年調查資料:辰州新墾田5599畝,沅州新墾田5999畝,靖州新墾田23739畝。糧食單產也有所提高:上田畝產谷5石,中田4石,下田3石。

      1819年  仁宗嘉慶二十四年(已卯)

          △閏四月,林則徐赴云南任主考官,于是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途經羅舊驛(今芷江羅舊鎮)、沅州府城(今芷江)、冷水鋪、便水驛至晃州。二十五日宿沅州府。知府藍凡石、芷江代理知縣李參軍、縣尉蔣賓隅前往行館拜訪,林作《沅兩君歌》,贈藍凡石、蔣賓隅。

      1825年  宣宗道光五年(乙酉)

          △正月,芷江王洪盛號錢莊成立,為芷江錢莊之始。

          △晃州通判俞克振、訓導梅嶧編修《晃州直隸廳志》四十四卷。

      1837年  宣宗道光十七年(丁酉)

          △十月,湖廣總督林則徐赴辰州檢閱軍隊,視察民情。

          △鎮筸鎮發生兵變。

      1839年  宣宗道光十九年(己亥)

          △黔陽知縣龍光甸復修芙蓉樓,于重九日落成。

          △十一月,貴州銅仁徐廷杰起義,攻占思南、石矸、思州等府。辰沅道員翟浩懼義軍東進,調重兵在沅州、晃州一帶設防堵截。

      1844年  宣宗道光二十四年(甲辰)

          △二月,沅陵雨雹大于拳。

      1847年  宣宗道光二十七年(丁未)

          △一月六日,沅陵及乾州(今自治州吉首市)、風凰、永綏(今自治州花垣縣)四縣苗民數千人合款(殺牲集眾議約)抗租。清鎮筸總兵文安、辰沅道尹呂恩湛聯合派兵,分路鎮壓抗租群眾。不久,乾州廳同知孫時瀚誘捕組織抗租的苗族首領石觀保、楊光明、楊長貴、楊正富等人,解省殺害。抗租遂告失敗。

      1849年  宣宗道光二十九年(己酉)

          △是年,全省大荒且疫,俗稱“己酉大荒”。沅陵饑,餓死者枕籍成列,村舍或空無一人。麻陽等地斗米千文,且有價無市。

      1850年  宣宗道光三十年(庚戌)

          △四月三日,貴州苗民起事攻占晃州。

      1851年  文宗咸豐元年(辛亥)

          △七月八日,溆浦知縣薛超文,因有浮收銀兩,勒幫采買,派捐兵差等情弊,被該縣士紳呈控,清廷命將其“暫行革職,交巡撫駱秉章嚴切根究”,“按律懲辦”。

          △八月二十九日,告病之辰沅永靖道呂恩湛因“專事逢迎,虧欠屯糧”,被“交部嚴加議處”。

      1852年  文宗咸豐二年(壬子)

          △辰溪縣天地會首領袁高連、簡老九起兵反清,由窯頭、思蒙(今辰溪縣伍家灣)攻人溆浦。

      1853年  文宗咸豐三年(癸丑)

          △正月十八日,清廷從張亮基奏,將芷江知縣王大倫、黔陽知縣張佐清“即行革職”。

          △黔陽縣天地會黨人密謀反清,事泄,首領多人遇害。

          △是年,溆浦毛蟲遍地,農家階檐無空隙,食松葉幾盡。

      1854年  文宗咸豐四年(甲寅)

          △正月,貴州銅仁徐廷杰為首的苗民軍人麻陽縣境,二月,攻打縣城,知縣楊以寶自殺。次年(1855)十二月,苗軍再克麻陽縣城,斬官吏、惡紳27人。

          △四月,靖州雨雹,內有雞毛、火炭,毀壞田畝,吹倒古樹。

          △晃州貢溪侗族農民姜芝靈起事,以玉龍山為根據地,率眾五千余人占據中寨、扶羅等地,隨后與貴州天柱侗民姜映芳義軍匯合,攻占天柱縣城,迂回于湘黔邊界地區與清軍作戰。

      1855年  文宗咸豐五年(乙卯)

          △三月,沅州芷江大風雨雹。

          △六月,通道大高山苗民起事,遭到靖州惡紳黃炳燮的團練鎮壓,起事失敗。

          △八月,大坪黃號(白蓮教支派號軍的一支)余老科攻克古州(今貴州榕江縣),黎平、永開各洞寨同時響應。靖州知州鄒蔭楠調靖營哨官吳宗渭與黃炳燮進行鎮壓。

          △十二月一日,徐廷杰等占領晃州,旋分兵攻沅州、麻陽、永綏等地,初四日攻克麻陽。初九,清鎮筸鎮總兵文安,道員翟浩敗徐軍,收復麻陽、晃州。

          △十二月,靖州三鍬苗民起事,堅持反清斗爭到咸豐七年(1857)二月。

      1856年  文宗咸豐六年(丙辰)

          △四月一日,貴州黎平苗民起事,攻入通道獨坡、草坪、蒼坡等處,旋退回貴州。

          △六月二日,以滇黔軍營急需糧米,清廷命湖南就近于辰、沅等府采買米糧3萬石。

          △二十日,清廷準貸晃州等五廳苗疆兵丁佃戶種籽、口糧。

          △六月,貴州銅仁嚴占鰲率眾起事占領晃州龍溪口,通判楊泰來因鎮壓不力被革職。

          △八月二十五日,貴州六峒苗民起事,兵分三路,攻入靖州,為清兵所敗,撤退出境。

          △二十九日,貴州黎平府告急,清廷命湖南迅即添調永州、靖州官兵和練勇馳往救援。

      1858年  文宗咸豐八年(戊午)

          △十二月,思州(今貴州岑鞏縣)黃號教苗民吳龍保起事,攻占晃州廳。辰沅永靖道翟浩調守備熊興柏率兵鎮壓,吳龍保及240名苗民被殺害。

      1859年  文宗咸豐九年(己未)

          △春,太平軍翼王石達開率大軍20萬進攻寶慶、武岡。黔陽、溆浦等縣鄉紳大辦團練,在與新化、寶慶等交界要隘進行防堵,企圖阻止太平軍由湘入川。

      1861年  文宗咸豐十一年(辛酉)

          △四月,黃子春帶春字三營由省來靖,打館鋪戶、民房,騷擾不堪,知州楊某也遭兵勇的侮辱,當地士紳調集民團將他們驅逐出境,狼狽走雙江,經綏寧回省,制造流言蜚語誹謗靖州州官,致州官被撤職,士民冤之。

          △九月二十三日,石達開率40萬大軍,由廣西沙宜進人綏寧,經通道,攻靖州。因久攻不下靖城,于十月十九日進占會同縣,十一月初二自會同進攻黔陽,在黔陽縣江西街(今黔陽江市)、托口擊敗清

      兵。經冷水溪、雙溪,趨中方,十一至十二日,石部與清總兵趙福元、道員席寶田部激戰于榆樹灣(今懷化市),重創清軍,擊斃芷江縣丞錢敬敷。十三日擺脫清軍包圍,經辰溪縣抵浦市,準備由酉水入川,派出先遣隊500余人進入沅陵縣境小酉山,遭到清地方軍和縣城防隊的配合圍攻,義軍500余人傷亡殆盡。

          △辰溪中伙鋪鐵匠雷水牯帶領鐵匠、煤工二百余人起事,隊伍很快增至六七千人,提出“打富濟貧”口號。清廷派兵鎮壓,雷水牯于同治元年(1862)八月十五日不幸陣亡,起事失敗。

          △沅陵縣蘭溪、怡溪冶鐵極盛,蘭溪有煉鐵土高爐56座,怡溪有煉鐵土高爐30座。

      1863年  穆宗同治二年(癸亥)

          △三月初,會黨張芝蘭在芷江、辰溪交界的帽子坡聚數千人起事,屢敗趙福元、周洪印等部清軍,并擊殺清軍將領侯文華、段文鳳等。三月底,帽子坡被清兵攻陷后,張芝蘭突圍經芷江五郎溪、殺牛坪退人貴州。

          △三月,溆浦龍潭哥老會首領唐洪山起事,擁有數千人,活動于新化、寶慶(今邵陽市)、武岡一帶。寶慶知府邵綬名、副將王寶、溆浦知縣郭應霖、新化知縣鮑聰和、清將趙福元、趙煥聯等率大軍圍攻。五月十八日,唐洪山在率部向溆浦橫陽山轉移時被俘殺害。

          △八月,石達開部將李復猷回師東進,經麻陽高村、榆樹灣,沿芷江、托口、黔城南下,回廣西。

          △是年,清軍副將周洪印、同知戈鑒鎮壓張芝蘭領導的農民軍,分路包圍晃州貢溪甘屯、甘味一帶,許多無辜百姓慘遭殺戮。

          △是年,麻陽旱。

      1864年  穆宗同治三年(甲子)

          △春,苗民首領姜佬率苗眾反官府,據麻陽江口(今麻陽江口圩鄉),堅持斗爭達數年之久。

          △五月,沅州、溆浦大水。沅州陰雨浹旬,氵舞水暴漲,平地水深數尺,居民爬上屋頂以避水,龍津橋被沖毀,溺死數百人,船戶撐舟入市。

          △七月,貴州天柱苗民張秀眉起事由天柱東進芷江,在碧涌、冷水溪、洞下場等處與清知府陳佳惠、副將饒元馨等迂回作戰。

          △八月,張秀眉軍進入黔陽原神場(今黔陽沅河),與黔陽縣團勇激戰十天后退據米貝(今屬新晃)。

      1865年  穆宗同治四年(乙丑)

          △六月,貴州苗軍進攻會同,清廷命云貴總督勞崇光、湖南巡撫李瀚章合擊。

      1866年  穆宗同治五年(丙寅)

          △十一月,李宇宙、陳大錄率領苗、漢兩族人民起事,越天柱抵黔陽托口。翌年(1867)二月一日于江西街(今黔陽縣江市鎮)與清軍團勇激戰。同治七年(1868)二月,陳、李率軍數萬進抵黔陽,與清軍席寶田部進行激戰,李宇宙力戰陣亡,陳大錄被俘,起事失敗。

      1867年  穆宗同治六年(丁卯)

          △二月,貴州張秀眉軍和姜應芳舊部在芷江碧涌、冷水溪、羅巖等處與清軍作戰。

          △七月,清廷豁免晃州廳上年民欠錢糧。

          △十一月,湖南按察使席寶田統率湘軍萬余人駐扎沅州,指揮鎮壓貴州苗、侗農民起事。

      1868年  穆宗同治七年(戊辰)

          △二月十五日晚,張秀眉率大隊苗軍攻沅州府城不下,乃改攻麻陽。

          △四月,貴州黎平苗民起事,進攻晃、沅各境,為清兵擊退。

          △同月,天柱侗民首領孫昌大被清道員鄧子垣凌遲處死于沅州城內。

          △九月,芷江瘟疫流行,西鄉最甚。晃州柳寨、波洲瘟疫流行,十室九空。

      1869年  穆宗同治八年(己巳)

          △四月,沅陵、溆浦、麻陽大水。

          △七月,清廷豁免晃州廳兵燹地方上年民欠錢糧。

          △十一月,清廷豁免、緩征溆浦被洪水侵害地方的新舊額賦租課。

      1872年  穆宗同治十一年(壬申)

          △五月,靖州大水。

      1873年  穆宗同治十二年(癸酉)

          △沅州知府吳嗣仲等編纂《沅州府志》四十卷。

      1874年  穆宗同治十三年(甲戌)

          △姜芝靈起事失敗。

          △五月五日,靖州發生地震,“大水數發,漂沒田廬”。

          △十二月,會同縣知縣胡文炳以任性妄為、操守平常被革職。

      1875年  德宗光緒元年(乙亥)

          △劉桓隆、覃金魁等分別在黔陽縣龍船塘、龍口江、竹馬田等地開設造紙作坊,利用嫩竹造紙。

          △靖州知州吳起風續修《直隸靖州志》。

      1876年  德宗光緒二年(丙子)

          △桐油開始進人國際市場。沅陵、洪江出現專門經營桐油的商行,收購桐油外銷。

      1877年  德宗光緒三年(丁丑)

          △麻陽開辦兔壘山鉛礦。

          △辰州設官礦分局,收購商民所采礦砂。

      1879年  德宗光緒五年(已卯)

          △洪江商界集資興辦“醫藥局”于堡子坳,工作人員5人,其中中醫2人,司藥1人。1921年4月,更名為“洪江紅十字會診所”。

          △二月四日,鳳凰廳苗民石老華聚眾百人起事,辰沅道但湘良會商鎮筸鎮總兵唐瑞廷派兵鎮壓。

      1880年  德宗光緒六年(庚辰)

          △四月,洪江商界“十館”(江西館、貴州館、福建館、寶慶館、辰沅館、黃州館、七屬館、徽州館、衡陽館、湘鄉館)在會同縣知縣張宏順等倡導下,集資創辦育嬰堂,收養棄嬰及貧民嬰兒。

          △同月,辰州知府劉曾撰被清廷開缺。

          △是年,黔陽張老七、張老九在黔陽廟山開設磚瓦窯。

      1881年  德宗光緒七年(辛巳)

          △溆浦瘟疫流行,死者甚多。

      1882年  德宗光緒八年(壬午)

          △六月,芷江補用知縣胡鶚薦被清廷革職。

      1884年  德宗光緒十年(甲申)

          △十月,楊岳斌在辰沅等地募兵勇12營,經江西入福建抗法。

          △是年,沅陵柳林汊采金業興旺,采金者至數萬人。 

      1886年  德宗光緒十二年(丙戌)

          △五月,沅州府舉行歲試,因知府錄取不公,激起芷江童生聚眾鬧考,毆傷知府鄧天符,遭到清廷嚴厲鎮壓。為首楊春培、龍鶴齡被梟首示眾;黃昌菊、蕭克修被絞死;楊瑞堂、張盛才、李敷華被充軍邊塞。事后,沅州教諭劉士光以“循私袒庇”被革職,押解回籍管束。御史金壽松為無辜受害的考生說了幾句公道話,竟遭到清廷斥責。

          △秋冬,洪江天花流行,嬰幼兒死亡1000多人。

      1887  年德宗光緒十三年(丁亥)

          △洪江育嬰堂經與常德牛痘向協商,聘該局劉權世攜帶牛痘苗至洪江,長年住掌內點種牛痘,兼治婦嬰雜癥。為境內新法種痘之始。

      1888年  德宗光緒十四年(戊子)

          △麻陽縣霍亂流行,遍及城鄉,多有斷炊絕戶、傘家盡死者。

      1889年  德宗光緒十五年(已丑)

          △二月,沅州知府朱其懿捐資籌建“沅水校經堂”于府署西側(今芷江縣招待所),改革舊式書院教學方法與內容,以實學課士,為省內著名書院之一。

      1891年  德宗光緒十七年(辛卯)

          △五月,溆浦會黨舒海棠率眾襲破縣城,知縣文光宸等因此被清廷革職。

      1892年  德宗光緒十八年(壬辰)

          △邵陽人李普成來辰溪縣開設“會元堂書紙店”用木刻活字板印刷書籍。

          △德國傳教士亞當·多沃拉由上海到洪江傳教。

      1895年  德宗光緒二十一年(乙未)

          △辰溪縣惡霸地主張乾符,為霸占倒伏金場,以“破壞張姓人墳塋地’’為借口,煽動張姓人五百余眾,打死淘金的貧苦百姓20余人,傷者無數。時稱“倒伏淘金慘案’’。

      1897年  德宗光緒二十三年(丁酉)

          △辰溪縣振華煤礦公司在縣內潭灣桐灣溪開辦。

      1898年  德宗光緒二十四年(戊戌)

          △四月,芷江縣署動員全縣大規模種植桐、茶、杉、冬青等樹,并規定獎懲辦法:富戶植樹萬株、貧戶植樹3000株者,獎匾額一塊;富戶植樹5000株以上、貧戶植樹1000株以上者,獎給花紅;違者罰款或懲辦。

          △六月,湖南巡撫陳寶箴聘請德國礦師在黔陽縣黃榜坡(今懷化市中方鎮對河)探驗煤質甚佳,隨后熊秉三在此開辦“黔芷煤鐵礦”,翌年十月停辦。

          △是年,漢冶萍公司在黔陽、芷江邊界的王金坡采煤煉焦。

          △沅陵大旱,屢月不雨,收成僅得一、二成。

          △沅陵沃溪(現沅陵沃溪鎮)民眾在淘金時發現銻礦。私營萬宜公司開始在此開礦采銻,運銷國外。

      1899年  德宗光緒二十五年(己亥)

          △三月,沅陵、辰溪、溆浦春旱嚴重,農民饑餓、流亡、死亡相繼。

          △十一月,李白眉毛、李申卿、楊昆山、田才發、楊占春等在芷江碧涌與貴州天柱交界處領導農民起事反清,眾推李白眉毛為“西大王”,建“大成雷音”年號,約期進攻沅州,建立政權。署理湖南巡撫錫良聞報后,一面電貴州巡撫飭天柱縣堵擊,一面派辰沅永靖道莊賡良駐沅州督兵圍攻。李白眉毛、楊昆山被捕犧牲,起事失敗。

      1900年  德宗光緒二十六年(庚子)

          △五月,麻陽縣石羊哨糧屯屯長與道員莊賡良在咸池坳強采鉛礦,民舉譚春狗等上縣告狀不允,反被扣留,激起民憤,以吳忠海為首聚集苗民3000余人圍攻縣城,為清兵所敗。道員、知縣帶兵追殺至咸池坳,沿途村寨均被清兵縱火焚燒,道旁尸首遍布。

          △黔陽茅渡芒冬溪、龜形山發現銻礦,曾由官資開采。

          △是年,溆浦大旱。

          △是年,基督教英籍教士胡紹祖、羅國俞來沅陵傳教行醫,境內始有西醫。

      1901年  德宗光緒二十七年(辛丑)

          △黔陽縣鄉紳易開甲、易孔昭捐款在該縣洗馬創辦鄉村小學堂。

          △是年,沅陵縣始派科甲出身的士子張吉光等17人分別去日、美、德、法等國留學。

          △西班牙奧斯汀會在沅陵發展教徒,為天主教傳人區內之始。

      1902年  德宗光緒二十八年(壬寅)

          △六七月間,沅陵城區瘟疫流行,逐漸蔓延到四鄉,死亡千余人,群眾懷疑為教會指使教徒投毒所致。八月十五日,憤怒的群眾毆斃教士胡紹祖、羅國俞二人。史稱“辰州教案”。九月五日,清廷屈從英

      國無理要求,懲辦地方官員,將十名無辜群眾用大炮轟死,賠償白銀八萬余兩,并于辰州府衙門口左側立一“永遠儆戒”的石碑。

          △九月七日,辰州府沅陵縣正式成立郵政支局,開辦郵政業務。

          △十一月初八,辰州“哥老會”散布揭貼,號召群眾反抗外國侵略,揭露官吏媚外罪行。

          △是年,黔陽黃忠浩與甘肅候補知府俞光容等集股成立沅豐公司,在黔陽開采黃金,后因利微停辦。

      △是年,開濟公司博濟、紫云號兩艘小蒸汽輪在沅陵開業營運,此為沅陵汽船航運之始,由于水淺灘險,幾經停業。

      1903年  德宗光緒二十九年(癸卯)

          △七月,德籍基督教牧師康滿由長沙至芷江傳教。

          △九月,湘撫趙爾巽奏準將原阜豐、沅豐兩礦務公司合并為湖南全省礦務總公司,委黃忠浩為西路總理,所有礦產均歸總公司經理。

          △是年,辰州知府連培基創辦辰州府中學堂;芷江“沅水校經堂”改為“沅州府官立中學堂”,兼學中西課程。

          △是年,溆浦鐘梁勛創辦寶德公司,在該縣漿溪壟等處開采銻礦(光緒三十三年批準立案)。光緒三十二年,鐘梁勛又創辦昂記公司,在后溪壟等處開采錳礦。光緒年間,該縣除開采銻、錳外,還有由民間開采的磺礦和鐵礦。清廷在縣城設立礦務局,低莊設分局,管理礦務。

          △溆浦發生蟲災,禾盡萎,蟲極細而色殷紅,湊集禾秸,一夕禾即死,如被火蕁者。農民謂之火虻蟲,得大雨可解。

      1904年  德宗光緒三十年(甲辰)

          △著名反清活動家譚人鳳曾多次來沅州、辰州等地聯系“會黨”,從事反清活動。

          △熊希齡在芷江創辦務實學堂,傳授養蠶繅絲技術。

      1906年  德宗光緒三十二年(丙午)

          △八月初二,同盟會員禹之謨經常德移解靖州獄,于十二月(公歷為1907年1月)慘遭殺害,年僅4 1歲。

          △黔陽黃東旭輯撰《黔陽鄉土志》。

          △是年,基督教復初會在沅陵城區東門口建立第一所西醫醫院——沅陵宏恩醫院。

      1907年  德宗光緒三十三年(丁未)

          △七月,英美煙公司湖南分公司在沅陵設立經銷段,卷煙開始進入沅陵市場。

          △是年,編修成《辰州府鄉土志》。

      1908年  德宗光緒三十四年(戊申)

          △黔陽縣八面山中的坪江,從同治至光緒末年(1862~1908),由于瘧疾流行,使200戶的集鎮變成廢墟。

      1909年  宣統帝宣統元年(己酉)

          △五月,貴州巡撫龐鴻書奏請從湘西洪江經沅州府、晃州到達貴州玉屏、鎮遠,再至貴陽,架設電話線路,獲清郵傳部批準,并部署施工,不久架成。

          △是年,美國基督教會在沅陵設立中西學堂。

       1910年  宣統帝宣統二年(庚戌)

          △辰溪縣早期同盟會會員龔超漢在辰溪組織民軍,知縣張維寅以請龔到縣衙議事為名,將龔誘捕殺害。

          △是年,省電報局開設沅州至鳳凰電報線路,增設沅州、鳳凰電報機構。

      1911年  宣統帝宣統三年(辛亥)

          △三月,沅陵縣水災。

          △四月,溆浦農民打擊官商富戶,縣署被毀,知縣逃跑。

          △九月初五,楊任(辰溪人)受焦達峰委任為西路招撫使,率參謀長余昭常等50余人前往常德,于初九日抵常德,群眾懸旗以示歡迎,并獻牛酒,常德遂告光復。十三日,楊任、余昭常等10余人為巡防首領陳斌生(黃忠浩舊部)誘捕殺害。

          △10月10日,武昌起義勝利后,駐湘潭49標標統沅陵陳復初,率部駐防湘西,升任湘西五區司令(司令部設沅陵)。駐防湘西期間,致力保商安民,軍紀嚴明,轄區人民得以相安無事;尤以禁煙一事,至今為人傳頌。

          △清末,英法商人到晃州廳及貴州萬山設立水銀公司,修建洋灶提煉水銀。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18禁|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码| 成人午夜看黄在线尤物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二区综合|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 成 人影片免费观看| 国产人妇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激情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国产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观看| av深夜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喷水| 日韩av综合免费在线|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久久午夜无码免费| 久久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四虎卡| 亚洲天堂精品一区二区|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国产精品丝袜亚洲熟女|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特级毛片在线大全免费播放|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在线|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AV免费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 亚洲色欲色欲WWW成人网|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国产A级作爱片无码|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